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人邀去他家小住,在一个纯朴的小乡村。土石相结的房屋在雨水里给人无尽的小清新感。我一直相信,离大自然越近的人们,离纯朴善良也越近。一如大自然的纯美柔软一样,友人的家人用真挚的笑容与乡村丰盛的开斋饭迎接了我们,求主回赐。饭后,围着暖和的炉子,稀罕的又一次品尝了炸洋芋。屋外的雨很冷,屋内的心很热,似当夜里娘娘为我们铺好的温暖的被窝。
很多人从乡村逃也似的离开,或许是城里的虚荣已浓到将心里对纯朴的发现完全掩埋。
翌日,很早就在布谷鸟的歌声里醒来,屋顶的罅隙透进了清晨的缕缕光彩。斋月里的又一个主麻日到来了。想说一声早安,真主的大自然,早安,内心还存有爱恋纯朴的人们。
感知当今,祈祷未来
在纳家营学习的几日,小住在闺蜜骁骁家,信仰和友谊的叠加,让我深切感受到如住自己家,是的,我们的家。
感赞真主。几年前,骁骁的父亲和一众友人开发了一片土地,建了一处小区,并在小区里建了一座小清真寺。斋月,小区里的穆斯林一同在小清真寺的一楼食堂封斋开斋,一同在二楼的礼拜殿礼拜, 学习。斋月之外,礼拜殿更是有天仙围绕祝福的尊贵的学习班。求主回赐每一位出力建立小清真寺的穆斯林兄弟姐妹,求主使每一位学习者进步。
弟弟在小清真寺为大家领礼了晨礼,玛莎安拉。想想初高中时期有时连五时拜功也礼不全的他,回看当下,诚挚的感赞全能引导的主宰。求主引导更多的穆斯林青年成为热血的宣传者,求主引导更多的非穆斯林成为幸福的穆斯林。求主以天堂回赐每一位把儿女送上主道的父母。阿敏。感赞安拉,感谢我们的父母亲人朋友。
一切美好,我们该用感知的眼睛看当今,用希望祈祷的心灵憧憬未来。求主慈悯,未来会是更美好的。阿敏。
百道弯上,错过了轻抚黄菊
从沙甸去平远街的朋友家时走错了路,错过了高速,一路开上了似有百道弯的老路东山坡。骁骁是个奇女子,在险峻多弯的路上开着让我心惊的速度。感赞真主,一路平安。
虽然破坏它,虽然不从它的神奇中参悟,虽然总想着远离它,但人们还是普遍的都喜欢着它—大自然。就是这么奇妙,即使全部都只是大片的绿色,也从不觉得它单调,即使没有散发着似香水般的味道,还是愿意品闻。人不会承认,心脏却会本能的告知,无论人再如何能够制造,无与伦比的却依旧是安拉创造的大自然。
云南的山色总能让人感受到静默的美,各种绿色,清新养眼。东山坡更是如此,大片大片的绿意里点缀着奇异的偶尔。偶尔的绚烂花朵,偶尔的山崖人家,偶尔的放牛娃,偶尔的背篓老人家,偶尔的大片菊花。菊花。就像一个巨大的,各种绿色占满了百分之九十的调色盘一样,剩下的只有橘黄的黄,黄菊花。一片片的欣赏,路过,却始终未能停车下去走近了轻抚,闻香。到最后,终于按捺不住,想要下去走近时,却再也看不到哪怕是一小片的菊花。竟然就如此这般不可思议的错过了在高山坡上轻抚黄菊的机会。菊花常在,人却不能常在。错过吧,就让那片橘色的花朵在记忆里永远鲜活的盛开。
在云南,到访的是不同的友人家,而相同的是让我一次比一次更深重的感受到云南穆斯林的诚挚与热情,感谢与祝福都在同样诚挚的我的心里,祈求养主回赐每一户真挚善待亲朋与来客的人家。阿敏。
从平远街返回沙甸的路上,路过开远时去铁路医院看望了一位姐姐。最近查出患病的她一直是个坚强,爱说爱笑的人,近几年一直奋斗在让更多人靠近伊斯兰的路上。一直幸福知足的她如今躺在了病床上,她流着泪说,她不怕死,但是害怕因善功还没做够便走进了让她害怕的那方黑洞。病痛与死亡都离我们太近太近,近的我们睁开眼都看不到它,因为我们的眼睛总看着远方,而病痛与死亡的考验就在我们的眼下。祈求养主因患病者所经受的疼痛而减轻他的罪过,祈求养主给我们更多的健康与平安,阿敏。
如此不舍,人生几何?
