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清真寺
分享到:
2011-01-14 10:39:23 【来源:伊窗】 点击:

 上海市沪西清真寺
地址:上海市常德路1328弄4号
邮编:200060
电话:2535966
现任教长:白润生
现任学董:杨振华
上海沪西清真寺,原名小沙渡回教堂,又名药水弄清真寺,谷称老寺,位于普陀区药水弄。在1914年左右,小沙波(今西康路)一带人烟稀少,荒僻冷落。日本内外棉纺织株式会社在此租地投资建工厂,民族企业也开始在这里兴起,逐渐形成了7房集中的沪西工业区。从湖北、山东、河南、安徽等地来沪做工的穆斯林贫民,多居于此。出于宗教生活所需,穆斯林工人租赁了1间小屋,作为临时的礼拜场所、1921年在上海清真董事会的捐助下,在药水弄内租地0.8亩,建造清真寺,1922年竣工,扩大为1125平方米。它由双心拱门扇形穹窿圆顶的二层礼拜殿的主体建筑与回廊辅助建筑相衔接,宣礼塔高达25米。礼拜殿分上下两层,上层供妇女礼拜用;配有男女沐浴室、讲经堂、教长室、接待室等。这是上海市解放后第一座重建的清真寺。整个建筑雕筑精细,巍峨壮观,富有现代阿拉伯伊斯兰建筑特色。清真寺重建过程中,市民委、市伊协及各有关部门,海内外穆斯林,给予了极大的关切和经济支援。
伊斯兰教学者、《古兰经》音韵学家、著名阿旬买俊三(1888—1967年)于1934年主持该寺教务。自1947年后,马人斌阿訇(现任上海市伊协会长)在该寺任教长多年。寺务工作有清真会管理、马天英、李玉书、马少生、马义方、李德俊、白恒祥等曾为理事。该寺所属中国回教宣传所、豫德堂以及白玉坊女学等、均为社头马义方负责管理。乌天英(1900—1982年),1947年任该寺理事会理事长,他也是中国杰出的回族社会活动家。
本坊教民李云生,为招商局金利源栈栈长,热心宗教教育、文化教育和慈善事业,慷慨捐资建立了沪西私立云生小学,1947年改为兴建小学,马天英、马人斌等先后任校长。现在该校发展为普陀区回民小学。
目前该寺有阿訇2人,学董7人,藏经100余本,众多回、维等族教民。附属团体有回民婚姻介绍所,回民武术队。
上海市小桃园清真寺
地址:上海市小桃园街52号
邮编;20000O
位于南市区小桃园街52号,旧称西城回教堂,俗称“西寺”。始建于1917年,由金子云先生出资1.2万余银元购买占地2.4亩的花园住宅,捐作清真寺。1925年重建,当时在哈少夫、马乙棠等支持下,由金子云率先捐款1万元,并向全国各地,包括香港的穆斯林募捐筹集银51152余两、银元64320元建成了具有西亚伊斯兰建筑风格的寺院。
小桃园清真寺大门北向为拱形花格铁门,上额嵌书“清真寺”三字,门头横嵌《古兰经》的经文一节,人内是长方形宽敞庭院。庭院西侧是宏伟的礼拜大殿,面积约500平方米,可容近500人同时礼拜.大殿为上下两层,上层为二殿,有大跨拱顶结构,为国内伊斯兰教建筑中不多见。并有拱形多开窗户,光线充足,底层门额悬“显扬正教”匾额一方,门间镶有两块红木的阿拉伯经文对联,上额砌有《古兰经》文一节。大殿顶部用石子浇灌的平台,在正中央大圆拱顶上有望月亭一座,高耸人云的“星月杆”竖立在拱形亭顶之上,为伊斯兰教寺院的标志之一。平台四角有四座阿拉伯式拱形圆顶,西南、西北角各有石方台一块,长凳四条,专供穆斯林诵经、休息之用。庭院东侧有厅堂结构的三层楼房一幢,二、三层是图书室、阅览室、藏有中外各种版本的《古兰经》和伊斯兰教珍贵文物。底层为讲经厅堂,厅内放有一部清代中国木刻《古兰经》和一部乌尔都文注释的印度版巨型《古兰经》。墙壁有中堂和条幅,以及经文香炉、香案、花瓶等陈设。庭院北侧尽头为教长室、会客厅,以及水房等。建寺以来,寺内曾经举办过各类学校:1928年为上海伊斯兰师范学校建校初期的校址(后搬至青莲街),以后又创办过经堂教育,以及普通的子弟小学——清真国民小学、明诚小学、崇本小学和上海回教孤儿教养所等。从1917年至1937年,该寺曾接待来自陕西、甘肃、宁夏及全国各地汇集上海赴麦加圣地朝觐的穆斯林,并为他们提供食宿及协助办理出国护照、兑换外币、购买外轮船票等,为中国穆斯林出海朝觐的集散地。伊斯兰教著名阿匐买俊三、马儆吾、马宜亭等曾在该寺主持教务,并传播“尊经革俗”的伊赫瓦尼教派思想以及适应时代潮流的宗教教育思想。
上海市草鞋湾清真寺
地址:上海市小南门外草鞋湾街70号
