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伊春的空难、菲律宾的劫持人质再次为人们的出行安全敲响了警钟,在即将到来的“十一”黄金周出行前夕,多家保险公司的意外险咨询人数大幅上升,很多市民开始关注如何购买适合自己的保险。中国保监会网站数据最新显示,“8·24”坠机事故遇难人员中已确认有35人在20家保险公司投保了人身险,预计赔付2543.98万元。最大单笔理赔金额为460万元。
记者了解到,此次空难的理赔保险主要来自三个险种:航空意外险、终身寿险、企业团险。航空意外险是此次理赔最多的一个险种。这两天,航空意险的购买量上涨了30%。
南宁机场825后续
南宁机场澄清飞机偏离跑道致机场关闭报道
飞机偏离跑道最远1.4米
8月25日,南宁机场发生一起飞机在降落滑行过程中左主轮偏离跑道的事件。该事件未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损失。事件发生后,南宁机场迅速启动应急程序,及时修复受损灯光,妥善处置了“8·25”事件,并就事件的发生对民众进行了认真解读。
按民航标准未构成航空事故
据了解,8月25日,某航空公司EMB190型号机执行西安-南宁-海口航班任务。10时43分,使用南宁机场05号跑道降落。在降落滑行过程中航空器左主轮偏离跑道,进入草地,后修正滑回跑道,自行正常滑行到停机位,旅客正常下机。10时45分,南宁机场接到民航广西空管分局塔台通知后,立即由机场修缮公司上跑道进行检查,并按规定将情况报告了民航中南管理局,同时启动应急抢修程序。经检查发现,有6盏跑道边灯、2盏滑行道边灯、1个隔离变压器损坏,道边有泥土、碎石、灯具碎片等物品。为了不影响飞行,机场集团组织人员冒着大暴雨对机场跑道进行清理,并对受损灯光进行抢修。在清理工作完成,受损灯光修复后,南宁机场恢复正常运行。
经民航中南地区管理局调查组初步调查,某航空公司EMB190型号机只有左主轮偏离跑道,进入草地,最远离跑道道肩1.4米,前轮和右主轮未偏离跑道;无人员伤亡,航空器机轮受损,机场跑道边灯6盏、滑行道边灯2盏、隔离变压器1个受损,排除了机场保障责任原因,按民航相关标准未构成航空事故。
对媒体误读有必要进行澄清
南宁机场有关负责人表示,由于民众对民航行业专业特殊性不甚了解,对媒体在8月26日的相关报道与事实存在下列误读,有必要予以澄清:
误读一:将“飞机机头往左滑出跑道两米多”理解为飞机已经滑出跑道。而此次事件真相为:飞机在落地滑行过程中只有左主轮偏离跑道,进入草地,最远离跑道道肩1.4米,前轮和右主轮未偏离跑道。更谈不上是“飞机滑出跑道”。
误读二:将“机场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的报道误认为机场因重大事件而全面启动紧急救援预案。事实上,当时南宁机场只是按规定启动应急抢修程序,进行更换跑道边灯。由于事件本身没有发生人员伤亡和设备重大损失,所以并未启动机场方面应对重大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当时机场调出的消防车是为了清洗跑道之用。
误读三:将“机场采取临时关闭措施,不允许飞机起降”。理解成关闭机场。而事实是,南宁机场没有因此事件关闭。机场关闭需发航行通告(NOTAM),在整个处理过程中,并未发布航行通告。只是由于同时受本场暴雨天气及航路天气影响,航班不能正常起降,空管部门采取了临时性流量控制办法,有1个国航CA1763杭州经长沙至南宁的航班备降桂林机场,3个航班本场等待。
□业内分析
伊春空难绝非偶然
圈地热致机场安全堪忧
分析家和行业人士尖锐地指出:伊春空难并非是偶发的灾难事件,其实是中国民航业发展抵达顶峰之后的产业悲剧。
民航掀起“圈地热”
据介绍,2009年和2010年,民航业大事不断:东星航空破产、奥凯易主、鹰联航空与深航改制。自去年以来,河南航空、河北航空、天津航空、成都航空、昆明航空、北京首都航空等多家地方航空公司相继成立。