第一次到沙甸是2011年,走马观花般未留下任何记忆。这一次,因为最初被沙甸大寺动听的邦克声吸引,之后沙甸的一切便都入了内心最深处。
舍不得肃穆宽大的清真寺,从敞开的侧门向外望去,是真主美好的大自然。舍不得干净舒适的大殿,一跪心静不愿再起。舍不得抑扬顿挫如苏戴斯老人家般的诵经声,听经叩首是享受的时刻。舍不得习习吹过欲使黑袍起舞的风儿,在跪拜的人之间飘曳着怡然自乐。舍不得大殿内学着大人叩首的穿着小白袍戴着黑盖头的小宝贝,走进清真寺是孩子们最该养成的习惯。舍不得在大殿内安静拜主的自己,很多时刻的心绪感悟有着它独特的契合。
美丽吉庆的一方土地,下一次的到来又会是度过几个春秋的以后?那个让人留恋的邦克声会在这里多久?
雨巷,戴着纱巾的姑娘
昆明到丽江。只买到了站票,经历了成为雨巷女子前的尴尬与仓皇。
潮湿感夹杂着略微浑浊的空气。拥挤的过道。打情骂俏的情侣。邻桌的邻桌喧闹的欢声笑语。在过道中席地而坐的我们时而无奈的笑时而无奈的无语。
翌日,天还未亮的时候,睡觉发呆的人们当中只有我们端着方便米线在过道里来来回回。我在想,他们大概不解这些穿着打扮迥异的姑娘怎么饮食时间也如此不同的夸张,或者,姑娘们有多饿?在些微的尴尬中低着头吃了米线封了斋。
为了丽江。丽江。以及那幻象里走在雨巷里戴着纱巾的姑娘。
下榻束河古镇角印居客栈,老板是沙甸小伙儿。
像所有古镇一样。被时光磨砺光滑了的青石板。年代或久远或属新建的老房木屋。屋檐下随风轻摆的红灯笼。清丽的石道流水。悠闲自在的旅人路人闲人商人当地人。
淅淅沥沥的,一下午雨天。
空气里供游客乘骑的马匹走过留下的气味还在。伴随着吉他的情歌从二楼的窗边传来。在简单却不失素雅味道的服饰小店里看上一条湖蓝色棉麻布长裙,些许失落的离开全因价签上是用黑笔写着的1480。几位鼓手在羊皮鼓店里用双手在西非鼓上跳跃舞动出了丽江的独特韵味。小镇是我们眼里的风景,我们是别人眼里的风景。
闪耀着彩韵的古镇之夜,雨渐渐肆无忌惮。撑着伞,在悠长悠长的雨巷,默默彳亍着,宁静,感知又欣然。
客栈老板亲自下厨,在与客栈一体的清真拉面馆,我们封上了斋。年轻的老板简单回忆了他的创业史,竟也是白手起家。感赞真主,感谢在世界各地每个角落为穆斯林带来方便的穆斯林兄弟姐妹。祈求真主使客栈老板最初的创业与经营理念使客栈在最大程度为穆斯林提供方便,为非穆斯林提供了解伊斯兰的道路上走的更高更远。愿虚妄繁华里,不忘初衷。
小碎花
走来走去,走不出自己的小碎花情结。客栈的木桌上,咖啡屋的杂志书旁,独特的民族风情服饰小店。蓝色,白色,黄色,紫色,各种颜色。鲜艳的小碎花,清爽的干花,以彩色丝线点缀在白色棉麻布裙上的小粉花。每一瓶每一盆每一幅都惹人怜爱,心花怒放,甚是喜欢。它们或许是彩云之南最微不足道的美,亦是我云南美好记忆中的不可或缺。
香格里拉
离别丽江。
去往香格里拉的路上。山路。长江。雪山。
路途中常见徒步或骑行的驴友。经过一位背着背包戴着遮阳帽的青年女子,她步子向前,左手托着一面纸牌上面书着“求搭车”,我们在车窗里感叹真是有胆魄的女子。搭车旅行在国外既流行也容易,在中国许是兴起不久,陌生人路途搭车想来是不容易的,那女子托纸牌的左手该有些微的酸痛感了吧。一路骑行者较多,各个满头大汗。一种人,他们用真实感受得到的体力行走在路上,经历分秒积累起来的万千情绪与路遇,他们最知道那是一种多么奇妙且令人欣喜的生活状态。
临近。临近安拉的高山河水与大地。神奇与绝美被轻轻的掩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