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民族交流与饮食文化的变迁
分享到:
2013-03-02 00:26:53 【来源:】 点击:

 

    2、昆明的各民族风味饮食。云南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人口在4,000以上的少数民族有25个,其中,世居云南的土著民族有十九个,“后来者”仅六个:唐代入滇的土蕃是云南藏族、普米族的先民;元代云南行省的建立为云南带来了回族、和蒙古族;元、明时期由贵州、广西进入云南的苗族和瑶族。世代相传的云南少数民族菜肴是现今滇菜的一个重要源泉,而省会昆明历来是云南少数民族风味饮食的汇集地,许多民族商人都在昆明开有民族风味餐馆。如今,昆明的彝、回、傣、白、景颇、哈尼、佤、苗等民族食品菜肴尤具特色,许多民族饮食颇具名声,倍受欢迎,如回族的“全羊席”、“牛干巴”,白族、彝族的乳扇、乳饼菜,傣族的“香茅草烤鸡”、“酸笋鱼”,彝族的“汤锅羊肉”,景颇族的“竹筒肉”,佤族的“炒蚂蚁蛋”、哈尼族的“石头汤”、“竹筒饭”,苗族的“油炸飞蚂蚁、石蹦”等。昆明少数民族菜肴的特点是古风犹存,五味俱全、酸辣为主,善于就地取材,飞禽走兽、山茅野菜均可入席。
 

    昆明地区有回族人口六万六千多,多集中居住在顺城街、金牛街一带。昆明的清真菜可说是云南回族饮食的集中代表。云南回族食品中最大众也是最有特色的就是牛干巴。牛干巴用上等黄牛肉加盐、花椒等腌制后风干而成。根据部位的不同牛干巴有不同的名称、质地和口味。烹饪方法是将干巴(通常都是大块)顺丝切成条,再段丝切成小薄片,用油炸或煎炒。炸好的牛干巴色泽紫红油亮,香脆鲜美,也可炸后可加糖醋烹制,这样做成的牛干巴质软酸甜,香而不燥。回族菜中最有名的要数全羊席,它把整只壮山羊的可食部分一一利用,精心烹制成“葱汁望峰坡”、“姜汁草边香”、“三丝千层肚”、“金银肝”、“梅花油肠”、“桃仁肝片”、“麻仁饭盒”、“竹荪烩脊髓”、“荷叶粉蒸肉”、“青竹火把肉”、“百合心尖”、“五香杂碎”、“宁葱烤腿”、“麻酱尾口”、“生片火锅”等上百道菜肴,凉热齐备,五味俱全、无腥无膻,鲜美异常,令人叹为观止。
 

    白族除了前述的砂锅鱼和乳扇外,“猪肝蚱”、“吹肝”也享有盛名。猪肝蚱是将猪肝猪肠洗净切碎,拌上盐、辣椒、酒、香料、葵花子、八角、草果等,放入陶罐内腌制而成,猪肝蚱可存放一年,可作调料或蒸作菜肴。吹肝是取完整的猪肝,对肝管吹足气后放盐晾干。烹制时将肝切片,放入油、醋、辣椒、葱、香菜、香料、和麻油等凉拌。傣族的烤菜别有风味,有烤鱼、烤黄鳝、烤牛肉,其中香茅草烤鸡最为人称道。烤制时先将内脏出去,葱、蒜、姜、辣椒等剁成泥置于鸡腹内,然后用傣族地区特有的一种香料植物香茅草包扎好,放在暗火上慢慢烤至焦黄,酥香而脆嫩。傣族的煮菜中以酸笋煮鸡、酸笋煮田螺、酸笋煮鱼最为有名,是待客佳品。另外以芭蕉叶包扎各种肉类蒸熟的菜肴也很有名。
 

    近年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全省统一市场形成,各地各民族饮食文化的交流也随之加快,在经商大潮中,许多地方名特饮食进军昆明。其中小者如白族的“大理喜州粑粑”、纳西族的“丽江粑粑”,滇南汉族的“蒙自年糕”,以其特有的风味和低廉的价格,倍受春城人民的喜爱。滇西腾冲汉族的“大救驾”在昆明也颇具名声。“大救驾”就是腾冲饵丝,其大名之后还有一段历史掌故。明末,南明永历帝朱由榔落难逃缅,路过腾冲时,当地人用传统烹炒的饵丝供他进膳。这位落难皇帝本是深宫弱质,又经数月长途奔波,历尽艰辛,已是饥寒交迫,得此物如食山珍海味,食毕感叹道“真乃大救驾也!”于是“大救驾”之御名便流传至今。据说胡耀邦总书记1985年视察滇西时到腾冲时,当地政府不及准备,遂以“大救驾”应急,胡食后十分满意,在听说此名称的典故后也戏言‘果然是“大救驾”’。腾冲饵丝制作精细、系将饵块切成片或丝,配以鲜肉片、蕃茄、香菇、豌豆苗、葱花酱油大火油炒而成,食用方便、味道鲜美、富于营养,如今已名驰云南,并流行于东南亚各国的华侨之中。
 

    近年来最受昆明人欢迎的菜肴中还多了一个“辣子鸡”。辣子鸡本是贵州的一道名菜,经昆明厨师们改造以适合昆明人的口味。辣子鸡以云南文山乌骨鸡与云南优质辣椒为主料,配以十多种调料,味道香辣、色泽鲜红,成为昆明饮食中的一颗新星。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昆明 民族 交流

上一篇:化隆牛肉面(越华路店)
下一篇:三亚回族鲜鱼汤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