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不能失却诚恳
分享到:
2014-11-25 21:45:23 【来源:】 点击:
  中国文学缺什么?“2014中国文艺论坛暨中国文艺推介评审会”上,一些文艺评论家表示,当下很多文学写作“失去了诚恳”——“书写当下中国变得很困难”,而这更需要文学的诚恳品质。

  有文学作品因失却诚恳钻入死胡同,也有文学作品因诚恳的态度独辟一片天地。“70后”作家徐则臣的最新长篇小说《耶路撒冷》,之所以能收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就与诚恳有关。这部小说选取70后群体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进行观照、呈现,向读者展示了这一代人从乡村走向城市、又从城市走向世界的人生旅程,视野辽阔,结构独特,时间跨度达70年,生动呈现现代化转型中的社会现实,对生活的体验和观察饱满结实,展示了“70后”一代人复杂的精神世界。因此,有评论家把《耶路撒冷》称作是“70后”群体的“小史诗”,“徐则臣企图为70年代人做传,书中没有英雄,没有传奇,讲述的是微不足道的人物,在中国当下历史中,找到了他们精神上一个足够深厚的土地”。

  《耶路撒冷》能收获评论界和读者的一致好评,并表现出了“一个优秀小说家的能力和气象”,诚恳是关键。诚恳、真诚、真实是一部优秀文学作品主要的、核心的品质,作家进行“诚恳的创作”,是其敬畏文学、坚守文学精神的最真实体现。而当下文学写作中的这种“诚恳”,似乎正在变得稀缺、难寻和珍贵。

  长久以来,我们的文学界、文学批评界,一贯推崇的是所谓的宏大叙事,但一些作品在涉及宏大主题时,往往用简单、消减或颠覆的叙事来写小故事和小片断。这在文学作品中屡见不鲜,暴露了文学界、文学批评界追逐的这种所谓宏大叙事正走向虚假、夸耀、空洞……

  在对《耶路撒冷》这部长篇小说的评论中,很多评论家和读者都提到了它体现的文学真诚的品质和力量。作者不仅是用真诚的态度对待文学,而且把整个生命和灵魂都投入到文学作品之中,让人们看到了作者真诚的心灵、真诚的人格。正是因此,这部小说感动了许多评论家和读者。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作家,不仅要能虚构故事,不仅要能写有格调、有思想的文字,他还要能够对各种复杂的命题,发出个人真挚的、恳切的、有深度的声音,以此跟时代、跟人生对话。

  所谓真诚,其实就是有责任、有担当。文学的真诚,就是要尊重读者,敬畏文学。文学的真诚,体现着文学的自觉和良知,更体现着作家自我文化人格和文化创造力的信心和力量。

  而在今天,这个消费主义文化盛行的时代,商业消费的价值标准似乎成为了社会生活的通用原则,人的原始欲望被极大地刺激膨胀起来,而人的精神世界却在不断地萎缩,信仰被物质、物欲奴役,一些人对世俗谄媚、对物欲臣服,从而扭曲了自身,失掉了诚恳。当精神产品的生产变得日益快餐化、复制化和工业化,我们的作家是否仍在真诚地保持着精神的创造力?我们的作家是否仍在坚守文化的良知、文学的良知?对于这些问题,唯一的答案是:只有用诚恳的创作,我们的文学才能一直精彩地“写”下去。(杜浩)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中国文学

上一篇:石彦伟:沉默的高原——悼青海回族文学的开拓者朱刚
下一篇:李雪竹:阿拉法特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