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回族概略
分享到:
2010-10-23 13:19:21 【来源:穆斯林在线综合】 点击:

山东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省份,除汉族外,还有回族、满族、蒙古族等三十八个少数民族成份。全省总人口74,419,054人,少数民族四十一万人,约占全省总人口的千分之五点五。其中以回族为最多,有三十九万人。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各族人民共同生活,共同劳动。为发展山东的历史和文化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在长期的反压迫、抗外侮的斗争中,建立了休戚相关、生死与共的亲密关系。

     一、山东回族的分布状况

     目前,山东省回族人口约占全国回族人口7,219,352的百分之五点四。其中约三分之二居住在农村,三分之一居住在城镇。其分布特点同全国一样是“大分散,小集中。”在农村多系自成村落,在城镇多自成街道。全省十四个市、地都有回族,但人口差异较大:济南市有58,842人I青岛市有1,826人;淄博市有11,368人;枣庄市有11,472人;烟台市有497人;潍坊市有17,965人;济宁市有34,322人;泰安市有59,097人;东营市有2,200人;德州地区69,664人,惠民地区11,203人;聊城地区38,835人;临沂地区29,746人;菏泽地区44,669人①。

     回族人口在二千人以上的县(市、区)有六十多个。其中济南市市中区,泰安市泰山区、陵县、曹县、临清市、冠县、益都等县(市、区)均在一万五千人以上。回族聚居的村镇、街道有六百八十多个。他们多数居住在鲁西南、鲁西北和鲁、苏、豫、冀交界处。沿黄河故道和运河两岸以及行旅要道,回族居住的城镇也比较多。

     二、山东回族的徙居

     徙居山东的回族,历史悠久。他们多系元朝从西域东来的“回部人”。不论自西往东,或从南到北,其迁徙的过程大致为如下几种类型:

     (一)随着元帝国的崛起和覆灭,少数贵族携妻子眷属迁入山东.如济南赛氏就是这一类型。赛典赤·赡思丁(公元1211年—一1279年)是元代回族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忽必烈西征时,他率部千骑降元。在元朝统一中国的战争中,他屡建战功。济南赛氏,是他的孙子沙不丁的后人,因务商,在元朝就卜居济南。

     (二)元朝编迁屯垦的“深马赤军”与当地汉族女子通婚而定居者。十二世纪初叶,成吉思汗西征时,被迫东迁的中亚细亚人(其中多为波斯人和阿拉伯人。当时有不战而降者,但大量是战俘和被劫掠的艺人、工匠),除一部分作为奴隶使用外,大都被编为“探马赤军”,参加了忽必烈统一中国的战争。元帝国建立后,蒙古贵族规定“探马赤军”“上马则备战,下马则聚牧养”。据《元史·世祖本纪》载:至元十年(公元1273年)元世祖下令:“河洛,山东居天下腹心,则以蒙古探马赤军列大府以屯之”。从此以后,就有一部分回回军士过着兵农合一的生活,并在“社”的编制下,逐渐由“兵农”转为农民。现在山东省境内有许多回族聚居的村镇,仍保持着编民屯垦的称呼。如无核县的五营;阳信县的六营,大、小营;济阳县的刘家营、马家营,泰安市的前营;甄城县的军电,禹城县的韩家寨;齐河县的老寨子、小寨子。陵县的亚虎寨、柳福寨以及冠县的七甲、八甲等,就是原来屯垦定居的例证。

     这些长期过着军屯生活的回族人,到了明朝还部分地被统治阶级使用。那时,也被称为“鞑子兵”。当时为了安排回回官兵的眷属,在平原县专设了一个回回村,即现在的“达(辙)官营”。

     迁徙山东的回族人,除达官贵族携带眷属外,其余的军士、编民、商人等和部分宗教职业者与当地汉族女子通婚繁衍后代,才定居下来。这也是构成回回民族的重要来源。

     (三)因更换朝代泯名隐姓而来的。益都杨、赵二氏系元末、明初由北京迁来的。其原因是明太祖驱逐元顺帝,收复大都(今北京)后,下令“都人”(北京仕官的后裔)一律南迁,有的迁入山东。据益都县《杨氏世谱》载:“至大明洪武元年,兵取大都,大将军令都人南迁,六世祖遂协(携)莫苏及二女奔青州。……以尝居举市,易姓为羊,复改为杨。”杨家在青州(今益都县)落户是被迫迁来的。徙居后隐姓埋名,甚至两代都不读书,以农耕为生。至明正德时,杨家才出了一个有才学的人,名杨应奎,举进士,先后任陕西林洮和河南南阳的知府,因得罪嘉靖帝被革职归里。益都赵氏是纳速拉丁的长子伯颜的后人,伯颜在元朝官至荣禄大夫,中书省平章政事,拜左丞相,封淮王。元灭宋后;搜缉皇室赵姓极严,姓赵者为避祸纷纷改姓,元宪帝为释民惧,乃将当时执政的平章政事伯颜赐姓为赵。回族中之有赵姓,即由此始。元代伯颜族人因仕官就有至青州者。元被灭后,赵氏奉命南迁至青州。

     (四)在明、清统治阶级“分而治之”政策下被迫东迁的。历代统治阶级对回民防范甚严,限制回族自由居住,更不准他们过度集中,因而形成“大分散、小集中”的居住状况。西北起义的部分回族被迫迁到山西后,又由山西迁居山东。济南《金氏族谱》记:原系山西人氏,先迁入长清县小合庄,时在明朝初年,祖以农耕为生,后人以军功发迹。鲁西南地区的回族人,大都由外省迁入。菏泽马氏为两宗:一宗自山西省洪洞县迁人,称郸城马;一宗自湖北省武昌迁入,称曹州马。

     (五)外籍人归化为回族的。德州市北营村的回族温、安二姓,原系菲律宾人。明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苏禄国(现菲律宾一部分)的苏禄东王巴都噶·叭嗒刺率领庞大使团到北京访问,归途中病逝于德州附近。永乐皇帝命按王礼厚葬于北营村,留下王妃和次子温嗒刺、三子安都鲁等守墓,因之定居下来,娶妻生子,直到清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才正式加入中国国籍。后人遂取温、安二姓。因他们信仰伊斯兰教,生活习惯又与当地回族相同,加上与回族通婚关系,便成为回族人。

     此外,因黄河水患或天灾人祸被迫徙居山东,而形成回族世家的也很多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山东 回族 概略

上一篇:黑龙江省回族
下一篇:山西回族历史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