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视角看伊斯兰教朝觐事务管理
分享到:
2012-02-18 20:47:39 【来源:《中国宗教》】 点击:

多视角看伊斯兰教朝觐事务管理

马 劲
 


一、朝觐活动的历史回顾

   朝觐是伊斯兰教的“五功”之一。自从伊斯兰教创传后,在其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朝觐活动经久不衰,成为一种奇特的宗教文化现象。

    伊斯兰教规定每个穆斯林在身体健康、有足够财力和路途平安的情况下,在其一生中有义务到圣地麦加朝觐一次。完成朝觐功课的穆斯林,可获得“哈吉”的荣誉称号。穆罕默德曾说:“谁朝了天房,而未说下流话,未犯罪,谁就脱离了罪恶,犹如母亲刚生下的孩子一样。”又说:“谦恭的朝觐,其报酬只是乐园。”通过朝觐,感赞真主的大能,感悟生命的贵重,磨炼身心,净化心灵,完善自我,远离恶行。通过朝觐,可以体验和感受到穆斯林和平、平等的宗旨和团结的力量,交流信息、相互学习,弘扬伊斯兰教的优良传统。

    唐宋时期,我国穆斯林的朝觐未见记载。明代航海家郑和的祖父、父亲都朝觐过。郑和的部下马欢等人参加过副朝,记载郑和下西洋活动的《瀛涯胜览》、《星槎胜览》里都有朝觐概况和阿拉伯半岛风土民情的记述。我国新疆地区的穆斯林大多通过中亚前往麦加朝觐,人数比较多,时间也比较早。民国时期,我国穆斯林的朝觐活动渐成规模,主要通过海路从上海、广州等地出发。抗日战争时期,曾有不少爱国穆斯林在朝觐期间前往麦加向世界穆斯林宣传中国的抗战。

    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我国尚未与沙特建交,1952年中国组织的建国后第一个朝觐团未能到达沙特。直到1955年万隆会议期间,经周恩来总理亲自做沙特王储费萨尔亲王的工作,当年实现了中国穆斯林朝觐的夙愿。此后,以包尔汗等伊斯兰教著名人士为首,包括穆斯林各界人士组成的朝觐团,每年前往麦加朝觐并顺访西亚非洲许多国家,既完成了朝觐功课,也宣传了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增进了中国人民与伊斯兰—阿拉伯国家的了解和友谊。1964年以后到“文革”结束,我国的朝觐活动处于停顿状态。1980年中国伊斯兰教协会恢复组团朝觐。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穆斯林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从1985年开始,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伊斯兰教协会负责组织我国穆斯林的自费朝觐活动。

    二、穆斯林世界朝觐活动的现状

    从国际上看,自上个世纪中后期以来,朝觐活动发生了很大变化。

    一是人数迅速上升。据统计,1941年世界各地到麦加朝觐的穆斯林只有2万3千多人,1965年为23万人,1970年为43万人。在此之后便出现了迅猛上升的势头,到70年代中期为80多万人,加上沙特本国朝觐者共达150万人。1980年朝觐人数突破200万。1994年境外朝觐者超过了100万人。2006年朝觐总人数已接近300万人,其中来自境外的165万人。普遍认为,现代化交通工具的使用,是朝觐人数增加的一个原因。据统计,2006年(伊历1427年)朝觐期间,境外乘坐飞机进入沙特的朝觐者为150万人(占90.7%),另有12万9千人(占7.85%)通过陆路,2万3千多人(占1.45%)通过海路抵达沙特。

    二是展示宗教意识复归。可以说,一年一度的朝觐活动是增进各国穆斯林了解、促进伊斯兰世界团结的重要平台。朝觐规模的迅速扩大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它是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穆斯林自我意识回归的一种表现,也是伊斯兰世界表达团结合作愿望的反映”。上个世纪60年代,沙特国王费萨尔推行泛伊斯兰主义政策,利用朝觐加强伊斯兰世界的团结,强调共同价值观,维护穆斯林世界的共同利益。在国际上影响较大的泛伊斯兰组织——伊斯兰世界联盟,就是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在麦加发起成立和发展的。该组织每年朝觐期间都要举行各种会议,交流情况,讨论伊斯兰世界所面临的各种问题,散发宗教宣传品等。

