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书法家丁秀平
分享到:
2013-02-10 03:22:06 【来源:】 点击:

    2012年11月25日和作家李城相约同去临夏市拜访书法家丁秀平先生,为求字故也。李城先生为其新创长篇历史小说《麻娘娘》求取书名题字,我专为喜欢他的书法而去。
 

   24日晚下雪,25日雪冻路滑,车上了防滑链,走的很慢,上午10时30多分从合作出发,到临夏市已近14时。丁秀平先生不断发来短信催促,用的全是洮州方言,还带花儿调子。他说备了便饭,专候我们。
 

   到了临夏,我们就搭的直奔丁秀平寓所,到了他楼下,他已等在那里,一面和我们握手,一面接过我们送他的礼品,高兴地在前面领路。
 

    我是第一次当面拜访丁秀平先生,影响中的他还是1990年他在兰州办书法展时,在甘肃群艺馆见到的那个英俊潇洒的青年,那次书法展恢弘素雅的场面至今留在我的脑海中不肯离去和淡漠。那时,我正在西北师大上学,虽然热爱文学艺术,也写诗歌和办文学社团,但对书法认识不多,不知道怎样欣赏书法,自然对丁秀平书法的艺术价值和人文内涵认识不足,只是觉得一个30出头的青年能够举办这样大型的书法展览,而且名声斐然,实在令人敬佩。加之是临潭老乡,就在敬佩之中多了一份亲切,流连在他的书法长廊间不忍离去。
 

    20多年后的今天,再次见到他,他显得沧桑多了。当年那个英俊潇洒的青年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面前是一留着小平头,彷佛市郊菜农的中年汉子,但在一两语间,他的犀利和倜傥显露无疑。那黠敏而滔滔的谈吐,令人陶醉且无间插语。更为可叹的是他的傲骨。他说:“我喜欢鲁迅‘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这两句诗,我也是努力这样做的。” 他不因书法之名器而与不良权贵交,以之某世俗经济。他不喜欢各种应酬,不喜欢参加各种书法研讨会之类,也不喜欢结交各类真真假假的文朋书友,不喜欢为了索要书法而和他假意套近乎的人,假意尊敬他的人,更不喜欢开会和巴结权贵。
 

    对他来说,最好的去处有两个。
 

    一个是家,那里有他的文物研究世界。近年来,他对文物收藏和研究发生了极大的兴趣,更沉迷于齐家文化研究和钟鼎器皿、玉器等鉴赏,发表了《齐家文化玉器综评》、《浅谈一尊明代中阿文款鼎式炉的文化内涵》等论文,反响很大。李城先生笑言:“把精力转移到文物研究上,疏淡了书法,是不务正业啊!”并发表了一篇名为《这个朋友不务正业》的博客帖子,介绍了他的近况,并幽默了他一把。对此,丁秀平说:“这你可看错了。我是要从文物中吸收滋润书法的营养。祖先传下来的器品物件里面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数千年的文化血脉,在这些器品物件中多有蕴藏和体现,需要我们体悟和开掘。比如齐家文化的玉器,就对我创写书法给了很大的启示。书法写到像玉那样质坚形润,看上去润泽温婉,莹洁通透,内里却坚硬有傲骨,不随俗俯仰,当是一种难得的境界。”
 

    是啊,我们的祖先们给玉器这样由大自然神奇造化的难得之器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也给书法这样由人类自身创制的形胜艺术注入了精妙的自然及人文意蕴,两者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两座巍峨山系,持久地影响着中国人的精神生命,实在令人感慨百思。也许,这就是近年来丁秀平的书法有了更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根基的内在原因。
 

    一个是单位的办公室,那里有他的书法世界。为了便于书法研习和创作,他干脆把办公室布置成了写字间,工作之余,一有时间就临帖习字,甚至借星期六、星期天单位不上班的时机,将宣纸铺在过道里,尽情挥洒。他常说:“书法只不过是雕虫小技。”不知是什么意思,我问李城先生,他也不知其理。我们在他办公室请书法时,他又这样说,好象对自己的爱好全不在意。我接过话头回曰:“雕虫小技实乃大技,非百炼不能出神入化、自成一家矣。”他没有回答我,只是看着我淡淡笑笑,不置可否。我就进一步说:“对于当今物语横流,权钱至上的时代,书法艺术创作确实被视作雕虫小技,被世人轻视之。但是从另一方面讲,对于苦练书法40余年,临大家碑帖40余年,将书法和练习书法视作平常生活的一部分,视作生命的内在需求和提升生命质量的一个法门,以之而深得书法艺术精髓和神韵的书法家来说,书法就不过是雕虫小技了,和吃饭穿衣一样,是自然而然的事,没有什么高难的。先生说的是不是此理?”他只是用心在欲给我们的书法作品上盖印,似乎没有听见我的言说,不作回应。我自觉没趣,就打住了,没有继续说下去。也许书法是一种道,只能悟得,不能说破,说破就有偏见和缺陷了。班门弄斧,艺之大忌也。天机不可泄露,亦有此谓也。
 

    可他也说这样的话:“不要把书法看简单了,它深奥着呢!就拿临颜真卿的帖来说,每临一次,就有一次的收获,简直没有止境。在临颜真卿的《多宝塔碑》帖时,就更有这样的感受。每临一次,都有新的发现和感悟,太奇妙了。”的确,在他的办公室内,我们看到了《多宝塔碑》帖,打开立在案边,那字“平稳谨严,刚劲秀丽,” 有盛世景象,有凛然正气,确实不同凡响。把艺术美和人格美有机地蕴藏在字里,浑然天成,不二之品也。这也许是丁秀平痴迷《多宝塔碑》帖的内在原因。
 

