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福祥(1876~1932)1912年12月授陆军少将加中将衔,1913年7月授陆军中将,1916年10月加陆军上将衔。字云亭。回族。甘肃临夏韩家集阳洼山人, 1876年生于甘肃导河(今属宁夏)。因参与镇压河湟回民起义,被任命为安宁军骑军管带,光绪二十二年(1896)中武举。八国联军入侵北京,马福祥率军担任两宫护卫,随慈禧西逃西安有功,升任甘肃静远协副将,1906年升任西宁镇总兵兼阿尔泰护军使。1910年任甘肃新军第二标标统。1912年8月,袁世凯任马福祥为西宁镇总兵兼西宁办事处长官,后改任宁夏镇总兵,所统之昭武军进驻宁夏。1913年7月因诱擒旺德尼玛有功,9月被任为宁夏护军使,授予陆军中将,后又兼任宁夏将军。1917年授予上将军衔。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历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黄河水利委员会副委员长,青岛特别市市长,国民政府委员、安徽省主席等职。马福祥在北平及甘、宁、青等地兴办回民学校60余所,组织完成伊斯兰教汉文译著30余种。喜书法,善文辞,先后主持编著了《朔方道志》、《蒙疆纪要》、《青岛工潮经略》、《训诫子德书》等多种著述。
马福寿,字静庵,男,回族,马千龄季子,马福祥三兄、马鸿逵的三伯父。甘肃省临夏人,民国初期曾任宁夏昭武军统领,出兵援助西北,保卫三边,人念其功。1916年4月授陆军少将,1917年1月7日授陆军中将。1928年(民国17年)10月17日,国民党中央政府决定设立宁夏省,1929年1月1日正式建省,成立省政府,马福寿被任为宁夏省政府委员,(当时门致中为省政府主席)。1929年4月14日马仲英攻占宁夏,门致中退走,5月吉鸿昌赶走马仲英,7月27日门致中离开宁夏,吉鸿昌遂代任宁夏省主席,改组宁夏省政府,马福寿任民政厅厅长。1929年10冯玉祥调吉鸿昌率部参加中原大战,吉鸿昌临行前,指定民政厅长马福寿代理省主席职权。由于马福寿手中没有军队,调驻守在平罗的速雨生骑兵师进驻省城,苏雨生任城防司令。结果是,苏雨生依仗兵势,把持省政,俨然以省政府主席自居,根本不把马福寿放在眼里,宁夏政局被搞得乌烟瘴气。1929年11月29日,国民党总部负责人宋哲元电令马鸿宾代理宁夏省主席(1931年1月冯玉祥正式委派马鸿宾任宁夏省主席),马鸿宾赶走了苏雨生,宁夏省混乱的政局才暂时得以平静。1933年3月1日,马鸿逵主政宁夏,马福寿任宁夏省政府委员、宁夏省警备司令。马福寿和宁夏马鸿逵家族的人一样,在为官宁夏期间,公然搜刮财富,贪污受贿。除此之外,还倒卖房地产、贩卖骡马、放债吃息。1949年回临夏居住,1956年病故,年九十多岁。
马鸿逵(1892-1970)乳名三元,字少云,1916年5月授陆军少将,同年授陆军少将加中将衔。1923年1月授陆军中将,1936年1月授陆军中将,1936年9月加陆军上将衔。甘肃甘肃河州(今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韩家集阳洼山村人,回族。马福祥长子。兰州陆军学校毕业。曾任宁夏新军统领、第五混成旅旅长,1924年9月新编第七师师长,1926年国民联军第四路军司令兼第七师师长。1927年随冯玉祥出师潼关,响应北伐。国民党第二集团军第四路军总指挥兼第四军军长。1929年脱离冯部,投靠蒋介石,历任第十五路军总指挥兼第十一军军长兼六十四师师长,1932年宁夏省政府主席兼第十五路军总指挥,1937年第十七集团军总司令、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甘肃省政府主席等。1945年12月,任西北军政副长官、西北行辕副主任。1949年赴台湾,因台湾国民党监察院以“贻误军机”对其弹劾,遂托病去美国。1970年1月14日在美国洛杉矶病逝。
