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穆斯林大事年编(1919-2000)
分享到:
2011-09-16 19:11:22 【来源:穆斯林】 点击:

1932年:成达师范学校编辑委员会选编的学生论文集《成达文荟》,由该校出版部在北京初版发行。全书分四集:第一集为“学生周刊”作品选要,时间自民国18年9月4日至19年9月26日,共计3卷39期,收录了文艺、宗教、政治、社会、伦理、教育等类的入选作品132篇;第二集为“斋月演词”作品选要,时间自民国20年1月21日至2?27日,收录了该校在伊历1349年斋月组织的演讲团所发表的24篇演讲稿;第三集为该校学生曾在《月华》等对外刊物上发表的作品,时间自民国19年2月至20年10月,收录了教律、教义、教务、社会等类入选作品29篇;第四集为该校学生在学生会“旬刊”及“月刊”上发表过的论文选要,时间自民国19年11月至20年6月,收录了教义、社会、教务、文艺等类论文78篇。四集总共收录文章263篇,正文约420000字。
1932年:中国新疆维吾尔族苏非主义哲赫林耶派首领阿吉和卓去世。阿吉和卓原名马立克,系拉希丁和卓长子,1855年生于新疆库车。
1932年:新疆人哈斯木毛拉哈西木著成《哈密事件》一书,书中记录了哈密人民为反暴政和封建剥削而推翻王公政权的伟大历史事件。
1933年1月:谈元深著《天方摩圣奇徵录》一书,由上海新民书局出版刊行。该书以小说体形式撰成,主要讲述了“摩沙”的生平事迹。摩沙即《古兰经》中所说的穆萨,基督教称其为摩西。全书共分20回,正文约24000字。.
1933年5月1日:“中国回教留埃学生部”由云南明德中学训育主任、留埃学生部部长沙国珍倡导创办于埃及爱资哈尔大学。该组织主要负责中国穆斯林学生团体来埃及爱资哈尔大学留学事宜。中国留埃学生团体自 1931年至1945年为止共有6届:第一届由上海伊斯兰师范与云南明德中学共同派遣,团员有马坚、纳忠、林仲明和张有成4人;第二届由北平成达师范学校派遣,团员有韩宏魁、王世明、金殿贵、马金鹏、张秉铎5人;第三届由云南明德中学派遣,团员有纳训、马俊武、林兴华3人;第四届由上海伊斯兰回文师范学校派遣,团员有金子常、定中明、胡恩均、林凤梧、马有连5人;第五届由印度勒克脑大学派遣,团员只有海维谅1人;第六届由成达师范学校派遣,团员有张怀德等15人。该学生团体系由埃及国王法鲁克资助,故又名“法鲁克留埃学生团”。1947年,第六届中国留埃学生团归国后,中国回教留埃学生部自行解散。
1933年8月31日:赵振武著《西行日记》一书,由成达师范出版部初版刊行。该书记录了作者于民国21年(1932)11月同马松亭等人护送北平成达师范学校所派遣的中国第二届留埃学生团至埃及以及自己在朝觐期间的所见所闻。书以日记体形式撰成,正文约150000字。
1933年10月10日:中国伊斯兰教地方文化类刊物《广西回族》创刊于南宁。该刊物由广西各地穆斯林代表集资创办,陈焕文任主编。社址设在南宁礼拜寺内。仅出1期。
1933年:中国伊斯兰教文化团体“中国伊斯兰布道会”由马君图、尹光宇马子静、马淳夷等人发起成立。马君图任会长。会址设在山西太原东米市街清真寺。
1934年1月:马邻翼著《伊斯兰教概论》一书,由商务印书馆以“百科小丛书”的名义出版刊行。作者原为成达师范学校的教师,此书便是其授课时的教案。全书共分为五章,约67000字。
1934年2月:成达师范学校师生论文汇编集《回教与人生》一书,由该校出版部出版刊行。书中书录了9篇文章,约41000字。
1934年3月:中国伊斯兰教边疆问题研究刊物《边铎》创刊于南宁。该刊物主要研究新疆史地等问题,艾沙任主编。社址设在大石桥25号。共刊出6期,前4期为半月刊,后2期为月刊。后因编辑部内部产生意见分歧而重新改组,刊物也于1934年10月15日更名为《天山》。
1934年4月15日:中国伊斯兰教教学类刊物《成师月刊》创刊于北平。该刊物由成达师范学校编辑出版。原为月刊,自第三卷起改为五日刊,改刊名为《成师校刊》。1936年4月停刊。
1934年5月:中国伊斯兰教学术研究性刊物《突崛》创刊于南京。该刊物由南京中央政治学校附设的蒙藏班(蒙藏学校)回族青年学生创办,穆建业、马俊荣、马裕恒、高文远等相继担任该刊主编。月刊。抗日战争期间曾迁往庐山、芷江、重庆等地,刊物常因故无法按时出版。1945年在重庆停刊,共计刊出10卷,71期。