    从儿时练习书法,至今已越40载。40余年来,丁秀平始终没有间断过临帖,这在诸多书法家中是不多见的。他先后临过真、行、草、隶、篆诸体书帖,并对各体书法均有体悟和独见。他的书法在网上是找不到的,他不好网上宣传自己,也拒绝大小新闻媒体的采访,更不愿向人夸示自己的书法,除非知己。市井之人称乖称僻,艺界对之冷落门外,少闻其情,渐陌之焉。我搜遍百度,只在李城先生的博客中找到一些蛛丝马迹,也是十分的简单——生活图片加情景文字,没有更多信息。
 

    印象中《临潭县志》(甘肃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上有关于他的介绍文字,拿来翻阅,果然。在第三十四卷人物简介章(第901页)中有录,摘要如下:
 

    丁秀平(1959.9~),回族,字涤新,临潭县城关郊口村人。1981年参加工作。曾任临夏《民族报》编辑,《河州》文艺主编、临夏回族自治州文联副主席。现任临夏州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副主任。1985年以来,书法作品在《甘肃省书法集》、《中国书法》等省内及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出版200余幅。1988年,在国际书法大展中获奖。1986、1988年两度赴京参加书法展览。其作品深博我国老一辈著名书法家的好评,纷纷撰文评价其已成为我国第一位探求回族艺术风格的书法家。原中国文物局局长、全国政协副秘书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孙轶青在《谈我国回族青年书法家丁秀平的艺术成就》一文中称其书法“师古重我,自辟蹊径”。著名书法家徐祖蕃撰写的《涩中求润,拙里见美》一文中,称其书法是“具有少数民族意识观念的现代书法。在他的颜体字中却具有一种颜体制外的放纵和醇厚;他的枯藤般的行草,章法森严,气势磅礴,特别是融有古代北方少数民族血液的榜书所具有的野趣……这来源于生活的野趣,才真正体现了他的鲜明的艺术个性和民族气质。这种气质,是在枯涩中寻求华滋,丑拙中探求甜美的一种发现,由于这种发现,使其貌似钟馗的‘丑书’却揭示出其纯真、善良、醇美的一面”。《甘肃画报》所载《丁秀平书法艺术风格的形成》一文中,称其书法“所表现和表达的不是以艳丽巧媚的‘形’来迎合时人,而是用高古浑穆的‘神’来昭示其回族文化艺术的潜在意识,这确实是一个很有胆略的开创”。
 

    这是15年前的资料了,旧了,但却是目前我找得到的关于他最全面的资料,也可以了解他一二,很是珍贵。感谢主编这部县志的海洪涛先生,给我们留下这样一段有价值的资料。
 

    丁秀平先生和他夫人热情地招待了我们。为等我们,他们夫妇一直没有吃中午饭。我们一到,方始开饭。水果、盖碗茶、冷切手抓羊肉、河州包子、一荤一素炒菜、花卷。他不断让着我们,自己则浩荡地给我们说有关他书法之路的故事。从他的述说中,我们知道临夏州领导十分重视文化和文化人。石宗源当书记时,曾不止一次到他家来看望慰问他,并要求帮他解决实际困难。可是他倔强,有苦不诉,硬是说没有困难、没有困难,事后被同事骂作“呆怂”。时光荏苒,一晃20多年过去了,如今他青春不在,豪气消弭,倔强之性不改,文人傲骨不摧。尽管工作和生活时有困顿,但就是不愿去求人。他说,下不了那个气,丢不起那个人。
 

    我们说,您也吃些吧,等我们中午饭还没吃呢。他就抓起一块羊肉,大口吃起来,仿佛草原上的藏民,虎气生风,看来真饿了。
 

    他初见我似乎对我有距离感,不怎么搭理我,只和李城先生热烈谈笑。李城先生似乎发现了这点,就把我吹了一下,我也委婉地介绍了自己及家族渊源,他找到了共同感,对我亲切起来。
我向他赠送了敏生光先生主编,我任编委和执行编辑的三卷本《中国伊斯兰教西道堂研究文集》,并赠送了敏述圣先生编著的《洮州回族史话》。后者中也收录了他的词条,是《临潭县志》上拿来的,只不过稍作了删节。

 

    在他的书法工作室逗留,不觉天晚下来。我们要回家了。他仔细地将我们请的书法作品分别包好,交于我们,并给我赠送了他副主编的《临夏文史资料选辑》,书名书法是他题写的,敦厚稳健中带绚丽之气。书里收录了他的文物论文《浅谈一尊明代中阿文款鼎式炉的文化内涵》和《齐家文化玉器综评》,他特意翻出这两篇文章给我们看,很自得的样子。看来文物研究确实是他近年来的一个主要收获,花费了不少心血。
 

    在回合作的路上,我对李城先生说:“丁秀平先生谈话时像谁?”“说不上。”李城先生疑惑的看看我说。“像老雷!”我肯定的说。李城先生摇了摇头:“不像”。我就不语了,但心中坚持。事后细细想想,觉得他俩像,也不像。像的是天上地下滔滔不绝的口才,还有就是成名早,而且名声隆,得到行内名家的赏识,及早敲响了行内厅堂的不平凡声响。不像的是丁秀平对书法艺术有决绝的信仰,是纯粹的追艺者,而老雷写小说可能只是对小说故事本身和语言组合的神奇效应痴迷,没有决绝的艺术信仰,俯仰和拾丢都在利益权衡与情绪好坏之间去就,这也许是他半途而废不再写出新小说的原因所在。
 

    丁秀平,一位有傲骨没傲气的文人书法家。

           2012-11-29-30

 


责任编辑:西宁的表情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文人 书法家 丁秀平

上一篇:烟雨江南
下一篇:逆境与成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