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历史上的民族反抗斗争
分享到:
2013-07-03 15:06:36 【来源:】 点击:

 

  五、兴仁苗族姜春台起义

 

  兴仁县母冲苗族姜春台,自幼好学,爱憎分明,少年时期目睹国民党政府不顾人民疾苦,只顾派款抢粮,拉夫抓兵,横征暴敛,给人民带来极大痛苦的社会现实,对黑暗的旧社会充满了仇恨,潜藏着强烈的反抗心理。长大后,在各地纷纷揭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影响下,于民国十年(1921)5月10日带领千余苗胞,由母冲出发,首先攻占巴铃,并分兵驻扎巴铃东西两街,次日拂晓率队伍往贞丰进发,行至龙场水桥,遭龙场国民党兵阻击,起义军奋勇还击,击溃敌军,迅即占领龙场。是日,贞丰国民党驻军赶来镇压,双方激战至天黑,时倾盆大雨贯注,起义军多是火药枪,被雨淋湿,无法使用,加之兴仁大山区陈伯祥带兵断后增援,起义军腹背受敌,只好兵分三路往者纳河、三河、陈家沟方向撤退。

 

  数日后,省府国民党游击司令刘显潜派兵数连至贞丰,配合陈伯祥围剿起义军。是年六月,陈伯祥率数百国民党兵进发母冲,兵至罗家湾,遭姜春台义军痛击。由于敌我力量、武器设备悬殊,激战后义军且占且退,分别撤进深山密林中,利用有利地形不断袭击国民党兵,敌人死伤惨重,又抓不住义军,于是下令烧民房。凶残的国民党兵从楼房寨开始,见人就杀,见房子就烧,整整烧了二十八寨,四百多户。尽管敌人施尽毒辣手段,起义的烈火仍未扑灭。起义队伍为保全力量,转入地下斗争,不断偷袭敌人,并积极组织群众抗粮、抗款、抗兵,保卫家乡,保卫群众生产和生活,起义军首领姜春台一直坚持斗争至民国十九年(1930)惨遭国民党杀害。

 

  姜春台领导的苗族起义在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血腥镇压下虽然失败了,但其不畏强暴,勇于反抗的精神充分表现出了苗族人民不屈不挠的革命斗争气节,在历史上谱写了一曲少数民族英勇不屈的壮歌。

 

  六、望谟麻山苗族起义

 

  民国二十八年(1939),望谟暴发了声势浩大的麻山苗族起义。麻山峰峦起伏,处处悬崖峭壁,生产生活条件极差。然而国民党反动政府及地方恶霸并没有减轻对苗族人民的剥削和压迫,拉兵派款,抢物抢粮,奸淫强抢民女,任意捆绑、殴打老百姓现象日胜一日。饥寒交迫的苗族人民再也忍受不了国民党反动政府及地主恶霸的欺凌和压榨。

 

  3月21日,苗民熊亮臣与其弟熊亮斌、其妹熊三妹集结数百苗民,高喊“抗兵抗税”口号,发动武装起义。起义队伍首先包围恶霸王建坤家,进而攻打其他豪富,将其财物、粮食分发给老百姓,声威大振。数日,起义军队伍增至数千人,不少布依族也参加了起义队伍。5月21日,熊亮臣在乐旺大坝召开有几千人参加的大会,宣布建立民团,揭竿而起。颁布《起义文告》,宣称“有钱出钱,无钱不出;有人出人,无人不出;富的出钱,穷的不出;独子不当兵;反对抓兵派款。”并派人到贵阳、安顺、兴仁等地张贴。大会推选熊亮臣为团长,杨树清(苗族,熊的妹夫)为副团长,王国安(布依族)、田玉芝(汉族)、王小书(汉族)、张茂芝(苗族)、罗朝珍(布依族)、陶光明(苗族)、杨绍清(苗族)、熊发祥(苗族)等13人为大队长。大队按地区编组,多则上千人,少则百余人。队员多数是穷苦百姓,分布在望谟、紫云、罗甸3县7个区。队员平时分散务农,战时集中打仗。指挥部设在洞水,熊亮臣、杨树清常驻洞水,各有一个脱离生产的警卫排,共百余人,平时训练枪法,战时抽出分到各大队指挥战斗。

 

  民团成立后,熊亮臣在马场杀了仗势欺人的保长,并宣称:“哪个保长再抓人家的独子当兵,我就杀他全家。”接着又火烧地方恶霸杨海臣的宅院,向富户借粮要枪,使麻山一带乡丁不敢为非作歹,乡保长凶焰收敛,国民党政府因此而称麻山为法外之地。1941~1942年,麻山烟土丰收,民团以烟土换步枪百支,实力又增。不仅乡丁,就连县保警队也不敢征粮征款,保安团的小分队亦不敢深入麻山腹地。

 

  1942年5月至次年9月,中国共产党黔桂边区委员会两次派人上麻山联系,熊亮臣接受来人意见,连续发表文告,申明民团立场,联合民众反对“三征”,并将民团改称为自卫团,下分蛮结、纳乌、油啥、乐旺等大队,并整顿纪律,提高自卫团信誉。

 

  1942年春,保安团分兵三路,进入麻山等地进剿。熊亮臣料定保安团必须经过坡面陡峭的打豪寨环坡,即命杨树清率自卫团在山顶安置石架,待保安团进入环坡石径时,齐放石架,砸死敌人50多人,伤不计其数。不几日,保安团三路兵合为一股,向麻山进剿,熊亮臣又命杨树清将敌人引向地势犹如马糟、两边都是百来米悬崖陡壁的一碗水山沟,即指挥预先埋伏的自卫团战士以石头及火药枪,一阵猛打,敌人死伤惨重,被迫撤出麻山。同年7月,保安团增加人马再次进剿麻山,熊亮臣与杨树清再次利用地形和游击战术痛击敌人,但由于自卫团大队长罗朝珍被俘,其部瓦解。自卫团与保安团几经周旋后被迫退到桑郞、牛场、蛮结、乐旺、罗苏等狭小地区。

 

  自熊亮臣兄妹在麻山举起反抗旗帜后,国民党政府一方面通令悬赏缉拿和收买人暗中谋杀熊氏兄妹及骨干,另一方面调集保安团、保警队多次进剿麻山。

 

  1943年3月,兴仁专署专员兼保安司令徐实圃调兵进剿,步步进逼,设岗建卡,封锁关口要道。政治上先是喊出“只打苗族不打布依族”,后又喊“只打红苗不打其他苗”,最后又喊出“只打红苗中的熊姓”等口号以瓦解义军,致使许多人受骗离开自卫团后遭杀。坚守战斗的自卫团成员死伤日益增多。熊亮臣奋力作战,中弹受伤,不久,他的得力助手杨树清牺牲,自卫团被迫化整为零。

 

  1945年2月,保安团再次围剿麻山,一方面采取强化保甲,收缴民枪,剿抚并举,分割包围和铲除烟苗断绝苗族财路财源方法;另一方面又采取立功受奖,引诱官兵卖命的方法。此时的自卫团已势单力薄,形势非常严峻,熊亮臣顽强地带领余下的自卫团员与保安团周旋,经历数次战斗后损失殆尽,历时6年的麻山苗族起义最终失败。被俘的自卫团成员及村民400多人被敌人一天之内全部杀害。熊亮臣、熊亮斌、熊三妹潜往广西,后找到共产党地下组织,参加了革命,解放后分别成为党的地方领导干部。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黔西南 历史上 民族

上一篇:甘肃回民起义
下一篇:回族服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