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非花园摩洛哥(图)
分享到:
2010-09-13 09:29:21 【来源:华体网】 点击:
  出租车在一个热闹的路口停下,不能再向前,通往Djemaa el Fna广场的道路,是步行街。我对广场的热闹多少有点准备不足。当我一只脚迈进广场的时候,情不自禁地低声叫到:天哪!广场的热闹使我眼花缭乱。这些年走南闯北,见过太多的广场了。可是像Djemaa el Fna这样光怪陆离的广场,还是让我目瞪口呆!虽然正值穆斯林的斋月(拉马丹),可是这里依旧热闹非凡!这哪里是广场,简直就是北京的庙会!就像是我们评书里描写的景象那样:卖水的、卖药的、卖鱼卖肉的,敲鼓的、耍蛇的、打把势卖艺的,说书的、算命的、倒卖香料的,长袍加身的当地人、穿着时髦的游客,蒙头遮面的穆斯林女人、短打扮的欧洲女游客。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看不到的!我对着一个穿着花哨的卖水人按了几下快门,谁知他特别快速地走过来,手一伸,100快!在跟他纠缠了些时候之后,我一怒之下,愤然删掉了那几张照片。 此后,如果没有合适的偷拍机会,我再也不想把镜头对准这里的任何人。


咖啡馆
 

  影迷追捧的咖啡馆

  在卡萨,你只要叫辆出租车,跟司机说Rick's café,就会顺利找到这个传说中的咖啡馆。这里每日因电影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咖啡馆里有一个小厅里,不停地放映着《北非谍影》。关于Rick's Cafe,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1982年,《卡萨布兰卡》这部片子上映40年之际,英格丽褒曼的影迷为她复制了电影里Rick's Cafe的场景。他们找来长相酷似鲍嘉和雷恩斯的演员,在Rick's café 里,弹起那首著名的As Time Goes By。尽管她知道,他们两个都已经不在人世,但褒曼依旧激动得热泪盈眶, 仿佛回到了40年前。 此后没多久,褒曼就因病辞世。再一次穿过Casa城区,回到火车站,我要出发去马拉喀什了。




的Djemaa el Fna广场,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无论白天还是黑夜,Djemaa el Fna都是一个鲜活的舞台。你可以看到千百年来当地人日复一日的生活状态,他们就如活着的历史教科书,无怪乎这里的老城和广场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马拉喀什,因为Djemaa el Fna广场充满了无限的活力。难怪有作家说,“没有Djemaa el-Fna,马拉喀什就只是一个平淡无奇的摩洛哥城市。”

  在这里,你真的可以看到另一个世界,另一种生存。

  马拉喀什的标志性建筑,无疑属于库杜比亚清真寺(Koutoubia Mosque)。 无论你怎么迷路,只要看到清真寺宣理塔,朝着它走过去,你就一定会找到自己的方向。

  传说,当年建造宣礼塔时,在粘合剂中加入了名贵的香料,使得清真寺散发出浓郁的香味,所以库杜比亚清真寺塔被称作“香塔”。黄昏时分,我站在Djemaa el Fna广场,远望落日余晖笼罩下的宣礼塔,华丽的外表、繁复的伊斯兰花纹全都笼罩在一片红色之中,散发着神秘的光芒。

  清晨的马拉喀什,似乎是另一个世界。Djemaa el Fna广场安静得出奇,就像演员谢幕后的舞台。麦地那里的小巷,也在沉睡之中。我更喜欢这个时候的老城。趁着大家都没起床,我走进麦地那。

  在麦地那,地图是毫无用处的,因为你始终都会迷路,不如索性抛开地图,就让自己迷失在马拉喀什红色的老城之中。那些密密麻麻的街巷,有些地方窄得只容得下一人通过,白日里,家家户户都会摆出各自的摊位,卖纪念品、卖头巾、卖水果,如此,怎能不迷路呢?与其说马拉喀什的集市(Souqs)很有名,不如说整个麦地那就是一个大市场,游走其间,你是在浏览城市,也是在闲逛市场。

  不知道在老城里转了多久,我走到了褐红的城墙边。长十几公里的城墙,将马拉喀什分割成两个不同的世界。墙外,是一个时髦的现代都市,墙内,是千年古城。而马拉喀什人,每日穿梭在城墙内外,就如往来于千年之间。马拉喀什的魅力似乎就藏在老城的房前屋后、城内墙外。也只有这时,你才会明白为什么马拉喀什被称作“红色之城”。 老城的城墙、民居、清真寺,都是褐红色的,而城墙外的新城,建筑大多也是显现的褐红色,在晨光和夕阳下,整个马拉喀什,是一片红色的海洋。

  沿着城墙,这么走着,就来到了巴迪宫 (Palais el-Badi),这座建于16世纪、曾被认为是世界最美丽的宫殿,如今已是一片废墟。残垣断壁上,居然有白鹳做窝筑巢,越发透着破败荒凉了。17世纪,摩洛哥史上最著名的国王Moulay Ismail,将巴迪宫的很多建材拆走,用于建造他钟情的皇城梅克内斯Meknes,而巴迪宫,从此,满目疮痍。

  在巴迪宫爬上城墙,附近的麦地那老街尽收眼底。城墙下的小巷中,当地人在懒散地走着,城墙上,白鹳在优雅地梳理着羽毛, 远处高低错落的宣理塔无处不在。

  Djemaa el Fna广场向南,夹杂在一片密密麻麻的街巷之中,有座巴西亚宫(palais de la bahia),这里是摩洛哥为数不多的对外开放的皇家宫殿。据说,这里至今仍有皇族居住,所以对外开放的也仅仅是很小的一部分。但这已经足够,宫殿内装饰豪华的厅堂、精细的雪松屋顶、雕刻精美的大门、典型的摩尔式花园,无一不闪烁着奢华的光辉,与一墙之隔的老城区的破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Majorelle花园不起眼的大门
 

  Majorelle 花园

  正如它的名字那样,Majorelle花园 (Jardin Majorelle) 原本是属于法国艺术家Jacques Majorelle所有。但它现在的主人是时装大师伊夫·圣洛朗Yves Saint Laurent。这里无疑是马拉喀什(Marrakech),乃至整个摩洛哥,最令人惊喜的景点。

  1919年,Jacques Majorelle初次游览Marrakech就爱上了这里,并定居下来。1924年,他在马拉喀什的郊区(现在的城市新区)获得了一块土地,从此,就几乎将毕生的经历用来设计、建造这个花园,传说中20世纪最神秘的花园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或许是他最得意、最被人传诵的作品。





花园中,M a j o r e l l e妖艳的蓝色别墅
 

  1980年,伊夫·圣洛朗在马拉喀什发现了Majorelle花园,立即爱上了它,并买下了这个花园。伊夫·圣洛朗无限钟爱这个花园别墅。将近30年时间,每年春天,大师都会住进Majorelle花园。2008年6月1日,服装大师去世。为满足大师生前的愿望,他的合作伙伴、生前挚友Pierre Berge将他的骨灰撒在了花园里。“过去30年里,他经常在花园里滞留、沉思,这座花园是他无可替代的栖身之所”,Pierre Berge说,自己死后也会将骨灰撒在花园,永远与他的挚友做伴。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北非 花园 摩洛哥

上一篇:沙特利雅得日记
下一篇:利雅得之行-初来乍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