马鸿宾(1984---1960)字子寅,回族,河州临夏县(今临夏和政县)韩集阳洼山人,马福禄长子。1916年2月17日授予少将衔,同年11月授陆军少将加中将衔,1920年授陆军中将。1936年9月任陆军中将。1924年7月被北京国民政府授予将军府亚威将军。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任西宁矿务局队长,并兼理蒙藏番事务。宣统二年(1910)任宁夏昭武军骑兵营营长。1912年任宁夏新军管带,升任昭武军统领(1913),历任甘肃新军司令(1916授予少将衔),宁夏镇守使(1921),1926年9月任国民军第22师师长。1927年9月任冯玉祥的国民革命军第2集团军第四方面军第24军军长。1928年3月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1930年被冯玉祥任命为宁夏省主席。1931年被蒋介石任命为国民党政府军暂编第7师师长、甘肃省政府代理主席,8月正式任命为甘肃省政府主席。12月改任甘凉肃边防司令,未就职。1933年任庐山军官训练团副团长,同年12月任第35师师长。1935年9月任西北剿匪总部第4纵队司令兼第35师师长。1936年9月14日被授予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衔。1937年任国民党陆军第17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81军军长。1939年4月兼任第17集团军副总司令。1941年被蒋介石任命为绥西防守司令。1942年蒋介石又派傅作义为绥西防守总司令,改派为绥西防守总司令部副总司令。1943年傅作义部完全接替了绥西防务,遂率部撤回宁夏中宁县进行休整。1945年6月当选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1946年3月任国民革命军西北行营副主任。1947年7月陕甘宁边区剿匪总司令部司令。1948年任国民党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副司令长官。1949年9月19日代表八十一军宣布起义,宁夏和平解放。1949年12月23日,宁夏省人民政府成立,马鸿宾任副主席,后历任西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甘肃省民委主任,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国民民委委员,甘肃省第一副省长(1954)等职。1960年10月21日因病在兰州逝世,享年77岁。
马显图,马鸿宾之弟。1926年国民军二十二师六十五旅旅长。
马显诚( -1932),马鸿宾四弟。1924年西北边防第三团团长。1926年国民军二十二师六十五旅团长。1927年国民军二十二师六十五旅旅长。1931年暂编第七师二十旅长。
马普仁,马鸿宾的长子。1921年甘肃新军炮兵营长。1931年第七师二十旅炮兵营长。
马惇信 ,回族,字养五,甘肃河州人,马鸿宾之子。陆军大学将官班乙级第4期毕业。1934年任第35师工兵营营长,1948年12月任第81军35师师长,1949年5月任第81军副军长,同年9月19日在宁夏中卫参加起义。后任解放军西北独立第2军副军长,西北独立第1师师长,宁夏回族自治区参事室副主任。
马惇靖(1908--1972)1935年任陆军步兵中校,1940年任陆军步兵上校,1948年授陆军少将。回族,字立青,甘肃河州人,马鸿宾三子。陆军大学将官班甲级第3期毕业。1933年任第35师103旅205团团长,1936年在西北参加围剿红军,1937年10月任第81军少将参谋长兼35师参谋长,在绥西参加抗战,1943年8月任第81军35师师长,1946年3月任整编35旅旅长,1947年春任海固兵团司令,1948年任第81军中将军长,1949年9月19日在宁夏中卫参加起义。1949年10月任解放军西北独立第2军副军长,1950年宁夏军区第四副司令兼独2军军长,1952年宁夏省军区司令员,1955年甘肃省政协副主席。1972年10月1日在兰州病逝。
马敦静(1910-2003)回族,字平山,甘肃河州人,马鸿逵次子。1937年任陆军步兵上校,1948年任陆军少将。陆军大学将官班甲级第1期毕业。1929年2集团军暂17师51旅102团长,64师192旅384团长,1933年新7师21旅少将旅长,1937年168师3旅长,1941年宁夏保安处长,1943年11军代军长,军长.1946年整18师师长,1947年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1949年任宁夏兵团中将司令,宁夏省府委员。1954年"国大代表。