不久前,中国民航局局长李家祥一席话,印证了中国民航业再次掀起地方航空“圈地热”。民航局上半年接待了40位省级和多位地市级领导,商谈地方民航发展。
分析家的观点是:一些财大气粗的地方政府为了政绩、招商需要和拥有空中交通通道的满足感,并不在乎地方机场是不是只有一架或两架孤单的飞机停着或飞着。以河南航空为例,该公司仅有5架飞机,1架在广西,1架在东北,3架在河南。“河南政府在伊春空难之后第一时间撇清自己和航空公司的关系,由此可见一斑。”
空难为“豆腐渣”埋单
安全运行两千多天的中国民航业,正在迅速发展和扩张。“其间出现的航班问题对人们的惊吓,早已被湮没在新闻里面,被人忽略。”分析家说,“我们鲜见航空安全方面的传播,充斥媒体的是航空巨头优良的业绩、扩张的规模。”但是,近两年航空业多次发生飞行员罢飞等事件,已经说明民航业内部机制和整体行业环境到了该梳理的时候。
中投高级顾问黎雪荣认为,国内支线机场建设存在相当严重的问题:支线机场普遍处于亏损状态,普遍存在资金短缺,需要依靠政府补贴支撑。更为致命的是,安全基础相对比较薄弱,管理理念和管理水平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国内民航业安全方面出现“豆腐渣工程”,“最终以空难的形式买单。
“8·24”坠机事故后续
家庭生活补助到位已发放36个家庭
河南航空公司善后工作组8月29日披露,到8月29日零时,河南航空向遇难旅客家属发放的家庭生活补助,已经全部发放到位。
河南航空公司善后工作组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介绍,受伤旅客家属的家庭生活补助,已经发放了36个家庭。
“8·24”坠机事故发生后,河南航空公司决定向遇难旅客和受伤旅客家属发放生活补助,标准是每个家庭1万元。这位负责人表示,这是在理赔方案出台之前公司紧急拨付的一笔资金,作为受伤旅客和遇难旅客家属在特殊时期的生活补助费用。涉及理赔的各项准备工作,正抓紧进行。
这位负责人说,在伊春市政府、伊春机场、河南航空公司的联合组织和安排下,有意愿前往事故现场进行凭吊的家属均已安排分期分批去现场凭吊。
伊春空难幸存者:梦中常被呼救声惊醒
这次空难,给每位遇难者家属带来了无比的伤痛,给每个幸存者留下了难以抹去的记忆。几天来,每个幸存者向记者讲述当时的种种情形时,眼神都显得那么惶恐。幸存者黄保进说,那个时候,“我多想拉他一把,但我做不到。”
26日下午,记者再次来到伊春市传染病医院。黄保进和彭石海是同事,当时他们都坐在18排。彭石海和黄保进坐在过道两侧。黄保进说,他经常做飞机出差,每次坐飞机有个习惯,就是在飞机要降落的时候,他常常会把安全带解开,这次也是,在飞机着陆时出现剧烈的颠簸,他由于解开了安全带,头部撞到了前排座椅上,头部受伤,但现在已无大碍。
“我当时意识到飞机出故障了,在飞机落地后,马上离开座位,由于解开了安全带,我离开座位的时间很短。”黄保进说,在他跑向机舱门的时候,突然被绊了一下,但没有被绊倒。“当时有个人趴在地上,我被绊后从他身上跳了过去。”黄保进说,在大家忙着逃命的时候,没人顾得上去拉那个人一把,还有很多人在逃出的时候摔倒,最后都没有逃出来。
“我多想拉他一把,但我做不到。”黄保进说,现在他都能想到那人当时的表情。除了这个人以外,黄保进经常还能想起另外一个男人的面孔。黄保进说,在飞机出事后,那个人没有跑出来。飞机火势蔓延得很快,着火后产生的浓烟也比较大,他怀疑可能是由于那个男子太紧张,没有打开安全带。
幸存者彭石海的伤情有所好转,精神状态也比前一天好了很多。彭石海没有让家人过来。他说,家里离这里太远了。他告诉家人,他只受了点轻伤,并无大碍。
“太惨了,两天晚上,睡梦中常被惨叫声和呼救声惊醒。”彭石海说,他脑海中一直抹不去当时的情形,每天晚上都难以入睡。据新华社、《新京报》、《京华时报》、《楚天金报》、《北京晚报》、宗欣
责任编辑 :贠 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