    三是圣地麦加曾经成为穆斯林世界一些势力较量的场所。1979年朝觐结束后的伊历1400年的第一天,发生了麦加禁寺被占领、一些朝觐者被劫持的事件。1987年朝觐期间,数千名伊朗朝觐者在麦加举行反美、反以游行,与沙特警察发生严重冲突,导致400多人丧生、600多人受伤。事件在伊斯兰世界激起了强烈反响,海湾形势骤然紧张,沙特、伊朗两国关系恶化。近些年,朝觐活动还受到恐怖主义的威胁,据报道,2003年朝觐前沙特警方在麦加恐怖分子藏身处发现数以吨计的爆炸物、火箭发射器和大量特制“水壶”状炸弹,企图制造恐怖事件。

    四是重大安全事故频发。1990年在米纳发生朝觐者拥挤踩踏事件,造成1426人死亡。1997年发生米纳营地帐篷失火,导致343人死亡。2004年和2006年在射石驱邪处两次发生朝觐人员拥堵踩踏事故,分别导致251人和362人死亡。造成这些事故的原因,既有管理疏漏的问题,也与一些朝觐者因语言不通、不服从管理有关。笔者认为,朝觐人员过多过快地增长,而朝觐地域狭小,接待能力有限,管理和疏导难度增大,可能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五是不少朝觐者不具备经济条件和身体条件,对圣地麦加的环境、安全、活动秩序都带来负面影响。一些朝觐者由于经济条件差,露宿街头,甚至把天房的广场当做生活场所。还有一些朝觐者年龄太大,或身患重病,这些人都属于不具备朝觐身体条件的人。有的朝觐者身患重病和传染病,沙特政府禁止他们来朝觐,因为这样可能会威胁到其他朝觐者以及沙特本国人民的生命安全。为此,沙特政府通过许多渠道向各国呼吁,建议有关国家加强对穆斯林的宣传和教育,希望穆斯林遵守真主安拉的教导,那些不具备经济能力和身体能力的穆斯林没有朝觐的义务,不具备经济能力的穆斯林应该有足够的耐心,等待经济条件改善以后再去朝觐。

    为保障朝觐活动安全、顺利进行,维护伊斯兰大国形象,沙特王国政府在人力和物力上做出极大努力,以提高接待管理能力。一是在政治层面,确保朝觐活动“纯宗教化”,不允许朝觐者在朝觐期间进行任何政治活动。明令禁止朝觐者携带任何形式的政治性图片、书籍或出版物以及其他禁止入境的物品,禁止他们参加任何政治性集会、游行或呼口号,违者将受到沙特现行制度的处罚,其中包括驱逐出境。二是加大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建麦加禁寺和麦地那圣寺、改善麦加和麦地那的交通、住房、医疗、宗教活动场所、朝觐营地等设施,为朝觐者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近年又扩建吉达国际机场,筹建麦地那-麦加-吉达的高速铁路,修建麦加至米纳、阿拉法特的轨道交通以及扩建宾馆、饭店等。三是投入大量军警和志愿人员维护秩序,加强道路和重要设施检查,消除安全隐患,为朝觐人员提供服务。四是在履行朝觐仪式方面,主张互相尊重、各行其是,尊重各教派、教法学派的主张和传统。

    三、有组织、有计划、有能力朝觐渐成共识

    由于朝觐活动的规模、影响越来越大,如何保证朝觐活动安全、正常有序地进行,成为沙特以及穆斯林世界各国关注的课题。伊斯兰教国际组织和沙特政府经常组织各国穆斯林学者和专家进行研讨。此外,一些穆斯林学者和宗教人士也对朝觐中出现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必须有组织地朝觐。这是由朝觐活动本身的特点决定的。每年世界各个国家的200多万人同时聚集在沙特,十分拥挤。由于语言不通,对所处的环境不熟悉,吃饭、住宿、交通、安全、出入境等一系列问题,对于每个穆斯林个体来讲,都会感到困难重重。过去,我国的朝觐人员,特别是零散朝觐人员在国外被骗、被偷甚至被抢的情况时有发生。零散朝觐人员集体受骗或乘错交通工具、滞留机场的情况也经常发生。朝觐期间还经常会发生意外事故。因此,必须对朝觐活动进行有效地组织与管理。沙特朝觐部明确规定,不接待私人朝觐。各个国家的朝觐人员由各国家政府或指定机构,统一办理朝觐签证,统一组织赴沙,在沙期间,统一安排住宿、交通、宗教活动等。有组织朝觐也是穆斯林的传统。据记载:圣人穆罕默德在其最后一次朝觐时,提前宣布了自己的朝觐计划,使听到这一消息的穆斯林有足够的准备时间。穆罕默德又在麦地那城外的祖勒海力福戒关等了一天。于是,又有大批穆斯林聚集加入朝觐队伍。这是穆罕默德生前最后一次朝觐前采取的部署和措施,其目的就是为了使穆斯林有组织、有秩序地参加朝觐。

