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关系概述
分享到:
2013-10-23 09:49:30 【来源:】 点击:

       三、现代中阿关系

 

       冷战结束后,法西斯联盟瓦解,苏联解体,以市场经济为标志的资本主义新制度的出现,世界一体化的运行,跨国公司、世贸组织的建立,各种公约的制定以及一个区域控制着各国的外交关系、政策及世界组织纷纷出现。中阿关系开始处于这种国际开放气氛之中。中国全面地与欧洲、非洲、拉丁美洲及亚洲各国建立合作论坛。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在这种环境下进入了新的阶段。

 

       胡锦涛主席在2004年访问阿盟总部期间,在开罗签订了宣言及工作章程,宣布建立中阿合作论坛。下面是一些为推动中阿关系所付出的努力及相关事件:

 

       1- 1996年江泽民主席访问阿盟总部时说:中阿友谊万古长青!

 

       2- 1997年国务院副总理肩中国外交部长钱其琛会见阿盟秘书长期间,提出了中阿合作关系所遵循的四项基本原则:

 

       互相尊重,平等合作。

      加强双方会话洽谈。

      加强合作,在互利的基础上共同发展。

      在国际事务中,双方相互支持。

 

       3- 1997年12月29日,中国外交部长访问阿盟总部期间,对于建立中阿合作关系又提出了四点要求,这与前面的四点要求有所不同:

 

        保持中阿悠久的友好关系,加强对话及协调,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实现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

 

       在国际政治领域,加强合作,研究新的途径来发展推动中国同阿盟成员国在各个领域中的合作。

 

       对国际区域问题及双方共同重视的问题交换看法与意见。

 

      在国际会议框架下,研究讨论方案,统一观点,拓宽加强双方的共同利益点。

 

       4- 1999年初,中国外交部长唐家璇与阿盟秘书长在会谈期间,提出了关于21世纪发展中阿关系的三点:

    

       加强政治协调。

       拓宽经济合作。

       加深国际互助。

 

       5- 1999年12年14日阿拉伯大使委员会在北京研究建立中阿合作论坛提案来加强同中国在各个领域的合作,实现双边共同利益。

 

       6- 2001年12月1日在中国广东建立了中阿友好协会。并颁布了阿拉伯国家协会委员会的各个决议。这些决议都在一直强调:阿拉伯国家应该加强同中国在各个领域的合作关系,倡导所有阿盟成员国同中国加强合作关系,来实现双方共同利益。并支持在中国各层次的阿拉伯人。

 

       阿盟秘书长穆萨说: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拥有强大的经济能力,先进的科学技术及强大的国防力量。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进出口国家。还是进口石油天然气的主要进口国,特别是从阿拉伯地区进口能源。将预计阿拉伯地区到本世纪中叶,将成为世界上主要的石油天然气输出基地。

 

       通过阿拉伯大使委员会在北京的努力,双方的精心准备,中阿双方建立了合作论坛,作为双方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对话及合作的框架。并以此来加强中阿合作关系,拓宽中阿各个领域,建立新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

 

       双方应努力支持国际关系民主化。加强各国主权的平等,不干涉内政。加强所有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平等权力。并继续保持加强各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协调,并加深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努力建设公正的新颖的国际政治经济制度。

 

       中阿双方现在共同面临的挑战是经济、政治、和平、文化的挑战。双方把重点放在经济领域的合作,这在中阿合作论坛工作程序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中阿合作论坛已经全面地推动了贸易领域合作项目的实施。合作论坛宣言及工作程序里的重要建议是:

 

      “加强中阿合作伙伴关系及人才交流,推动中阿协会的作用,产生工作委员会。加强双边贸易交流与贸易伙伴关系。”

 

        国务院举办的第一次中阿企业人士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共有500位中阿投资者参加。这次座谈会是通过同阿盟的合作而召开的。这次座谈会是为繁荣世界国际贸易而召开的。中国新闻办在新华网上发布:“座谈会持续了两天,除中方外还有22个阿拉伯国家参加,到会者达到了一千人次。”

 

