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觐之路》 全球穆斯林与非穆斯林的情感共鸣
分享到:
2012-03-16 15:45:49 【来源:中国网】 点击:

五洲传播中心国际部主任井水清


中国网讯 2012年2月5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家宗教事务局共同监制,五洲传播中心和美国国家地理频道联合出品的电视纪录片《朝觐之路》,在国家地理频道亚太电视网进行了首播。

    这部国际合拍的纪录片主要以2010年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组织中国穆斯林前往麦加朝觐为主线,选取来自北京、宁夏、新疆、云南的五位穆斯林,跟踪纪录他们从国内出发到麦加完成朝觐的整个过程,对外展示中国穆斯林聚居区的绮丽风光和民俗风情,同时传递伊斯兰教在中国的生存和发展状况。

    为了解更多有关纪录片《朝觐之路》在创意、拍摄及制作过程中国际合作方面的具体细节,首播之后的国际反馈、收视预期,以及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推广传播等方面的问题,中国网记者专程对五洲传播中心国际部主任井水清先生进行了独家专访。

     据井水清介绍,中国穆斯林前往麦加朝觐这个过程本身就非常具有故事性,并且每个故事都非常真挚感人。“我们希望能通过纪录片《朝觐之路》,来反映一些中国的事实,例如:中国穆斯林的宗教信仰得到充分的尊重与保护;近年来中国穆斯林,特别是偏远少数民族地区的穆斯林,他们的经济能力与生活水平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等等。”

    井水清说:“朝觐对许多中国穆斯林来讲,不仅是他们个人毕生的夙愿,也是其家庭的梦想,甚至是关系到整个家族几代人的宏愿。在这部片子的拍摄和制作过程中,我感触最深的是:故事中的穆斯林,可以为了达成去麦加朝觐的愿望而甘心情愿倾尽自己的全部,甚至是宝贵的生命。他们的信仰,在朝觐中获得印证继而升华,梦想也最终圆满成真。而作为非穆斯林的我们,从中看到了穆斯林信仰的坚定与坚持,为之深深感染和打动,并领悟到宗教信仰理应得到充分尊重的根本原因。”

    谈到节目的制作过程,井水清说:“为了完成这部作品,我们前期组建了中外联合调研组,进行了大量的协调与调研工作,包括拜会国家宗教局和伊斯兰教协会,请求给予专业方面的指导。中国穆斯林群众的地域分布较广,为了从有代表性的城市和偏远地区分别选取合适的人物,摄制组几乎跑遍了全中国的穆斯林聚居区,一遍遍筛选取景地,同时深入实地考量最符合内容需求的风光景致。在人物选择上,追求故事的典型性,每年中国有13000名去麦加朝觐的穆斯林,要从中选出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同时还要综合考虑故事人物的性别配比,地区跨越,年龄段,以及各个人物相互之间的补充关系。前期的调研实际上也是一个创意的过程。”

    在拍摄过程中,团队遇到了不少意想不到的困难。井水清介绍说,首先,涉及地域广泛,国内包括北京、宁夏、新疆、云南四地,国外则涉及沙特王国两大圣城麦加和麦地那,给拍摄协调带来很大的难度。 此外,麦加城更是非穆斯林不能进入的伊斯兰教圣地,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最后整个工作团队,从导演、摄影师到其他工作人员,无论来自国内国外,一律都选用了穆斯林。再有就是语言问题,比如摄制组选择新加坡的制作公司,其工作语言常用英文,而朝觐团成员基本都说汉语,但在新疆一些地区拍摄时又常常用到维语,进入沙特后则又涉及阿拉伯语,为此, 制作方不得不组建起一支多国籍、多民族的摄制团队,并在工作中建立起一种汉、英、阿、维“多语种”工作的有效机制。 这对节目来说,无疑是极具挑战性的。

    2月5日《朝觐之路》播出后,反响积极而热烈。井水清说:“早在正式首播之前,在国家地理频道全球董事的内部看片会上,该片就已经被选中作为本年度国家地理频道五部最佳作品之一。尽管目前具体的收视情况还没能最终统计出来,但我们对该片相当看好,有望达到甚至超越我们的收视预期。”

    “《朝觐之路》体现了人类情感共通的东西。很多穆斯林在看过这部纪录片后,感动得留下了眼泪。我想,这是因为片中讲述的正是他们身边的故事,也是他们自己的故事。全球观众也能从中感悟中国穆斯林的精神生活,从而促进穆斯林与非穆斯林群众情感上的共鸣与沟通,进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

     据介绍,《朝觐之路》在亚太地区首播后,还将陆续在国家地理全球播映平台通过38种语言,面向165个国家与地区播出,预计将达到3亿8千万个收视家庭。该片目前制作的主要是英语版本,片中涉及的汉语维语阿语均有英文配音,之后将陆续译制成汉语、维语、阿语等不同的版本。另外,该片还计划参选亚洲电视节,以及欧美地区的相关奖项。(图文/张丽萍)


责任编辑 :奥斯玛廼

Array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朝觐 之路 全球

上一篇:利通区人武部热心服务驻地穆斯林群众
下一篇:回族小学校园足球赛开幕 足球小记者现场采访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