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友谊从历史到现在
分享到:
2010-05-11 10:02:21 【来源:光明日报】 点击:

 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关系是中国最重要的对外关系之一,是中国外交工作的一个重点。早在伊斯兰教创立及大阿拉伯帝国形成前,中国就同这一地区保持友好往来。上世纪50年代起中国同阿拉伯国家陆续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后,双方关系有了更深、更广的发展,始终贯穿这一关系的关键词是:友好、合作;贯穿这一关系的精神是:相互尊重、
相互支持。

中阿友谊源远流长

  早在两千多年前,古丝绸之路就将黄河、尼罗河和两河流域这三个古老的文明中心联系在一起。中国的四大发明逐渐传入这一地区。阿拉伯地区的数学、天文学和医学也传入中国。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早在公元七世纪就说过:“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阿拉伯帝国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曾派使者来华拜会中国唐朝皇帝。公元十五世纪,中国明朝航海家郑和曾航行到过佐法尔、亚丁、麦加、索马里等地,传播友谊,通商贸易。上述事例说明,中国同阿拉伯世界的交往一开始就建立在和平友好、互惠互利的基础之上,因此能够深入人心。

中阿关系顺利发展

  从1 956年5月30日与埃及建交起,到1990年7月21日与沙特建交止,中国同阿盟22个成员国都建立了外交关系。50多年来,中阿友好关系不断发展,从未出现紧张和对抗。双方在国际事务中相互协调和声援,对彼此关切的问题相互支持,对各自内部事务互不干涉。50多年中,国际形势发生巨大变化,但双方关系的上述特点没有变。

  上世纪中叶,在广大亚非拉国家反帝反殖、争取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潮中,中阿双方相互支持、相互呼应。中国支持埃及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的运动,支持黎巴嫩反抗入侵、维护内部团结和统一的努力,支持阿尔及利亚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正义斗争。阿拉伯国家相继同中国建交,并支持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冷战结束后,中阿双方利益更加趋同,相互配合和支持更加密切。双方在维护国家主权这个问题上立场一致,相互呼应,共同反对“人权高于主权”等论调。在中东、伊拉克等地区热点问题上,中阿双方都主张通过和平谈判和外交途径解决问题,防止冲突和战争,维护中东地区的和平和稳定,共同为世界和平发展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阿进一步加强合作

  进入21世纪后,国际形势进一步深刻演变。“9·11”事件、经济全球化、国际金融危机等都给中阿双方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中阿进一步加强了合作。

  首先,政治上相互支持,相互倚重。中阿在各自核心利益问题上相互支持。阿方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中方支持中东和平进程和“阿拉伯和平倡议”;支持巴勒斯坦人民恢复合法民族权利、建立独立国家的正义事业;尊重和支持阿拉伯国家根据本国国情自主选择发展道路;反对将恐怖主义与特定民族宗教挂钩。双方共同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地区热点问题通过外交途径和平解决,以维护国际和地区的和平和稳定。

  其次,经济关系持续发展,成果丰硕。中阿贸易额1979年仅为7.89亿美元,2004年“中阿合作论坛”成立时已达367.1亿美元,2008年达到1328亿美元,30年间增长100多倍。近年来,中阿在能源、金融、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合作不断取得可喜进展。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阿双方加强团结合作,携手应对考验,有效遏制了贸易、投资下滑的势头。后危机时代双方经济合作将会迎来蓬勃发展的春天。

  第三,人文交流日益密切,文明对话方兴未艾。中华文明和阿拉伯、伊斯兰文明都曾造就过历史的辉煌,是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文明。在新的历史时期,中阿双方的人文交流趋于紧密,在文化、教育、青年、体育、宗教、民间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拓展。“中阿合作论坛”框架下的文化和友好交流活动丰富多彩。两种文明相互交流借鉴,共同倡导文明对话,促进全人类的共同发展,成为世界不同文明间开展平等交流的典范。

中阿续写友好新篇章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和进步,但中国清醒地知道,我们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面对后危机时代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同广大阿拉伯国家加强合作不仅符合双方人民的共同利益,也有利于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近年来双方建设面向和平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型伙伴关系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清楚地表明,相似的经历和追求发展的共同目标使中国和阿拉伯各国互利合作基础深厚,前景十分广阔。中国人民视阿拉伯人民为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我们愿同广大阿拉伯国家加强合作,同舟共济,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而不懈努力。
 (作者为外交部原副部长、前驻科威特、埃及大使)
 

责任编辑 哈 斯

Array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中阿 友谊 历史

上一篇:中国宗教界向玉树震区捐近8700万 官方致信感谢
下一篇:青海:花开时节 不一样的美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