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藏传佛教神秘面纱的人
分享到:
2011-07-04 10:50:07 【来源:中国民族报】 点击:

——记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班班多杰

    □ 本报记者 王彦龙


  1971年,班班多杰从青海湟水河畔的宗喀地区来到中央民族大学学习,这一来就是40年。其间,班班多杰见证了中央民大的发展与壮大,同时也见证了中央民大宗教专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

  “同不妨异,异不害同。五彩交辉,相得益彰。”这是班班多杰非常喜欢的名言,他认为这也是中央民族大学的真实写照。

  班班多杰的家乡是多民族聚居的青海省,来到中央民大前,班班多杰对于“中国有56个民族,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就有了感性认识。在中央民大40年的学教生涯,更让他深深体会到中国56个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辨证关系,而这种关系在中央民族大学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可以说,民大就是中国各民族同不妨异,异不害同,五彩交辉,相得益彰的缩影。”班班多杰说,“这也与民大的校训‘美美与共,知行合一’相呼应。”这种和而不同,和谐共处的关系正是民大存在的内在依据。

  1974年9月,班班多杰毕业后留中央民大政治系哲学教研室任教。此后,班班多杰长期从事哲学原理、藏传佛教思想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在此期间,班班多杰受同事启发,从1977年开始研究藏传佛教哲学。

  自1978 年开始,班班多杰师从东嘎·罗桑赤列活佛、法尊法师、观空法师、郭元兴居士、方立天先生等研习古藏文、藏传佛教思想、佛教哲学。通过学习,班班多杰不仅初步理解了藏传佛教思想的发展脉络、基本概念、主要理论,而且还掌握了将藏传佛教思想资料由藏文翻译为汉文的基本方法。这为班班多杰今后深入而广泛地研究藏传佛教思想史奠定了扎实基础。

  1986年,中央民大成立哲学系,班班多杰开始教授《藏传佛教思想史》。2008年7月,哲学系更名为哲学与宗教学学院。2008年11月,本科宗教学专业被批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哲学与宗教学学院是中央民族大学“985工程”“中国当代民族问题战略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当代重大民族宗教问题研究中心”所在地,也是中央民大“211工程”“中国少数民族历史与宗教”项目“民族宗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子项目的建设单位。

  此时的班班多杰已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等杂志发表了多篇关于藏传佛教与藏族文化方面的论文。有些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摘录。论文《禅宗在藏传佛教前弘期的传播和对后弘期的影响》获2000年第二届中国藏学珠峰奖一等奖。他的著作《藏传佛教思想史纲》获得了 1993 年国家民委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拈花微笑—— 藏传佛教哲学境界》获教育部第二届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藏传佛教思想史纲》问世后,李冀诚、黄颢、诺布旺丹等先生在《中国社会科学》、《光明日报》等报刊上高度评介了此书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

  班班多杰对藏传佛教的研究,始终以哲学和宗教学的视野,运用现代学术方法进行诠释,探究了藏传佛教思想史的发展轨迹、体系建构、理论来源等,把以前深藏寺庙中的藏传佛教哲学思想弘扬于大庭广众之前。

  “我国少数民族群众中,信教比例非常大,所以宗教与少数民族是紧密相连的。”班班多杰说,作为中央民大宗教研究的侧重点,就是要抓住民族和宗教两个关键点,为民族地区的发展和稳定贡献力量。

  “当前,我们的文化建设也应该包括宗教文化的建设。我们要继承、弘扬中国传统民族宗教文化,构筑起我国宗教文化生态的防护林体系。”班班多杰说,这是他目前研究的新方向。他希望通过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民族宗教文化,使信教群众在面对外来宗教文化时,能够正确地认识,在接受时能真正的去其糟粕。


责任编辑 :奥斯玛廼
Array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揭开 藏传佛教 神秘

上一篇: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下一篇:昆仑文化龙头扎麻隆凤凰山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