     要有计划地安排朝觐。这是由于麦加地域狭小和沙特接待能力有限而决定的。沙特朝觐部编写的一本宣传手册中指出,由于朝觐仪式的地域有限,按教法规定不能超越,因此必须对各国的朝觐者做出限制。比如,米纳的面积为8.1平方英里,其中山地石滩面积占4.8平方英里;其中可利用的面积为3.92平方英里。各种公共设施和服务性设施占用了米纳52%的可利用面积。剩下不足2平方英里的面积,按照2平方米1个哈吉的比例只能容纳不超过100万人。1988年在约旦首都安曼召开的第十七届伊斯兰会议组织外长会议,做出了对朝觐人员数量予以限制的决议,规定各国按照穆斯林人口千分之一的比例安排每年的朝觐名额。沙特政府严格执行这一规定,朝觐部每年都要与朝觐人数较多的国家签署协议,限制来沙朝觐人数。同时,沙特严格限制本国穆斯林参加朝觐的数量,规定本国穆斯林每五年才可再申请一次朝觐。通过这些措施,沙特政府将朝觐的规模控制在250万人左右。世界许多国家均根据配额,采取报名排队来确定朝觐人员的办法。如印度、马来西亚、伊朗、土耳其等,报名者往往需要等待四五年才能朝觐,印度尼西亚穆斯林则需要排队等待8至10年才有机会朝觐。由于报名人数多,印度等国家在报名排队基础上还实行抽签的办法。

    应当坚持“有能力”朝觐。针对不少朝觐者不具备身体条件和经济条件而影响朝觐活动正常秩序的问题,1996年5月,伊斯兰国家第七次外长会议在伊斯坦布尔召开,会上讨论了朝觐的能力问题。在伊历1398年底,伊斯兰会议组织就朝觐能力问题在麦加伊斯兰世界联盟总部召集了一次研讨会,世界各地的穆斯林学者参加了这次会议。另外还举行了几次学术研讨会,都肯定了必须充实和具备“有能力”的条件。要通过各种方式宣传,说明并解释履行朝觐功课的必要条件,首要条件是身体健康和经济上的能力。要说明不具备朝觐条件的穆斯林没有朝觐的义务,强调朝觐是对所有体力和财力上许可到圣城朝觐的穆斯林的要求。反对重复朝觐现象,提倡已经朝觐过的人可将其财富用到资助伊斯兰教事业、帮助世界各地受灾的穆斯林以及其它公益慈善事业上。

   必须治理零散朝觐,打击零散朝觐非法组织者。上个世纪,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也一度出现零散朝觐活动问题,朝觐秩序混乱。通过不断治理和规范,逐步解决了这个问题。如马来西亚,由专门的机构“塔奔哈吉”负责统一组织朝觐活动,统一办理护照,沙特驻马来西亚使馆与马政府有协议,只给“塔奔哈吉”送来的护照办理朝觐签证。对私自组织朝觐的人,马司法机关根据国家有关法律予以拘捕,可判刑1年,罚款10万马币。

    四、我国政府对朝觐事务的管理

   朝觐活动是一项直接涉及众多穆斯林群众的跨国大型涉外宗教活动,切实加强对朝觐事务的管理,关系到我国的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关系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我国的国际形象。根据各国朝觐事务管理的经验和做法,我国实行有组织、有计划的朝觐政策和“统一认识、分省负责、归口管理、限额审批、综合治理”的二十字工作方针,2005年实施的《宗教事务条例》第十一条规定,信仰伊斯兰教的中国公民前往国外朝觐,由伊斯兰教全国性宗教团体负责组织。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根据穆斯林报名申请的实际情况,我国朝觐的组织规模逐年扩大。2006年(伊历1427年)有组织朝觐人数已近万人,是本世纪初的5倍。而且朝觐团管理规范,朝觐人员服装统一,听从指挥,文明礼让,友好交往,展示了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和穆斯林的良好精神风貌,赢得了各国穆斯林的赞誉,也增强了我国穆斯林的自豪感和荣誉感,使他们受到了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我国对朝觐活动的统一组织,不仅有利于我国朝觐事务管理,也有利于沙特政府对朝觐事务的有效管理。在各级政府宗教部门、各地伊斯兰教协会的共同努力下,在外汇、民航、银行、海关、质检等有关部门积极配合下,朝觐组织工作逐年改善:普遍实行了公开、公正、公平的报名排队制度和名额审批制度;实现了北京、兰州、昆明、乌鲁木齐多地出境,朝觐包机直飞圣城麦地那;增加朝觐带队人员和医务人员;加强对朝觐人员的培训;改善在麦加、麦地那的住宿、交通、饮食条件等。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不断认真总结经验,强化服务意识,使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对此,广大穆斯林群众是满意的,沙特政府也称赞我国的朝觐组织工作是世界各国中最好的国家之一。