1934年6月:中国伊斯兰教新闻类刊物《人道》创刊于上海。该刊物由《上海时报》扬玉书创办,阿尧任主编。月刊。社址设在当时法租界蒲柏路380号。1937年后停刊,共计刊出20期。
1934年8月:中国伊斯兰现代教学机构“宁夏中阿学校”由宁夏省政府主席马鸿逵以其父所遗“敦原堂”部分资产创办于银川市东大寺前院。
1934年9月:全国性伊斯兰教宗教组织“中华回教公会筹备会”经国民党中央党部备案,由马良、童仁甫等人发起成立于南京。会址设在南京净觉寺内。1936年,该组织因政治背景倾向严重遭质疑而自行消失。
1934年12月1日:中国穆斯林文化团体“中华回教教师协会”由李廷相、马宏道及南京、北京各地阿訇在南京发起成立。1937年12月日军侵占南京后,该会停止活动。
1934年:中国首届留埃学生马坚在开罗译成《回教哲学》一书,同年寄回国内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刊行。该书原名为《回教一神论》,作者为埃及学者穆罕默德•阿布笃,属伊斯兰哲学范畴。译本由20章组成,约88000字
1934年:中国首届留埃学生纳忠译《伊斯兰教》一书,由成达师范学校出版部初版刊行。该书原著为埃及达鲁欧鲁密大学副校长哈桑•曼苏尔教授、阿布杜勒•旺哈壁教授和爱资哈尔大学文科监督穆斯太法•阿那尼三人合著而成,曾被埃及教育部审定为中等学校一、二年级男女学生宗教学课程教材,属伊斯兰教义学范畴。译本由17章组成,约100000字。
1934年:中国伊斯兰教地方文化服务机构“上海伊斯兰文化供应社”由达浦生等人发起成立于上海。该机构服务项目有:(1)出版发行各种伊斯兰教经书及重印汉文译著;(2)经售伊斯兰书报、杂志;(3)接洽穆斯林求学者及到麦加克尔白朝觐等事宜。社址初设在上海南阳桥全裕里14号,1936年9月迁至西藏路大庆里32号。
1934年:太原伊斯兰布道会重刊康熙年间伊斯兰学者伍遵契所译伊斯兰教义学著作《归真要道》。
1934年:马玉龙(瑞图)所著《礼法问答》一书,由北平牛街清真书报社初版刊行。该书正文为7章,约38000字。
1934年:中国伊斯兰现代民间文化团体“中国回教文化协会”经上海市社会局批准,由马天英、鲁忠翔、王义、马辅国、傅统先等人在上海发起成立。其宗旨是提高中国伊斯兰教学术文化水平。
1934年:北平牛街清真书报社铅印康熙年间米万济所著伊斯兰教礼仪典制著作《教款微论》。
1935年1月1日:中国伊斯兰教学术性刊物《伊斯兰》创刊于河南开封。白寿彝任主编,社址设在开封鼓楼街二道胡同39号。月刊。1937年5月停刊。
1935年1月:中国伊斯兰教学术性刊物《晨熹》创刊于南京。刘伯余任主编,社址设在下浮桥清真寺内。初为旬刊,自第二卷起改为月刊。抗日战争爆发后停办,共出版3卷。
1935年3月25日:天津基督教青年会举办“宗教生活运动大会”,函约津埠回教团体参加。马善亭阿訇应邀出席,并以“回教与人生”为题,在大会上作了长达8000字的演讲。
1935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寻甸县柯渡回辉村,朱德、刘伯承到清真寺内探望教长和回族代表。红军宣传员在该寺宣礼楼墙壁上写下了“红军绝对保护回家工农群众的利益”的大标语。
1935年5月18日: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长征时期所建回族革命政权“茂县回民苏维埃政府”成立。该月,工农红军四方面军发布了《(红军)告回番民众》文告。
1935年8月:鉴于诋毁伊斯兰教的事件频频发生,一些伊斯兰教人士通过上海回文经学研究社以无线电台播音的形式,向教外群众及社团宣传伊斯兰教义。播音内容由达浦生、哈德成两位教长起草,国语发音教为准确的薛子明阿訇在每日午后1时到电台播讲,旨在“使非回教者,得窥吾教之堂奥;奉回教者,化愚而信坚”。
1935年9月: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发布《回民地区守则》文告,规定:进入回民区须先派代表同阿訇接洽,说明红军北上抗日的意义,征得同意后,方能进入回民村庄宿营,否则应露宿;保护回民信仰自由,不得擅自入清真寺,不得损坏回民经典;不准借用回民器皿用具,不得在回民地区吃猪肉、猪油;宣传民族平等的主张,反对汉官压迫回族。