马海晏,字清庵,回族,自幼习武,善骑射,会拳脚、枪法,尤精于"流星锤",攻读《古兰经》,致力于伊斯兰教教务活动,与马占鳌过从甚密。清同治六年(1867年),马海晏与河州闵殿臣起兵反清,推马占鳌为帅,攻占河州后,责成马海晏驻守河州。同治十年,陕甘总督左宗棠指挥湘军分三路进兵,进攻河州。时马海晏为马占鳌军中主将。十月,在三甲集西太子寺(今广河县城)与清兵展开大会战,爆发著名的太子寺之役。在新路坡阻击战中马占鳌采用"黑虎掏心"战术,马海晏率300多名敢死队员奋勇应战,立下大功。此役击毙清军部将140余人,取得太子寺战役的大胜利。之后,马海宴与马占鳌乘胜降清,被任命为旗官。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进犯北京,清政府调董福祥统领的甘军入卫京师,同时令马海晏带简练军入京,驻防直隶(河北)一带。不久又调守永定门。同年6月12日奉调攻打西什库天主教堂和使馆区,因清廷采用"明攻暗保"手段,未能攻破。天津失陷,清廷下令停攻使馆,堵击进犯北京的侵略军,全力保卫北京。接令后,马海晏率部在通州、杨村、廊坊一带设防,浴血奋战,尤为残烈的是廊坊阻击战,给侵略军以沉重打击。7月21日,慈禧携光绪帝逃离北京,马海晏奉旨护驾。马海晏在23日接旨后星夜急追,于8月15日在宣化追上皇宫车驾。74岁高龄的马海晏因连夜奔波,辛劳过度,在宣化病故。慈禧顾念其效忠有功,追赠记名总兵,遗职由长子马麒接任。马海晏为其家族的发迹奠定了基础。
马海渊,马海晏弟,马麒马麟叔父,马仲英祖父。1924年3月授陆军少将。
马麟(1873-1945年),字勋臣,马海晏次子,马麒胞弟。1912年12月授加陆军少将衔,1919年9月授陆军少将,1924年3月授陆军中将。1909年马麒任循化营参将,马麟随兄在军中任管带,都司衔。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陕西革命党人继起,光复西安;马麟和马麒奉命随西军统领马安良征战陕西,镇压革命。平定起义,被任命为宁夏洪广营游击。回甘后,马麒率西军主力驻甘南,升任洮岷地区协副将,马麟任分统,在西军中自成一系。1912年马麒迁西宁镇总兵,马麟随行。1917年5月,宗社党人吕光复辟活动扩大,占据贵德。马麟为司令,马海渊为副司令,带兵前去清剿。1920年至1922年,马麟以其对伊斯兰教的虔诚和手中握有的巨大权力,在河州老家组织修建癿藏大寺。1928年,马麟侄马仲英起兵反国民军,率众进攻河州,其部称“黑虎吸冯军”。两军对峙,马麟被任为河州宣慰副使(宣慰使为甘州镇守使、东乡人马璘),出面调解,没有结果,马麟称马仲英“野性难驯”。1928年青海建省,1929年初正式成立省政府,马麟兄马麒任省政府委员兼建设厅长,因马麒兼辞兼职,由马麟任;不久省军垦委员会成立,马麟兼任委员长。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国民军东下,马麟进驻兰州,任甘肃保安司令,旋任甘肃骑兵暂编第一师师长。1931年马鸿宾代理甘肃省政府主席,未到职前,由马麟维持兰州政局。6月,马鸿宾到职,骑兵暂编第一师移驻凉州(今武威),由马步青继任师长,马麟回西宁。同年8月,马麒病故,马麟代理青海省政府主席。代理和正式任职省主席期间(迄1938年),马麟整理财政,发行省钞,成立青海省金库,发行“青海省金库维持券”,但不能解决问题。1932年借玉树发生青藏冲突,成立青海省财政整理委员会,主持青海省政近五年(迄1935年底),政绩平平,财政紊乱,掌握军权的其侄马步芳咄咄逼人,马麟渐有不能抵挡之势。1936年8月,马麟迫不得已,电请国民党中央,因病休假六个月,蒋介石复电照准,由马步芳代理省政。1938年2月,免去马麟本兼各职,任命马步芳为青海省政府委员兼主席。马麟的国府委员只是空名。回到家乡癿藏,结束在青海的政治生涯,过起回乡颐养天年的生活。马麟做官发财,回到家乡后大兴土木,修建园林,悠度晚年,并利用其声望权势左右乡政。1945年1月病卒于家。按伊斯兰教礼仪安葬。
