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
分享到:
2010-10-23 15:59:09 【来源:穆斯林在线综合】 点击:

  “白来日追”节

  藏历10月15日是一年一度的藏族传统节日——白来日追,即“吉祥天母节”。

  关于这个节日的起源,藏族民间有个生动的传说:大昭寺的守护神母玛索杰姆有三个女儿,小女儿白拉协姆,二女儿东赞杰姆,大女儿白拉扎姆。因为她们不听话,母亲便许了咒,愿大女儿一生不得丈夫,即使有也只能一年见一次。咒愿实现了,白拉扎姆的情人住在拉萨河南岸赤仆宗赞,每年只能在藏历10月15日相见一次。

  为庆祝“天母节”,妇女们在这一天刻意梳妆打扮,到白拉扎姆天母像前焚香祈祷。西藏自古就有不论贫富向晚辈、僧侣、小孩们进行施舍的习俗,小孩们在这一天是最快乐的,一大早就向父母要“白来日追”节日零花钱。

  从藏历10月14日晚上开始,朝拜白拉扎姆的信徒络绎不绝,许多善男信女纷纷向天母敬献哈达,大昭寺的全寺僧众举行隆重的例行年祭和会供曼荼罗的定时大祭,并将白拉扎姆的天母像面朝拉萨河南岸的赤扑地,而赤扑地也把宗赞的塑像面朝北,表示两相会面之意。

  藏历

  藏历是中国藏族人民的传统历法,基本上与夏历相同。它以月球圆缺一个周期为一个月,大小月相间,大月30日,小月29日。平年12个月,全年354日;闰年13个月(平均每两年半到三年加一闰月),全年384日,用以调整月份和季节关系。藏历重视“定望”,不重视“定朔”,即“望”必须在每月十五,“朔”不一定在每月初一,这样藏历与夏历日序有时相差一天。

  藏历采用干支纪年,以“阴阳”与“木、火、土、金(藏文直译为铁)、水”五行相配代替十干,以十二生肖代替十二支,再以十干和十二支相配成,如:阳木鼠、阴木牛、阳火虎、阴火兔……2001年是夏历辛巳年,藏历为阴金蛇年,也称铁蛇年。藏历还采用二十四节气,对五大行星运行和日月食也做预报。

  根据藏历理论,每三十二个半月应闰一个足月,这样藏历年与农历春节的日期就形成了一个特定的“三年循环”,即头一年相同,第二年差一天,第三年差一个月,然后再循环。

【建筑特色】

  藏族最具代表性的民居是碉房。碉房多为石木结构,外形端庄稳固,风格古朴粗犷;外墙向上收缩,依山而建者,内坡仍为垂直。碉房一般分两层,以柱计算房间数。底层为牧畜圈和贮藏室,层高较低;二层为居住层,大间作堂屋、卧室、厨房、小间为储藏室或楼梯间。若有第三层,则多作经堂和晒台之用。因外观很像碉堡,故称为碉房。

  碉房具有坚实稳固、结构严密、楼角整齐的特点,既利于防风避寒,又便于御敌防盗。

  帐房与碉房迥然不同,它是牧区藏民为适应逐水草而居的流动性生活方式而采用的一种特殊性建筑形式。普通的帐房一般较为矮小,平面呈正方形或长方形,用木棍支撑高约2米的框架;上覆黑色牦牛毡毯,中留一宽15厘米左右、长1.5米的缝隙,作通风采光之用;四周用牦牛绳牵引,固定在地上;帐房内部周围用草泥块、土坯或卵石垒成高约50厘米的矮墙,上面堆放青稞、酥油袋和干牛粪(作燃料用),帐房内陈设简单,正中稍外设火灶,灶后供佛,四周地上铺以羊皮,供坐卧休憩之用。帐房具有结构简单、支架容易、拆装灵活、易于搬迁等特点。

  西藏民居在注意防寒、防风、防震的同时,也用开辟风门,设置天井、天窗等方法,较好地解决了气候、地理等自然环境不利因素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达到通风,采暖的效果。