邮编:200000
俗称南寺。是上海城区穆斯林兴建的第一座清真寺,是南京籍皮货业穆斯林王子明、马松山等11人于1852年发起创建的。1853年,太平天国义军逼近南京城时,一部分穆斯林携家属来到上海,选择南市的小南门、草鞋湾一带居住下来,初到数户,后渐增多,由于南京来的穆斯林当时集中住在一条街上,日久,这条街被人称为“南京街”。穆斯林为了集体礼拜,便集资租赁地皮一块,以毛竹搭建了三间简易房屋,供礼拜、沐浴和教长起居之用。1907年由于寺屋破旧不堪,城内珠宝、古玩业穆斯林募集资金,另在相距飓尺的草鞋湾街购地2.13亩,重建木结构平房10余间,旧有租地退还原主。1925年小桃园清真寺重建,将厅屋拆下来的完好材料运送草鞋湾清真寺进行翻建,从而寺貌一新。寺门临街,墙隅立管寺机构南务本堂石碑一方.大门前设一排木栏棚,入内是笔直而道,穿过月洞门,为石板铺地的庭院。院内花卉飘香,松柏苍翠。庭院东侧为礼拜大殿,坐两朝东,拾级而上,殿内有十检菱角形玻璃双扇落地门窗,正西是拱形窑殿,内有“米哈拉布”(即凹壁)和两边的小窗门。庭院西侧是讲经堂,堂内有翁同就手迹对联一幅:“独藏真式本,喜见有经书”。礼拜大殿南侧有水房和亡人间,后面古井一眼.临近水房北隅登二楼是教长起居室。山东籍张善卿阿旬自1908年被聘为该寺教长,任职达5O余年。
上海市福佑路清真寺
地址:上海市福佑路378号
邮编;200000
在今南市区老北门福佑路378号,是近代上海伊斯兰教史上由穆斯林创建的第二座清真寺。原名穿心街礼拜堂,后改称穿心街口教堂,俗称北寺。始建于187O年,占地面积总计1.78亩。建寺前(约1863年),这一带南京籍穆斯林先在硝皮弄沿街租了两间房屋为临时礼拜场所.187O年以“务本堂”(清真寺管理社团)名义,由马翰章、哈庆堂、金兰坡等31位乡老为发起人,共集资2700银洋,在现址购地6分,翻建了穿心街和拜堂礼拜大殿。完工后,聘请大掌教王锦文、二掌教马巨川、三掌教马子良。1897年,扩建二进大殿,由22位乡老集资银洋 4000元,购地 O.58亩,二进大殿完工后,聘请大掌教沙瑞粮、二掌教刘维善、三掌教马子良。1905年扩充添建三进大殿,由沙云俊、金东旭、杨竹坪等31位乡老经办,集资1万元,购地0.58亩。该寺在翻建中,二进大殿椽柱所用龙爪漆为郑春廷先生独助,礼拜大殿领拜楼由许万清独助,大殿上的花席和骆驼绒毯,由蒋星阶先生独助。水房所用自来水铜莲蓬头均由马榕轩先生独助。为庆典用的副水房一所由金子云先生独修。该寺坐南朝北,临街大门为近代上海石库门建筑,饰以雕椽飞檐。1936年改建为三层钢筋水泥结构楼房一幢。楼顶平台建有望月亭。楼内三层设教长室、会议厅、图书室、办公室,二层全部为沐浴室,底屋设殡殓室、小净用的水房、贮藏室,以及会客室等。1979年福佑路寺经过“文化大革命”破坏后再次重修一新。拱形花格铁门,上额嵌楷书“清真寺”三字,门头横嵌《古兰经》的经文一节。由大门人内迎面为拱形内照壁立“务本堂”石碑一方.穿过内门为东西长方形庭院。庭院北侧,即三层楼房,南侧是三进礼拜大殿,为中国宫殿式木构厅堂建筑,一进为正殿,殿顶明三暗四,梁椽交错,栋梁大柱饰以龙爪漆,绘有各种花纹几何图案和楼空花雕,殿宇周围为花格栏栅玻璃格子窗,殿前排列雕花落地格子门,正西面是客殿和“米哈拉布”;二殿梁柱悬有经文条幅,三殿置中堂经文条幅,及经文香炉、香案、花瓶等陈设。平日用作穆斯林议事聚会、斋月诵经、婚丧仪式、经堂教学等。逢节日大典,铺以地毯,作会礼团拜之用。该寺历来为上海伊斯兰教各项事业的活动中心,如上海近代第一所穆斯林学校——务本小学和1909年成立的上海清真董事会均设于此,另如1911年成立的上海穆斯林反清武装斗争组织——上海清真商团营部亦设于寺内,历时十月余,为光复上海、南京等地作出了重要贡献。我国伊斯兰教著名学者、大阿訇达浦生曾在该寺主持教务达1O年(1928——1937年)之久。该寺自创建以来,先后有近20位阿訇任职,为近代伊斯兰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上海市浦东清真寺
地址:上海市浦东大道吴家厅16号
邮编:200000