马 麒(1869-1931)1912年12月授陆军少将加中将衔,1917年5月授陆军中将。将军府锐威将军。甘肃河州人,回族。马海晏长子。清末曾任旗官、参将等。民国成立后,历任西宁镇总兵、甘肃甘边宁海镇守使、甘边宁海护军使、国民革命军混成旅旅长、暂编第二十六师中将师长、甘肃省政府委员兼建设厅厅长、国民政府青海省政府主席等。1931年8月5日在西安病逝。
马彪(1885——1948年)字炳臣,回族,甘肃临夏人。马海晏(马步芳的爷爷)六弟马海清的长子,马步芳的族叔。1939年11月任陆军少将。他追随堂叔马海晏在北京参加过抗击八国联军的反侵略战争。他曾任宁海军营长,1931年玉树防守司令,河西围堵西路军时为骑兵第一路指挥。1937年以中将出任暂编骑兵第1师师长,率回、汉、撒拉、东乡、保安、藏族等各旅官兵开赴前线。1940年骑8师师长,1941年骑2军副军长,1942年调任军事参议院中将参议。
马步芳(1902—1973),字子香,经名胡赛尼,回族,出生于积石山县,马麒仲子。1936年1月为陆军中将。1949年5月18日陆军中将加上将衔。民国四年(1915)进入军界,任甘边宁海镇守使署一等参谋,继任巡防马队第一营帮带(副营长)。民国八年(1919)马麒将宁海军扩编为20个营,马步芳任骑兵第十五营管带,后改编为骑兵第一营,驻防巴燕戎。民国十四年(1925),国民军人甘,排挤甘肃八镇地方势力,马麒为防国民军,提升马步芳为宁海军骑兵团长,苏彦龙、马步康、韩起功分任营长。民国十七年(1928)8月,孙连仲任命马步芳为暂编第二十六师七十七旅旅长。民国十九年(1930),蒋、冯、阎中原大战爆发,国民军东下参战,马麒接任省主席,马步芳由化隆调回西宁,任独立第九混成旅旅长,随之又任改编后的第九军暂编第一师师长,国民军失败后又改编为青海暂编第一师,继任师长。民国二十年(1931),马步芳投靠蒋介石,被改编为国民党第九师,马步芳继任师长。同年成立青海蒙藏文化促进会,马步芳任理事长。8月马麒病故,省政府改组,马步芳任省政府委员。民国二十三年(1934)蒋介石任马步芳为新编第二军军长,并将所辖新编第九师改编为一百师。民国二十五年(1936)8月,马麟出国赴麦加朝觐,马步芳代理青海省政府主席,并就任西北剿匪第二防区司令。民国二十六年(1937)青海禁烟总局改组为禁烟委 员会,马步芳任委员长。同年新编第二军改编为第八十二军,马步芳继任军长。抗日战争爆发后,马步芳奉令派马彪部东下抗日,在山西运城,河南淮阳,皖北的寿县、风台等地重创日军。民国二十七年(1938)马步芳任国民党青海省党部主任委员。民国二十九年(1940)青海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成立,马步芳任团长。民国三十二年(1943)马步芳挤走马步青,取得骑五军军权,蒋介石将骑五军和八十二军合编成第四十集团军,马步芳任总司令。民国三十四年(1945),马步芳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同年7月,马步芳赴重庆开会,8月中旬西宁乐家湾发生兵变,八十二军参谋长金耀星被变兵击毙,为首的马福麟、席老三等人受“拔断筋”等酷刑后被处以死刑。民国三十五年(1946)马步芳为了全面控制青海的贸易、工矿、畜牧、金融等,成立了湟中实业公司,自任董事长。随后又成立西北工矿公司、西北畜牧公司和湟中实业银行等。1948年5月整编八十二师恢复八十二军番号。蒋介石令马步芳、马鸿逵组成“宁青联合兵团”,授意一马任西北军政长官,一马任甘肃省主席。两马在青海民和会晤,达成由马步芳任西北军政长官,马鸿逵任副长官兼甘肃省主席,并达成共同出兵的协议。1949年5月18日,国民党任命马步芳代理西北军政长官,24日马步芳率领青海省政府秘书长马骥、建设厅长马禄和省党部主任马绍武等到兰赴任。8月14日,马步芳赴广州参加西北联防军事会议,19日返兰时解放军已包围兰州。24日到西宁,在西宁遥控指挥马继援固守兰州。兰州战役后,27日马步芳携眷逃往重庆,后逃台湾。同年10月国民党政府行政院第五十二次会议以马步芳擅离职守,给予“撤职议处”处分。后任台湾驻沙特阿拉伯大使,去职后侨居沙特阿拉伯,1973年病逝于沙特。
责任编辑:西宁的表情
上一篇:民国少数民族将军(一)
下一篇:民国少数民族将军(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