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刀:保安族的正史
分享到:
2013-10-21 17:16:47 【来源:】 点击:

腰刀:保安族的正史
 

 

  一走进大河家镇,叮叮当当的敲打声便不绝于耳。

 

  这里是青海和临夏的交界点,黄河在镇边穿过。知名作家张承志那篇《大河家》入选2010年高考阅读题曾让这里知名度大增。

 

  马维雄的刀铺临街,几十平米的铺面分为二层,一楼打刀、展示、销售,二楼睡觉吃饭。如果不是展架上的各种奖状证书、领导合影,以及贴在墙上的文字介绍,你很难相信这么简陋的一个刀铺的主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安腰刀的传承人。

 

  保安腰刀是保安族传统的手工艺制品,主要产于临夏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大河家镇、刘集乡及周边。

 

  保安腰刀因其精美、耐用,与藏刀,蒙古刀齐名。与云南户撒刀和新疆英吉沙小刀并称为少数民族三大名刀。

 

  长期以来,保安族腰刀锻制技艺一直是维系整个保安族生存的重要手段,也是保安族经济文化的命脉。

 

 

  一把刀一个民族

 

  保安族是甘肃省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信仰伊斯兰教,人口约2万人,主要居住在临夏州积石山县大河家镇大墩、梅坡、甘河滩三个村庄。

 

  据史料,13世纪初,元代蒙古军团横扫欧亚大陆时,在中亚诸国俘虏了大量信仰伊斯兰教的色目人工匠,这些人被组建成“探马赤军”,驻扎在青海同仁地区,“探马赤军”的这部分人大多数从事为军团打制铁器、刀器等手工艺。他们与当地蒙、汉、回、藏、土等各族人民相邻而居,互通共融,逐步形成了保安民族。后至清同治年间被迫举族迁徙,先到循化,又东迁过积石关,到大河家地区居住,至今仅140多年。

 

  迁至大河家后,因生活没有着落,保安族人只得依靠祖上传承下来的打刀技艺维持生计。他们开始用腰刀交换牧民的牛羊及其它的日常用品。从此,保安族人民用自己独特的冶铁技术打造的腰刀就和经济发展紧密相连。可以说,保安腰刀是整个民族赖以生存的技艺,“腰刀的历史就是民族的历史”。

 

  纯手工打制的“保安腰刀”,具有典雅精美、经久耐用等诸多特点。由于在加钢淬火,刀体修饰等方面的技术日渐精湛圆熟和多样化,“保安腰刀”的品种也得以不断增繁,相继出现了“什样锦”、“波日季”、“雅吾其”、“双落”、“满把”、“扁鞘”、“珠算刀”、“鱼刀”、“西瓜头”、“马头刀”等。

 

  “保安腰刀”上大都刻着五指并拢、指尖向上的“一把手”图案。它源自一个惨烈的故事:当年有位保安族刀匠技艺高超,声名远扬,但因不肯为坏人打刀,被砍去右手。从此,保安族刀匠在腰刀上刻凿了“一把手”的图案,来纪念这位铁骨铮铮的保安族刀匠。后来,这个图案被国家轻工业部定为“保安腰刀”出口的统一标志。

 

  2006年,保安族腰刀锻制技艺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马维雄的心愿

 

  在保安族地区广为流传着一句谚语叫做“陕家宝的鱼刀、马尕虎的腰刀”,其中的马尕虎就是马维雄的父亲,是当地非常有名的刀匠。马维雄家四代打刀,可以说是腰刀世家了。

 

  当时,腰刀的生产只限于家庭作坊,师承关系一般不出亲属,马尕虎也将自己的锻刀手艺传给了儿子。马维雄从十多岁就开始出入刀坊,学制腰刀。起初因为手脚笨拙,经常挨骂甚至挨打,但他不肯放弃,特别能吃苦、善参悟,技艺越来越老练。几年后,马尕虎将打刀的事业全盘交付给马维雄,而此时的马维雄技艺完全可与其父相媲美了。

 

  今年已63岁的马维雄最感到自豪的是,前两年在他的精心揣摩和研究下,和儿子一起再次打出了失传20多年的黄河流水纹折花刀。

 

  马维雄介绍说,一把普通的折花刀要用40片钢和40片铁,经过数千次的反复锻打之后才达到钢与铁的水乳交融,“折花刀的暗纹便是钢与铁融合的钢线,是锋利和坚韧的完美结合。”每一把“折花刀”刀身上的花纹独一无二的,且不可复制与重现。

 

  2009年,马维雄凭借其精湛的制刀技艺,成为仅有的2位国家级保安腰刀传承人之一。如今马维雄也把自己的制刀技艺传授给了儿子。父子二人经营的刀铺每年有8万-10万的收入,这在当地来说,算是不错的。

 

  谈及保安腰刀的传承和推广,马维雄介绍目前主要面临三个挑战:一是2008年国家对刀具严加管制以来,来当地旅游的游客因为难以携带托运,保安腰刀的销售受到一定影响;二是当地刀铺的腰刀质量也参差不齐,另外如何防锈一直是保安腰刀面临的技术难题;再就是随着机制刀的物美价廉,传统手工打制的保安腰刀也面临很大冲击。

 

  正是以上几点,保安腰刀的传承面临一些危机。马维雄介绍,鼎盛时期,大河家的刀铺有100多家,几乎家家都在做刀,这里的孩子都是在叮叮当当的铁锤敲打声中长大。但现在因为就业渠道增多,很多保安人不再打刀,而是外出务工或做生意,大河家镇上的刀铺也逐年减少,目前打得好的刀铺只剩十几家。

 

  由于缺乏具体的传承保护机制,传统腰刀手工艺后继乏人,加之一些颇有造诣的老刀匠相继谢世,许多独门绝艺得不到传承,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损失。

 

  当前,马维雄也正在积石山县政府的帮助下,试图建立保安腰刀研习所,让更多的保安人掌握这个技能。“相信我们的文化会一代代传下去。”(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鲁格亚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腰刀 保安族 正史

上一篇:“文明能够化解冲突”
下一篇:海南三亚回族的历史与现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