    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决定了我国穆斯林的朝觐活动必须有计划地进行。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穆斯林聚居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不高,许多地方尚未脱贫,广大穆斯林群众生活还不算宽裕。朝觐人数过多、花费过大,从整体和长远看,不利于穆斯林聚居地区发展经济、改善群众生活。经济的落后,也不利于我国穆斯林聚居地区的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一些年老体弱、身患重病者参加朝觐,还有少数人变卖家产、向亲朋好友摊派凑钱参加朝觐,既不符合伊斯兰教经训的规定,也增加了当地穆斯林群众的经济负担。因此,我国政府要求每年的朝觐人数必须在计划的限额之内,对那些不顾自身条件限制,互相攀比,争相朝觐,甚至用因重点建设工程占用林地、土地的补偿款去朝觐等不正常现象,正通过行政、教育等手段逐步加以消除。

     制止零散朝觐活动,依法打击零散朝觐组织者。零散朝觐非法组织者往往以牟利为目的,通过种种非法、欺骗的手段组织群众出境零散朝觐。零散朝觐活动破坏了我国有组织、有计划朝觐政策的贯彻实施,也给境外敌对势力的渗透活动以可乘之机。在境外零散朝觐人员自身的合法权益也得不到保障,有许多零散朝觐人员上当受骗,流落街头,深受其害。一些参加过零散朝觐的群众也向政府举报,揭发非法组织者,许多人还现身说法宣讲自己受骗上当的痛苦经历。目前,司法机关依法对一些零散朝觐组织者追究了刑事责任,宗教、工商、旅游等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对零散朝觐组织者进行处罚,形成了治理零散朝觐的良好环境。

    要广泛深入地做好对穆斯林群众的教育引导工作。许多地方的伊斯兰教协会、伊斯兰教界人士已经行动起来,教育穆斯林群众对朝觐有一个全面、正确、理性的认识。2007年7月,国家宗教局和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在青海省西宁市召开伊斯兰教界人士制止零散朝觐活动研讨会,许多来自新疆、甘肃、青海、宁夏、陕西、云南、内蒙古、河南等地的伊斯兰教界人士从伊斯兰教的经典教义、教法,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穆斯林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等方面,阐述了坚持走有组织、有计划朝觐之路,坚持有能力、有条件朝觐,坚决制止零散朝觐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表示要通过自己的言行,做好表率。今年8月,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在北京召开八届二次常委会,会议通过了《走有组织、有计划朝觐之路的倡议》。倡议书呼吁,作为一个好穆斯林,就应该是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不能为了朝觐而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损害祖国荣誉、尊严和中国穆斯林的良好形象,更不能为了朝觐而违反经训教诲和教法的规定;作为一个好穆斯林,就要抵制零散朝觐,走有组织朝觐之路。

    加强与沙特政府的沟通与合作,改善我朝觐事务管理的外部环境。2004年初,国家宗教局叶小文局长率团访问沙特,会见了沙特朝觐大臣和宗教大臣,增进了双方在朝觐事务方面的沟通与理解。2005年9月,国家宗教局蒋坚永副局长率团访沙,会见了沙特朝觐大臣和外交部副大臣,增进两国在朝觐事务和制止零散朝觐方面的沟通与合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从2005年底开始,沙特驻一些国家的外交机构停止办理我国零散朝觐人员的入沙签证。2006年,中沙双方达成协议,沙方承诺不在第三国办理中国穆斯林的朝觐签证。2007年,中沙双方再次签署协议,规定中国穆斯林的朝觐签证由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统一在北京的沙特驻华大使馆申办,沙方重申不在第三国办理我国穆斯林的朝觐签证。

     我们相信,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我国的朝觐活动一定会更好地纳入有组织、有计划、有秩序和依法管理的轨道,各族穆斯林群众会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和政府的周围,促进穆斯林聚居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维护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作者系国家宗教局三司副司长)

(来源:原载《中国宗教》2007年第11期  责任编辑 田悦阳)

责任编辑 :奥斯玛廼
Array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视角 伊斯兰教 朝觐

上一篇:不具备经济条件的穆斯林没有朝觐的义务
下一篇:青海湟中陨石雨 追踪报道:寻找陨石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