位于浦东大道吴家厅甲16号。创建于1935年,由山东籍洪长金阿訇和河南籍穆斯林发起募捐,并主持兴建。该寺前身是在陆家嘴地区租赁一个楼面作临时礼拜点,为时一年余。后经哈德成大阿旬指点,洪长金赴外地(有说去香港)募捐建寺。寺建成后第一任教长为洪长金阿訇、平时进专礼拜人数很少。1944年后由上海回教堂理事会代管,解放后正式接管。该寺占地面积约4亩。寺门北向,人内为开阔院落,西侧为礼拜大殿,可容近百人同时礼拜。南侧一排平房,设 教长室、水房、办公室等。定于彦、马 厚思阿旬先后在该寺任教长职,1966年“文化大革命”后停止宗教活动。1984年落实宗教政策,恢复了宗教活动。
上海市景星路清真寺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是星路302弄117号
邮编:200000
景星路清真寺在杨浦区景星路302弄117号。创建于1947年,占地面积132平方米,建筑面积185平方米。其前身是30年代租赁通州路义兴里20号楼上一间房屋,作临时场所,由戴义恒阿訇主持教务,他归真后由王世和阿旬主持教务。该寺属于西北门宦之———哲赫忍耶门宦。1948年为江苏淮阴、泅阳和安徽宿县等地穆斯林集资在景星路购人该房屋办清真寺.周士到阿訇为该寺教长.这就使当时由江苏淮阴等地迁居上海的哲赫忍耶的穆斯林有了自己的礼拜寺。1959年合并到汾州路清真寺。1984年后修复,恢复正常的宗教活动。
上海市松江清真寺
地址:上海市松江县西马路缸望巷
邮编:201600
松江清真寺,是上海最古老的一座伊斯兰教寺院,也是我国保存较完整的伊斯兰教古建筑之一,已有六百多年历史,座落在松江县西马路桥换缸瓷巷内。属上海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上海地区著名的游览胜地和中外穆斯林宗教活动场所。
松江清真寺,又名松江真教寺,亦称云间白鹤寺。“云间”是松江古称,白鹤寺,因相传松江是白鹤的家乡而得名。另外,还可能是对清真寺建筑的形象比喻。据民间传说,清真寺的窑殿尖顶象白鹤的头和颈,礼拜大殿和南北经堂,恰如白鹤的躯于和微展的双翼,邦克楼似白鹤羽尾.松江清真寺始建年代说法不一,一说为元代至正年间(1341—1368年),郡守达鲁花赤(蒙语地方行政长官)创建,另一说为1295年西域穆斯林纳速拉丁镇守松江时创建。据记载,明港武门寺倾,朱元璋对伊斯兰教采取怀柔政策,保护宗教,曾诏谕各地修建清真寺,松江清真寺为其“敕建”之一,即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重建。永乐五年(1407年)和嘉靖十四年(1535年)两次重修并得到扩充。万历十年(1582年)又进行过整饰,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康熙十六年(1677年)、嘉庆十七年(1812年)、道光二年(1822年)和1985年都几经重修和整饰,至今还保持着清真寺原有的结构。
松江清真寺布局保持了元、明时期伊斯兰教寺、墓合一的传统风格。清真寺大门北向,前列照壁嵌有“清妙无真”四个砖刻大字。寺门额上有“敕建”二字,人内,有内照壁,上书“清真寺”。经南道二门,龙温婉蜒,东南墙外一片陵园,即松江口回坟,为历代松江回族人民的坟墓,据寺内碑记,元郡守纳速拉丁(传说松江清真寺创建人)葬于寺内,其坟墓已修复。龙墙内为完整的清真寺建筑。其风格保持了阿拉伯圆柱拱顶式,同时又具有中国宫殿式古曲式建筑。寺东侧为砖砌斗拱结构的邦克楼,楼壁内为阿拉伯式砖拱球顶,高约四米,墙壁有精致的砖雕,拱形门洞为出入道,楼旁列二便门。礼拜大殿西东,为明代江南木结构厅堂式建筑,古色古香,与玲珑挺秀的邦克楼相对称。大殿以川廊与尽头窑殿(壁龛所在)相接,窑殿约八米高,南北东三出辟门,球形拱顶,重檐十字脊,翼角起翘,古朴雄健,与邦克楼遥相成辉.礼拜大殿南侧有水房浴室,南北设有两厢房,为穆斯林讲经堂和依玛目涌经。会客的地方。寺内现存伊斯兰教碑刻四方,记载了清真寺的历史沿革和明、清修缮碑记。松江清真寺内的建造为阿拉伯民族与我国民族古代文化交流的重要遗迹,也是伊斯兰教与中国文化相结合的标志之一。

责任编辑 :奥斯玛廼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上海市 清真寺

上一篇:圣岩清真寺-辅助性建筑
下一篇:清真寺牛街礼拜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