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之滨的璀璨明珠
分享到:
2010-01-20 21:04:15 【来源:西海都市报】 点击:
         (西海都市报讯 记者马卫军 马德全)近年来,循化撒拉族自治县高度重视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整理工作,先后有撒拉族婚俗、撒拉族篱笆楼、撒拉族服饰等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批艺术价值高、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遗产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传承和弘扬。

  撒拉族婚俗浓缩民俗风情。撒拉族婚俗于2006年5月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婚俗是撒拉族群众生活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礼仪活动,多在每年的隆冬季节举行,从订婚到举行婚礼仪式需要经过相亲、打发媒人、送订婚茶、送聘礼、念尼卡海(合婚经)、送嫁、回门等程序,大约需半年时间。为增加喜庆氛围,其间还表演展现民族迁徙史的话剧式舞蹈骆驼舞。这些习俗已在突厥民族后裔的生活中绝迹,却在时间和空间上远离突厥文化圈的撒拉族风俗中得以传承,被有关专家学者称誉为研究突厥古代文化的活化石。

  撒拉族篱笆楼彰显古老建筑文化。撒拉族篱笆楼是木石土一体的古老民居建筑,因楼房墙体大部分用藤条编织而成,故得名篱笆楼。它是颇具特色的高原民族建筑文化景观,具有可贵的民俗学、建筑学和旅游开发价值,其渊源可追溯到明清时代,现仅存于循化县孟达大庄村。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篱笆楼建筑濒临绝迹。为保护和开发撒拉族古老的建筑文化景观,国家文化部于2008年6月将撒拉族篱笆楼营造技艺选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外,县上每年组织举办“撒拉族古居民楼”摄影宣传展、“撒拉族古民居”研讨会,编纂了撒拉族古民居介绍材料,并举办篱笆楼营造技艺培训班,使这一古老民族建筑技艺得以保存和传承。

  撒拉族服饰尽显悠久服饰文明。撒拉族服饰于2008年6月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撒拉族服饰具有明显的中亚文化和宗教文化特征,年长男士头缠白色“特斯达日”(头巾),身穿长袍。女士平常头戴盖头,身穿袍服。女性的饰物则有金银耳环、戒指、手镯、项链、针线包等。此外,流传下来的男女随身饰物有腰刀、腰带、绣花袜等。绚丽多彩的撒拉族服饰多方面体现了撒拉族悠久的服饰文明,积淀了中亚服饰文化和伊斯兰文化的双重影响与渗透。

Array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之滨 黄河 明珠

上一篇:回族女童的幸福课堂
下一篇:湖北口回族乡科学发展描绘农村新画卷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