       阿方还积极参予中国广交会。广交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它展览了中国各种各样的产品。而阿拉伯国家是一个很大的消费市场,需要大量的中国产品。阿拉伯国家又是在石油天然气能源方面具有战略性的能源基地。中国将会长期需要阿拉伯的能源。一些研究者的话不会否定这个事实的。他们说:“中国不需要阿拉伯的石油,因为中国正在努力拓宽太阳能及核能领域的开发,以次来减少对石油的依赖,特别是掺有硫磺的阿拉伯石油。中国更不需要对无科学技术的领域及高等教育的投资。”

 

        中阿双方都有广阔的市场,在各个领域的投资都会实现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更能够满足双方的必要需求。中国和阿拉伯一样可以在不同的行业进行各种投资。要加强阿拉伯同其他国家的投资者在中国市场投资的竞争,也要加强中国在阿拉伯市场的投资。双方都要做好准备,加强在各个领域的建设性合作,遵守双方正式的声明,提高双方贸易交流额,增加双方合作信赖。

 

       未来,我认为应该在政治领域互相信任,在思想文化方面加强合作。中国外交部长在埃及金字塔杂志上的谈话非常明确,具有深刻的战略意义。它确定了双方所遵守的重要原则,加强了合作论谈的有序进行,统一了双方的不同观点。它将会对研究拓宽同阿方在政治、经济、贸易、文化及人力资源领域的合作方案产生很大的影响。

 

       中国外交部长说:“中国是一个完全坚持原则的国家。中国一向都重视中东问题,支持阿拉伯公正事业。无论在伊拉克问题还是在苏旦“达尔夫尔”问题上,我们都理解阿拉伯人的忧虑,这些观点都是很明确的。我们历来都倡导建立中东无核区,还一直在呼吁没有加入“禁止核武器扩散的国家”去加入并签约。我们还呼吁保护世界文化的多样化,支持各种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及合作交流。各种文化之间的协调与共同发展都离不开各自历史的发展。因此,对文化冲击的夸张是不利于世界与区域的稳定及发展的。我们还对当今世界上发生的一些情况持有不同观点。各种不同的文化也不能对社会的进步,宽容,融合以及加强双方联系对话与合作作出应有的贡献。各种对话的方式将会越来越开拓。只要我们都互相尊重,和睦相处,共同发展,放弃分歧,我们就一定能够建设一个更加和谐的世界。

 

       中国外交部长把中阿合作论谈作为推动中阿双方对话及合作的框架来增加双方的历史友谊关系。当然,中阿合作论坛宣言主要是在政治经济方面。根据双方各自的需要,贸易、农业、环境也被列在了前列。但是真正的联系对这些交流及各种关系都能够形成坚定的支柱。通过专家学者来加强文化交流,发展科学技术,建立双方合作伙伴关系。

 

       我将会提出这方面的观点及建议,因为一方面它关系到中阿合作论坛工作程序方方面面的实施及发展,而另一方面则指出了各个机构合作的领域及任务。这样可以加强互相了解及信任,能够深刻而又持续地进行不同文化的对话。即使双方产生政治分歧,双方也会和善解决。因为科学文化知识的交流是人类的最高追求。它对人类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而展开对话能够使人互相更加了解。

 

       中阿合作论坛宣言及工作程序中强调:双方要靠政府与人民的共同努力,以及各种团体及私人机构的共同努力来发展中阿关系。我现把宣言及工作程序中这方面的内容摘录几则:

 

       1- 呼吁阿拉伯各个领域的有关组织来准备研究加强中阿关系的部署。

 

       2- 呼吁非正式机构组织加强同中国同行的合作关系。

 

       工作程序中第三条的第九、第十一条款规定:双方要加强教育文化领域的合作,发展人力资源。加深各个领域的科学技术的合作,特别是在应用研究领域。十二条款则规定保护文化遗产。所有这些条款都涉及到文化与科学技术方面,都在强调双方在各个领域的合作及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利益。

 

       在这里我要说:有许多阿拉伯的非正式机构及各层次的研究中心都应该在政治、社会、经济、文化及战略等领域进行文化对话与交流,以此来研究各种思想、文学创新、翻译及前景规划。除过一些研究中心外,我在这里提几个阿拉伯机构:贝鲁特的阿拉伯思想研究机构、利比亚的阿拉伯民主革命对话机构、贝鲁特阿拉伯统一研究机构、阿曼的阿拉伯思想论坛······我认为所有这些机构都能与中国同行在各个领域进行。无论是双方共同合作,还是双方机构的共同协调,都能够为两国提供各种文化服务,建立中阿关系合作桥梁。我们都不能忽视这些机构的重要性。

