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真
张维真,回族,甘肃临夏人。中国著名的穆斯林学者。 1963年生于甘肃临夏(河州)。 1982—1985年,在临夏外国语学校(原中阿学校)学习。 1986—1992年,学习于巴基斯坦国际伊大阿拉伯语言文学系。 1993—2004年,相继任教于甘肃临夏外国语校、广河外语职业学校等。 2004—2010年任纳家营伊斯兰文化学院院长。 2010年10月,任临夏外国语学校校长。
热门排行
老大情结
分享到:
2017-02-02 14:34:43 【来源:】 点击:
老大情结

瀚歌

 

有一种匪夷所思的现象是,在一些场合,官越大,“知识”越丰富,钱越多,“学问”越渊博。滔滔不绝,海阔天空,大到社会,小到医疗,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其他人只有老老实实做他们的“听众”,不是拍手叫好,就是点头称是,或者沉默不语。就是不同意,也不能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小不忍则乱大谋”。

 

有权或有钱,就可以把其他人强行变作自己的“忠实听众”,就可以自立为他们的“最好教师”。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这已经成了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不用费力,不用寻找,随便在一个场合,或有人请客,或朋友聚餐,或婚丧嫁娶,权、钱成为发布“新闻”、即席演说、指点迷津的最大资格。

 

如果是“老大”在,不管是权力方面的老大,还是金钱方面的老大,或是名气方面的老大,其他人屏住呼吸,老大一人演戏,几乎是雷打不动的常态。在一些“正式”场合,更是如此。

 

马来西亚一位州长率代表团来访,座谈中那位州长讲话时,旁边有同伴竟然随时插话,之后随团人员“越位”提一些问题,而不顾忌“老大”有什么不快。让人觉得他们的“群众路线”堪称一流。而在我们这里的一些场合,“老大”发言,哪怕“老二”也不敢插话,而且,只要老大在场,未经批准,老二只有缄默的份儿,否则便是“犯上”。

 

《康熙王朝》中的官大一品压死人,其实就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

 

于是想到了之前去美国,那里的一些官员、一些企业家与人座谈时不带官腔、平易近人的情景。“美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但他们的一些优点是否值得我们反思并借鉴呢?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上一篇:公正是标尺
下一篇:何谓给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