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连良》的艺术形象走进寻常百姓家
分享到:
2013-12-23 09:08:03 【来源:】 点击:


  近日,2013年全国剧本大赛评比在北京结束,从几百个剧本当中,遴选出屈指可数的几部佳作,而首当其冲的,便是中央民族大学李佩伦教授的剧本《京剧大师马连良》。本人觉得这部戏剧是非常难得的、屈指可数的佳作之一,值得社会大众关注,值得广大读者细细品评。

  对文学批评来说,顶重要的一项原则,就是公正。没有公正,永远不会有恰如其分地批评,永远不会有公正地评价与客观的、实事求是地分析。如果批评文学,远离了公正原则,取而代之的是党同伐异,是无原则的口诛笔伐,是意气用事,是吹毛求疵,是无休无止地忌妒与挖苦……那么,文学批评,或许不存在会更好一些。

  李佩伦教授的戏剧文学《马连良》的问世,在文学界和戏曲界,迟早会刮起一阵旋风。读者对这部作品的评价,一定也会对金庸等人的文学作品一样评论不一,好坏皆有,这当然是在意料之中的事。如果不失公正二字,这些评价都是应该赞扬,应该接受,甚至是应该感激的。海德格尔在其《艺术作品的本源》一书中说道:“艺术的本质是诗,诗的本质是真理的创建。”无论小说,还是剧本,只要不偏离真理二字,不偏离公正二字,永远都是得到社会认同的。

  经典作品永远都散发着真理的光芒。剧本《马连良》便是如此。该剧本写的是一代京剧大师马连良献身京剧事业的故事,李教授不仅是写具有真实感的故事,更是写马连良的人品、戏品,以及他坎坷、曲折的一生。

  京剧是我们的国粹,马连良是一位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剧本《马连良》是我们民族文化史上的一项重要工程。无论从历史真实,人物特写,时代需求,文化观照,甚至是国际视角来看,该剧对马派京剧的描写,尤其是李佩伦教授对京味恰到好处的把握,都有着非同一般,甚至是与众不同的价值与意义。该剧理应是马派京剧表演史上的划时代之举,对马派京剧的发展脉络、审美特点,表演艺术,价值取向……都进行了全景式的描绘。舞台上的马连良,是一个清新洒脱的京戏表演艺术家,他的唱腔格调新颖、不落窠臼,与众不同;他的表演刚健有力,深遂细腻,运气酣畅,韵味醇厚,自成一派……

  值得一提的是,李教授和马连良同出京城,彼此熟悉,因此他的描写便有了与他人截然不同的历史意义。尤其是对马派唱腔的拿捏,细节的揣度,更会入木三分。

  京剧,是我国的传统表演艺术,将京戏原汁原味地传承下来,具有深层次的意义。如今,京剧作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多国人的理解与认同,不仅在民间,还得到政府的关心与保护。京剧汇聚了诸多大师的心血,像梅兰芳、马连良等等,他们吸收融汇了各地戏曲艺术之精华,集众长于一体,汇中华艺术之大成,博采众长,厚积薄发,展现了非凡的历史厚重感和文化蕴涵。京剧,也是中华文化的基因之一,既有地方特色,又有正统传承,通过梅兰芳、马连良这样的艺术大师以及后来人的努力,将这一国粹艺术推向更加繁荣。

  马连良的艺术形象将走进寻常百姓家

  《马连良》获全国剧本大赛第一名之后,北京文学界、戏曲界、民族界、影视界为剧本《马连良》开了一个研讨会。《马连良》剧本的出现,是文学和戏曲界的惊喜,特别是李教授对这样一个耳熟能详的京戏大师的描写,更使人们回到从前的厚重的历史记忆中。京剧,并非只是戏曲,它与中国的深厚的历史,文学以及各种各样的艺术门类都有密切的关系,它不仅与农村,更与城市文明紧密衔接在一起,它体现了一个城市的魅力,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

  尤其是眼下,京剧界对京剧历史、人物和文化的表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展现,对审美艺术涵养的展现,对中华民族的这一典型文化标志的展现,都颇显不足。正如徐健所说,电影《人鬼情》、《梅兰芳》,电视剧《大老板程长庚》、《荀慧生》等少数几部带有传记性质的影视作品外,很少有人像李佩伦教授一样对这一领域进行如此充分的开掘。《马连良》是回回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的精神财富。随着李教授的《马连良》剧本进入影视拍摄运作轨道,马连良作为京剧大师的艺术形象,将走进寻常百姓家。(作者:北京李道东)



责任编辑:伊人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马连良 艺术 形象

上一篇:撒拉族百年篱笆楼的秘密
下一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回族宴席曲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