 

       阿拉伯思想研究机构有一个翻译部门。在阿拉伯国家还有一些阿拉伯私立翻译组织和阿拉伯文化教育组织中翻译机构。还有科威特的文学艺术最高委员会以及阿拉伯国家的隶属于文化部的很多单位及阿拉伯外文出版社。与此同时,中国有一批优秀的翻译人才,他们精通阿拉伯语,阿拉伯国家可作为借签。中国也有一些同类的单位,我认为他们会和其他国家的各单位在各个领域进行密切合作。中阿都非常需要双方各自的翻译,向读者及研究人员提供各类资料。这项工作是我们当前各自的任务。

 

       阿拉伯文化教育组织与北京外语研究协会签订的协议中的第二条规定:呼吁阿拉伯或国际有关方面来参加此项目。在正式或非正式协会,作家、艺术家的记者联谊会,特别是教育思想战略科技研究中心努力的基础上,双方进行共同项目的实施,互相交流经验,共同获益,共同进步。对此我有以下建议:

 

       1- 建立汉语阿拉伯文学思想艺术与科学技术图书馆和阿拉伯语中国文学思想艺术与科学技术图书馆项目。委托翻译团体和机构合作翻译,让出版社及有关团体制定内容,规定程序,共同承担,共同参与这项有意义的伟大工程。或通过主办单位根据双方的需求来共同参与并实施该领域的工作程序,服务于这项将持续几个世纪的伟大文化工程,实现更大的目标。在中阿合作论坛宣言的第四篇中的1-4段,有中阿文化交流协议的规定。这会加强中阿关系正常发展,增加未来的知识理论观念,开阔各个领域的合作,拓宽其发展前景。

 

       所取得的一些成果只是第一步。它就是把20世纪以来所出版的最优秀的100部阿拉伯小说翻译成汉语。这项工程已经在阿拉伯作家总联谊会与中国世界知识出版社之间通过北京史延春大使几年前签订的协议而完成。在第一阶段已经完成翻译了14部小说,我们将会于2006年初继续第二阶段,继续与北京阿拉伯大使委员会联系得到这方面的帮助。

 

       在中阿合作论坛的积极支持下,建立这项伟大工程,翻译思想史、诗文、戏剧、故事、儿童文学及哲学思想的书籍。与此同时,建立阿拉伯语的汉语图书馆。

 

       2- 规定有史以来的所有关于中阿关系历史的确切的权威书籍。制定中阿研究者对中阿关系历史研究的共同书籍,这里面有中阿各个领域联系交流的对比研究。因为中阿文化将会一直影响着人类文明。

 

       中阿现代文化交流的发展要依靠2004年9月14日在开罗召开的中阿合作论坛以来的文件及统计数据。这需要大量的努力、研究与核实。它是一项增加双方记忆,了解过去与现在,展现未来的一项希望工程。它需要具有科学和文学思想及高科技能力,并能够正确管理的机构协助。也许对此培养一支在文学思想及科学技术方面的翻译人员与研究者是有些困难。但可利用中阿合作论坛工作程序条文,拓宽该领域的合作。可以设立奖金,派遣文化团体帮助翻译者了解各个领域的最新内容,培养一只在文学思想诸领域的专业翻译队伍。让他们能够与同行直接接触,互相交流经验。并鼓励他们创作,对一些优秀者每两年提供一次奖金。阿拉伯国家更需要这方面的投入,召开翻译座谈会。翻译者不仅要精通两种文化的语言,还应该跟上时代。只有与社会、文学、思想界人士共处交流,才能够有所创新。文学家及思想家的作品一般语言畅通且纯正,翻译成其他文字不是件容易之事。

 

       中国外文出版社也付出了很多努力,他们同阿拉伯出版机构合作翻译出版,其中有叙利亚大马士革出版社。一方面他们应该继续加强合作,更好地完成翻译出版工作,继续向各国读者介绍新书籍;另一方面双方应该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在中阿合作论坛的框架下,简便中阿书籍出版程序。双方还应该重新核实已翻译成阿拉伯语的出版物,并让有关专家提出宝贵建议。

 