1935年11月12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西北联邦政府在四川绥靖成立,马显文(回)担任政府副主席。
1935年12月:金吉堂著中国伊斯兰教历史学著作《中国回教史研究》一书,由成达师范学校出版部初版刊行。全书分上、下两卷,上卷名为“中国回教史学”,下卷名为“中国回教史略”。两卷共6章,约70000字。作者在该书中对今后中国伊斯兰教史的构建提出了以下几点方案:一、大事志(唐宋之经济、元明之地位、清代之革命);二、人物志(经师、卓行、政绩、武功、文苑、杂流);三、氏族志;四、经籍志;五、古迹志(寺院、古迹、金石);六、户口志;七、风俗志。并认为应制作中国回历对照年表、唐宋辽大食交聘表、元明清回回科策表、东土圣裔的源流表、历史哈吉表、回教氏族表、教门学案。他在如何搜集史料的问题上提出了以下几点主张:一、史部(正史、别史、杂史、方志、政书、奏议等);二、子部(游记、笔记、日记、谱录);三、集部(诗集、文集、词集);四、谱帖;五、木刻(匾额、楹联);六、石刻(碑、碣、墓志);七、考古家的报告;八、故事传闻;九、古物(钱币、瓷品、玉石、写本经典);十、调查。
1935年12月:中共回族武装力量“红军回民独立连”在绥靖县(今四川金川)组建成立。马善全任连长,马文常任指导员。
1935年:中国伊斯兰教学术性刊物《昆仑》创刊于西宁。该刊物由青海回教促进会主办,社址设在西宁东关。初为周刊,发行至14期后于1936年4月1日出版“革新号”改为月刊。1948年停刊。
1935年:中国在开罗设立领事馆。
1935年:王静斋阿訇以《英阿双解新字典》为蓝本编译出《中阿新字典》,并由北平牛街清真书报社初版刊行。
1936年3月30日:北平《公民报》载文污蔑穆斯林妇女及伊斯兰教教长,引发“北平教案”。3月30日,该报刊载文章《新疆缠回妇女婚嫁风俗特写》,公然对穆斯林妇女及伊斯兰教教长进行不切实际的污蔑和诽谤,《时言报》亦转载此文,从而引起北平穆斯林群众的不满。两报在穆斯林的强烈要求下,公开更正道歉。然而4月5日的《世界日报》及6日的《公民报》又将此文内容以《哈密出美女》的标题重载。此等卑鄙的挑衅行为,招致穆斯林群众的极大愤慨。一部分群众在天桥清真寺聚会,而后冲出会场同两报社人员发生冲突,并将两报社捣毁。军警问讯赶到现场弹压,群众才陆续散去。事后,王梦扬、金吉堂等回民代表被警署传讯,押送中级法院,经审讯后取保释放。次日9时,5000多名回民群众在牛街礼拜寺召开大会,会后前往冀察政务委员会情愿。情愿队伍到达大栅栏时,北平市政府派来专人传达市长意见,要求终止游行,保证圆满答复回民提出的各项条件。情愿队伍转往天安门前开会,过往行人纷纷驻足围观,人数多达近万人。此时,尚有3000余人聚集在牛街礼拜寺内。市长秦德纯当即请出北平记者公会的9名代表来到牛街调停。双方经磋商达成以下共识:一、由市政府重申民族平等、宗教自由的命令;二、《公民报》损失严重已不能复刊,《世界日报》勒令停刊3日,复刊时要在报端公开向全体穆斯林郑重道歉;三、将《世界日报》文艺主编左笑鸿撤职;四、两报损失不予赔偿,回民代表也不再传讯。由于此事影响恶劣,政府不得不出面喊选平息,令两报自行在显要位置更正道歉3日,并在《世界日报》、《晨报》上披露此事经过。此外,北平当局还保证:由市政府根据已颁布的法令,严禁侮辱回民;由北平市新闻记者公会自行约束同行,绝不再刊登侮辱伊斯兰教的文字,并就此事向各清真寺道歉。事后,中国回教俱进会与北平回民公会在牛街西北公学召开回汉联欢大会,联系双方的感情。北平各界代表和回民群众数千人出席大会,市长秦德纯及社会局局长雷嗣尚等政府官员亦到场祝贺。7月,北平回民各团体临时联合会将该事件事发经过、处理办法、善后措施、各地穆斯林声援情况及一些重要发言内容汇集整理成册,取名《北平教案始末记》,刊印散发。
1936年4月:上海伊斯兰妇女协会成立。
1936年4月:中国伊斯兰教学术性刊物《回教青年》创刊于南京。该刊物原名《回教青年月报》,石觉民任主编,社址设在南京健康路31号净觉寺。曾先后刊行16期。1938初,因南京沦陷迁址兰州南滩街3号,在此出版“抗战特刊”。1946年迁回南京,次年停刊。
