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探访青海黑枪三角区:地窖造枪为害十省
分享到:
2012-01-11 23:43:55 【来源:新京报】 点击:


真正从贩枪链条中获利的是二道贩子。

“制贩枪支,被抓后一判10年、20年甚至无期死缓,为什么还有人愿意做呢?穷,他没办法,找不到门路。制枪回报率高。”县扶贫办主任马生成说。

化隆县政府网站显示,化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县,1986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贫困县,2001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县扶贫办提供的资料称,全县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68%,枪患严重地区的群科、德恒垄牙什尕、沙连堡和甘都,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90%,年人均收入不足800元。

“剩下的10%,都是常年在外打工的人。”马生成说。

马生成介绍,与“化隆造”枪支名气大抵类似,化隆清真面馆遍布全国,拉面是黄河边这些村庄赖以谋生的为数不多的手艺之一。劳务输出所得的收入占收入比重的大部分。

记者发现,这些输出劳动力中,包括许多学龄少年。

失学少年与废弃大棚

化隆县扶贫办希望通过“整村推进”项目改变枪患村的贫困状态。“让每一户都有项目,哪怕小一点的项目,有事做就行。”

春节过后,16岁的马真便没有去学校。6月20日记者去他家时,高高瘦瘦的马真在家闲坐,等待麦子成熟。

新学期开始前,学校老师马全发来他家多次,劝他回牙曲滩学校读完初三最后一个学期。

“没钱埃”女主人麦里这样回答他。

马真说,他五年级时班里有30名同学,现在读初三的,只剩5名。今年3月,他也退学去成都的餐馆打了两个月的工。

这位少年对家乡的评价只有一个字:“穷”,两个月打工经历的结论是“外面好”。

村边墙头,“为了孩子的明天,请送子女入学”、“人误庄稼是一年,人误孩子是一生”等标语随处可见。在化隆,“治枪先治贫,治贫先治愚”虽已成为管理部门共识,但这并不能阻止学龄少年的流失。

去年7月,村支书老马向县里打报告,申请50个塑料大棚和50吨水泥,希望能在村里试验种植塑料大棚蔬菜。村对面就是尖扎县县城,若项目能够成功,销路肯定不愁。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记者 探访 青海

上一篇:新郎胸前挂强奸罪字样纸牌迎亲
下一篇:颈椎病鼠标手列入职业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