       3- 让专家学者及政治家通过中阿卫视参加座谈会,让观众了解各自的观点,从而扩大影响。对一些重大事件要及时掌握双方各自的观点及政治对策,并解明在各个领域互相交流的重要性及其需求。

 

       4- 在阿拉伯国家建立中国古迹展览会,在中国也建立同样的展会,并借此举办文化活动,展现两国文明古迹及各国的发展。

 

        5- 在一些阿拉伯地区如埃及、摩洛哥、叙利亚建立中国文化中心。与此同时,在中国如北京、上海、杭州也建立阿拉伯文化中心。

 

       6- 在两国签定的协议中,没有一则条文规定翻译出版关于科技、文学、思想及政治方面的书籍;也没有条文规定在中国各大学阿拉伯语言文学系研究阿拉伯文学教学课程。这就需要双方共同创新与发展,制定出能够反映当代文学新思潮的划时代的新书籍。

 

       我认为目前应该组织专家及学者来共同校正当前的语言文学课程。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革陈旧的教学法,全面地发展人类学与语言学。为此双方可以安排专家学者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来制定科学性课程。中阿文艺家、作家及新闻工作者通过联谊会建立的合作关系应该更快更好地发展拓宽中国书籍联谊会、中国文学艺术联谊会与叙利亚阿拉伯书籍联谊会之间的关系,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自从1983年11月2日中阿双方签订的第一份协议,我曾非常荣幸地在北京和李曼天先生签订协议时起,它就一直在推动着双方实施协议,发展双方关系的进程。尽管经过几年的僵硬局面,但双方的联系一直未断。受此影响,阿拉伯书籍界的联系有所拓宽,他们已与黎巴嫩及约旦建立了合作互访关系。很多作家会晤了中阿双方的专家学者,他们都感触到双方交流的重要性及益处,每一个人都得到了回报和收集到所需要的资料。

 

       出版故事集、诗文集,进行双方共同事务的谈话,都能增进双方的了解。中国的专家学者都各自指出了自己的不足,对一些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阿拉伯作家、文学家同样对很多问题与作品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指出了各自的不足。文学作品就是反映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政治诸领域。因此它是社会的一面镜子。批评是改正、发展、创新的钥匙。这种密切的关系还需要我们继续拓宽,与所有阿拉伯国家文学家、作家联谊会合作,共同开展文化活动,加强双方在文化和人类学领域的深层次对话,丰富各种文化及不同分歧的对话内容。一些西方作家如美国作家苏穆力·汉特顿在某些领域持有敌对情绪,他们想通过各种理由来挑起种族事端。

 

        与此同时,那里还有一些同其他单位合作的类似活动。我认为中国与叙利亚的相互了解与认识首先是在两国的记者当中,但这种关系发展缓慢。中国有句名言:“千里之行,始于脚下。”就让我们把这一步作为坚定的第一步,继续努力,互相了解,对合作论坛的工作程序进行科学性的规划吧!

 

       中阿关系正处于辉煌时期。在北京召开了中阿合作论坛,中阿企业家座谈会。每年都有许多阿拉伯客商参加中国广交会;在阿拉伯国家,建立了中国文化年,在中国也建立了阿拉伯文化年;召开了政治论坛会议,两国领导及各种组织的正式与非正式互访频繁。两国贸易额迅速上升。这都促使中阿两国拓宽各个领域的合作。2004年,召开了中国与阿盟建交十周年庆祝会·····我认为这一切活动更使我们有信心在各个领域发展双边关系,对双边关系存在的弊端提出自己的建议。

 

       双方所签订的协议应进行周期性的调整,使其更加新颖,适合时代。根据实施的情况,每五年或每十年调整一次。还有一些双边协议应该继续实施,继续创新,并总结经验。有阿拉伯作家、文学家联谊会秘书长与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主席所签订的关于出版汉文版的100部阿拉伯小说的协议。还有阿盟阿拉伯农业发展组织在1996年与中国农业部签订的协议,以及双方签订的各种经济协议。这一系列协议对中阿关系,中阿合作论坛工作程序的实施以及了解双边合作的情况与实施程度及所遇到的错误和不同观点都有很大的影响。无论是在实施发展协议方面,还是在签订各种新协议,规划未来工作方面,都有一定影响。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关系

上一篇:伊斯兰文明播下欧洲文艺复兴的种子
下一篇:恐怖主义不姓伊斯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