1936年5月24日: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总政治部主任扬尚昆签发《关于回民工作的指示》文件。
1936年5月25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在陕北革命根据地为了团结回族群众积极参加抗日战争发表《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对回族人民的宣言》一文,宣言指出:回民自己的事情,由回民自己解决,凡属回族区域,在民族平等的原则下,建立回民自己的政府;帮助和发展回民武装,建立“回民抗日军”成为抗日联军的主要力量之一;取消军阀、官僚、民团的一切苛捐杂税,改善回民生活;尊重回民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发展回民的文化教育,举办回民的报纸,提高回民的政治文化水平;回汉两大民族亲切地团结起来,打倒帝国主义和汉奸卖国贼。
1936年5月:中国穆斯林民间文化团体“中国回教俱进会”被北平当局强令取消。该会于1912年7月由王宽、侯德山等人发起成立,其宗旨是:“联合国内回民,发扬回教教义,提高回民知识,增进回民福利。”
1936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回族武装力量“回民独立师”经红军总部批准成立于拧条梁。马青年(回)任师长,欧阳武(回)任师政委,李铁民任参谋长。
1936年6月:中国工农红军回族武装力量“红一军团回民连”由红一军团在宁夏同心、固原一带组建成立。
1936年7月20日:绥靖县苏维埃主席肖福祯(回)在随红军五纵队北上抗日途中因遭遇反动武装袭击,壮烈牺牲。1983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准,追认为革命烈士。
1936年7月:马坚译《回教基督教与学术文化》一书,由上海“中国回教书局”初版刊行。原著作者为穆罕默德•阿布笃,书稿是其与一位埃及《查密阿》杂志的基督教主编安秃尼关于教义的论辩。汉译本内容共分7章,正文约65000字。
1936年8月: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由中国工农红军在宁夏同心清真大寺成立。10月20日在此举行成立大会。10月25日,自治政府发布《告北圈子四周围同胞书》,号召回民群众同工农红军联合起来,为民族解放而战。
1936年9月22日:中国工农红军地方民族自治群众组织“徽县回民自制委员会”成立。
1936年9月23日:国民党空军飞行员李强(回)因飞机失事以身殉国。他曾参加“八一三”上海保卫战,击落日寇飞机5架。
1936年9月:中国伊斯兰教文化团体刊物《中国回教青年学会会报》创刊于南京。该刊物由中国回教青年学会主办,不定期出版。王曾善任总编辑,周仲仁任副总编辑。刊址设在南京太平路301号。1937年4月停刊,共出3期。
1936年9月:中国工农红军地方自治政权“单家集回民自治政府”在宁夏西吉县成立。
1936年:丁蕴辉(女,回族)译中国伊斯兰教教法学著作《欧母戴》一书,由北平牛街清真书报社刊行。
1936年:中国伊斯兰教文化刊物《塔光》创刊于广州。社址设在光塔街56号。月刊。
1936年:冯承钧据法国沙海昂的法文译著本所译《马可波罗行纪》一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该书记述了13世纪中国、中亚、西亚、及南亚的政治、经济、宗教、交通、民族风俗的一些情况,是当时较为翔实和珍贵的史料。
1936年:中亚穆斯林学者赛义德•阿里•阿克巴尔•哈塔伊所著记述16世纪中国社会的历史著作《中国纪行》一书,由张星烺首次用汉文译出。译本内容分为21章,正文约220000字。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中国 穆斯林 大事

上一篇:世界最长运河:京杭大运河1794公里
下一篇:中国穆斯林大事年编(1919-2000)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