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月亮”今晚亮相天宇 专家称不会引发灾难
分享到:
2011-03-19 22:43:46 【来源:新华网】 点击:

公众科学素养亟待提升

     无论是缘于国外的“超级月亮”说,还是近期的“碘盐危机”,所引发的猜度与恐慌都令人深思。这也不禁让人想到过去的一年多里,那些备受关注的类似事件:从“吃绿豆能治百病”的张悟本神话,到道长李一的“盖世神功”,从媒体炒作“地球遭遇千年极寒”,到网络盛传“世界末日将来临”……面对其中一些明显的科学谬误,很多人不加质疑地相信、追捧、盲从,个别媒体不加选择地跟进、扩大、炒作。

     有关专家认为,类似的以讹传讹、谣言四起,屡屡引发公众情绪的集体失控,是公众焦虑感和缺乏安全感的一次集体释放,是整个社会诚信体系缺失的一种表现,但根子还在于国人科学素养、文明素养的缺失。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熊澄宇认为,在中国这种社会制度和环境下,国人普遍有比较强的外界信息依赖性,而不是依靠个人决策作出独立的行为判断,也就是常说的“从众”和“跟风”。虽然不能简单地批评民众缺乏基础性的科学素养,但不可否认,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心理素养都是我国国民素质中的短板,因此人们在信息面前往往失去判断能力,比较容易听信谣言。

     中国第八次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显示,到2010年,全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为3.27%。这个数字意味着,每100人中,仅不到4人具备基本公民科学素质。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差距很大。

     “要避免谣传引发的集体恐慌,除了相关部门积极采取措施,让信息透明外,最重要还是要公众具有相当的科学素养,才能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不盲从。”熊澄宇说。

      有关专家认为,除了加强科普教育,还需要注重培育国民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创新精神。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教授殷飞说,以应试教育为主的中国教育长期以来对学生独立思考强调不足,孩子的想象力被“标准答案”绑架,缺乏大胆创新的意识。在基础教育阶段养成了“人云亦云”的思考方式,很难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纠正过来。因此,未来教育应在“去标准化”方面下工夫,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感知和体悟学习材料,形成自己独特的认识。


责任编辑 :奥斯玛廼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超级 月亮 今晚

上一篇:卡扎菲倍感失望 威胁将和基地结盟
下一篇:巴林冲突加剧1日内200余人死伤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