在爱的氛围里——记回族女作家于秀兰
分享到:
2010-11-02 19:12:50 【来源:西吉文学网】 点击:



回族女作家于秀兰

秀兰的散文是凭着女性的感觉与幻想建构的细腻而丰富的情感世界。汩汩清泉,习习清风,桌边细雨,林间浅唱,组合成静谧、和谐的一幅幅画面。其中看不见苦雨凄风,听不见浪吼涛鸣,只是安详、坦然地活着。或有梦魇,只是瞬间,虽不免惊呼,绝无拼杀的意气。秀兰用笔播洒着爱,弥合着人际的裂痕,填补着心灵的缺损,热敷着冷漠的世间。我不知道,她笔下那斗室中的春如海,密林深处几束光,有几多效应。但是,当我为了我创意的《我国回族歌手大奖赛》付诸实践,去游说,去奔走,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居室,轻抚着受伤的胸口,读起秀兰的散文时,我一下子变得宁静了。温馨驱散了愁云,暖意盎然生于心底。这使我突然想起巴金在青年时期一篇散文中的一段话:“爱比死和死的恐怖还奇奥,惟因为爱,生命才能团结起来,而且向前进着!”人们需要拼搏的力度,也需要爱的轻柔。刚柔相搏相济,才会有更丰富的人生体验。施之于己,则放达自宽,施之于人,则通达自安。无情未必真男子,多情本应是丈夫。秀兰多情的美文,不是呐喊,是轻声切切的呼唤。难改的人性,也应重新调整坐标,茫茫人海中的一己,也需重新调整情感的舵。我读着《芳草落英》,仿佛晨踱春圃之芳草,夕餐秋菊之落英。

     今天,当我再次捧读秀兰的散文集《兰亭心雨》时,只觉一股淡淡的馨香迎面扑来…… 秀兰的《兰亭心雨》中的散文,多取材于自己身边、自己的家乡、自己的亲人。邻居的琴声,街旁的一棵小杏树……举凡她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成为情思的酵母,化为一篇绝妙的散文。她漫步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寻找着亮点。从不向更开阔的地带跨越一步,也无意跃上生活的制高点。她的时间隧道很短,不发怀古之幽思,不开掘历史的纵深。她置身于仿佛隔绝着,却未封闭的桃花源里,拓荒,拾砾,移蔬,补篱。周围的一切,伸手可得,俯仰可见,极为寻常,却构筑着她的生活空间,承载着她的心灵。她在其中发现着美,创造着美,发现着自己,开发着自己。她时时采菊东篱之下,似乎悠然,未必悠然。望见了南山、北山坡……却也还感受到东山刮起的风,看得到西山腾起的云。留给她的是丝丝寒意,缕缕怅惘,绵绵的黯然伤魂,不仅此而已。在秀兰散文的有限的时空里,仍不时泛起时代的回声,既不激烈,也不造作,而是轻轻地、淡淡地……

     秀兰的散文,近于散文诗,洗练而蕴藉,长无臃肿之弊,短无干瘪之嫌,当行则行,当止则止。读来上口,甚是流畅,如清溪直泻,无阻塞之感,无艰涩之态。她的语言,富有色彩,着色设墨极见功力,没有轻浮的炫耀,没有浅俗的匠气。通观全集,宛然一江多彩的清流,使人悦目而又赏心。

     回回中女作家如凤毛麟角,让秀兰所痴心的爱的氛围,突入一切人的心底,透入一切空间,这是真正回回人的无声的希冀。

责任编辑 :奥斯玛廼
Array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氛围

上一篇:马明良教授应邀给甘肃省骨干阿訇解经研讨班授课
下一篇:回族女作家赵晓霜长篇小说《佛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