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回族服饰的“魂”
分享到:
2010-07-24 22:47:25 【来源:银川新闻网】 点击:

 霓虹闪烁的舞台上,一件件或华美绚丽,或内敛典雅,或时尚飘逸的回族服饰,在流苏、刺绣、亮片的装饰下,宛如夏花般灿烂绽放。

     这是我们常见的回族服饰展演中的场景。令人想不到的是,每次展演过后,这些漂亮的衣饰大多“悄然隐退”,回到展厅或是仓库,在那里积着灰,落寞地等待着买主。

     A 叫好不叫座的尴尬

     6月18日,在宁夏红旗服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学武看着展厅中获过展演奖的几套回族服饰说,“从我们开始设计回族服装到现在也有千余套了,只接过少量订单。”

     红旗服装集团是宁夏最早研发生产回族服饰的企业,也是迄今宁夏最大的民族用品定点生产企业。在王学武的回忆中,企业似乎经历了一个从“万丈雄心”到“量力而行”的过程。

     2002年,红旗服装集团与陕西纺大服装学院(后改名为陕西科大服装学院)签订回族服装服饰创新工程合作协议,一年中学校设计出50套8大类回族服装。2004年,这些服装加上红旗服装集团自己设计的60套共110套回族服装,参加了几场回族服装服饰宣传,在吴忠、固原反响强烈,但没有订单。“与学院合作了两年,我们再拿不出钱来了,合作自然终止。”

     2005年,银川市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组织6家企业,搞了一次回族服装服饰展演,“我们拿了135套,占60%以上,反响挺好,但还是没有订单。”

     “2006年,我们又拿出100套设计服装参加展演,这次接了少量订单,都在30万元以下。只有2008年宁夏五十大庆,我们才接了一个上百万元的演出服订单。”现在,企业的工作重心不得已转向制服生产。

     陈绘芳是银川芳华时装演艺服饰设计制作有限公司经理兼服装设计师,这些年她获得过各类回族服装服饰设计大奖。但陈绘芳心里明白,叫好不叫座是这几年来回族服装服饰发展陷入的最大尴尬境地。

     B 难以走进寻常回族家中

     “我们设计出的作品,是给普通人穿的。但到现在,还没有能为普通消费者接受的服装。”陈绘芳说。

     回族姑娘马小凤是宁夏伊斯兰经学院的一名学生,绿色的盖头,黑色的大袍是她惯常的穿着,问她何不把自己打扮得更漂亮点?她说家里经济条件并不宽裕,在她的家乡固原,很多回族妇女连盖头都舍不得买,大都戴着最普通的回族帽子。

    “一顶普通的回族帽子1.5元,绣花的就得10元,再好的得30元。”王学武说,“在宁夏真正穿回族服装的大都是收入较低、回族聚集区的人,我们设计的东西却老在绣花、镂空上下功夫,老百姓根本不买账。”

     设计理念与商业价值之间的矛盾也是令陈绘芳最为头疼的,“宁夏是中国唯一的回族自治区,回族人口有200多万,按理说,这样庞大的顾客群,市场应该不是问题。但是,由于文化水平、理解力等因素的影响,市场反应十分平淡。我想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需求量和艺术概念是两码事;第二,大部分客户的观念还是传统与滞后的。”陈绘芳不无遗憾地感叹。

     宁夏社科院回族服饰研究专家陶红指出,回族服饰发展变化的过程是阿拉伯、波斯文化不断和中国文化融合的过程,是日常生活服饰不断礼仪、宗教化的过程。

     银川市政协主席洪梅香认为,我区回族服饰的研发在国内具有比较大的优势,而从国际市场看,世界范围内十几亿穆斯林用品市场空间尤其可观。她目前的愿望就是使回族服饰的研发精益求精,走进寻常回族百姓家。

     C 合力研发大力推广才有出路

    “回族服饰在全国民族服装中最单一,体现特色的就是帽子、盖头。找特色契入点很难,我们做了这么多年,却一直没找到回族的特色,从图案到生活需要都很难找,也就是说还没有真正抓到回族服饰的魂。这些年宁夏搞了多次回族服装服饰大赛,但都停留在研发层面,还没有一件真正让人眼前为之一亮的服饰。”王学武说,“回族这个牌子只有宁夏打,这杆旗也只有宁夏扛。或许我们可以把有关回族研究的各方面人才聚集在一起,把有限的钱花到刀刃上,请国内有实力的服装大师帮助我们找到回族服装的魂。”

    鉴于回族服饰目前所处的尴尬境地,要使之产业化,就要有推广阶段。而要想推广,穿衣服的人不上10万人,就没有推广意义。让企业花财力做,做大了不敢干。建议政府拿出50万顶帽子用来做推广,免费发放给回族群众戴。王学武说,这是他这些年的经验,“只有推广接受了,回族群众才可能掏钱购买。”晚报记者党艳红


责任编辑 :奥斯玛廼
Array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寻找 回族 服饰

上一篇:打造青海大型清真食品生产加工基地
下一篇:07月28日:未来三天全国天气预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