  民居室内外的陈设显示着神佛的崇高地位。不论是农牧民住宅,还是贵族上层府邸,都有供佛的设施。最简单的也设置供案,敬奉菩萨。

【藏族音乐】

  藏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民族 文化,在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艺术等 方面,都有丰富的文化遗产。早在12、13世纪前后,即出 现了论述藏族民族音乐的专著,如萨迦班达智·贡格坚 赞的《论西藏音乐》等。寺庙中至今保存并使用藏族的 古老图形乐谱──央移谱。藏族传统音乐特色鲜明,品 种多样,包括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宫廷音乐3大类。民 间音乐可分为民歌、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 器乐等5类。卫藏、康、安多3大方言区的民间音乐在风 格上有明显的差别,乐种亦不尽相同。宗教音乐包括诵 经音乐、宗教仪式乐舞羌姆、寺院器乐;宫廷乐舞嘎尔 只传于拉萨布达拉宫及日喀则扎什仑布寺。民间音乐在 传统音乐中居主要地位。 央移谱 民歌 包括山歌(牧歌)、劳动歌、爱情歌、风俗 歌、颂经调等。

  山歌 卫藏地区称“拉噜”、康地区称“噜”、安 多地区称“勒”,是在山野间自由演唱的歌曲。山歌音 域宽广,节拍、节奏自由,旋律起伏较大,悠长高亢,极富 高原特色。安多地区的山歌当地亦称为酒曲。牧歌流行 于牧区,与山歌音乐特点相近。山歌、牧歌有多种曲调, 结构多为上下句体,常用羽、徵、商、宫五声(或六声) 调式。甘孜山歌《阿中》是具有代表性的一首。 劳动歌 藏语称“勒谐”,种类甚多,几乎在各种 劳动中都有特定的歌曲。有的节奏鲜明,与劳动动作紧 密配合,如打青稞、挖土、打墙等;有的节奏较为自由, 如放牧、犁地、挤奶等。劳动歌有独唱、齐唱及一领众 和等形式。

  爱情歌 包括情歌 情茶歌等 情歌安多地区称“拉 伊”,卫藏地区称“嘎噜”。情歌音乐有的较深情,有 的较开阔自由,接近山歌风格。情茶歌藏语称“克加”, 流传于云南中甸等地,是在青年男女们聚会、饮茶以表 达爱情时唱的歌,包括招呼歌、进门歌、对歌、感谢歌、 告别歌等。 风俗歌 包括酒歌、猜情对歌、婚礼歌、箭歌、告 别歌等。

  ①酒歌。藏语称“羌谐”,流传于藏区各地,在节庆 聚会敬酒时唱。安多地区的“则柔”,甘南地区的“格 儿”,都属酒歌一类。各地酒歌的演唱形式不同,有的 边舞边唱,有的只唱不舞。音乐开朗热情,多为宫调式。 如下例:

  ②猜情对歌。卫藏地区称“次加”、康地区称“叶 莫”或“戈莫”,安多地区称“谐莫”等,是藏族青年相 聚娱乐或作占卦游戏时所唱的歌,流传广泛。四川藏族 区青年游戏时常以戒指作为卜卦的信物,因此亦称“箍 箍卦”。猜情对歌的音乐轻松活泼,常用五拍子与四拍 子的混合拍,以宫、羽、徵调式为常见。

  ③婚礼歌。各地的婚礼歌及演唱形式不同,大致包 括接亲歌、离家歌、途中歌、迎亲歌等。其中有的旋律 悠长,有的欢快带有舞曲性质。

  ④箭歌。藏语称“达谐”,主要流行于西藏林芝地 区,亦称“工布箭歌”,春夏之际,在林卡耍坝子时演 唱,是射手们夸耀弓箭及射箭技术所唱的歌。唱时伴以 舞蹈动作。音乐中常用附点音、三连音和切分音,清新 明快。

  ⑤告别歌。流行于四川丹巴等地,在送别贵客、亲 友时由中、老年妇女演唱。歌曲诚挚动人,多用包含变 宫音与清羽音的七声羽调式。 颂经调 亦称六字真言歌。藏语称“玛乃”,是信 佛群众在寺院朝拜神佛时唱的,各地有不同曲调。 此外,儿歌的旋律简洁明快,节奏跳跃活泼。苦歌, 藏语称“觉噜”,音乐速度徐缓,旋律哀伤凄婉。札木 聂(六弦琴)弹唱,主要流行于西藏日喀则、林芝,以 及甘肃甘南等地。音乐较清新活泼,略带舞曲特色,多 用羽调式。其他还有催眠歌、问答歌、诙谐歌等。

  歌舞音乐 藏族民间歌舞形式多样,特色鲜明。歌 舞曲的唱词内容广泛,如歌颂日月星辰、山河大地,赞 美妇女的容貌服饰,思念亲人,祝福相会,祝颂吉祥如 意以及宗教信仰等内容。从50年代起,群众又编唱了许 多反映新生活的歌词。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藏族 民族

上一篇:维吾尔族
下一篇:白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