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方性礼》:四际分空图说
分享到:
2014-03-18 12:29:10 【来源:】 点击:
空中自地至天,有四际;近于地者,温际;上于温者,湿际;再上者,冷际;近天者,热际。四际。盖本风火水上四行之所结撰而有者也。四际之气,每自上而下,以为培育万物之功,从未有自下而上者也.温际之气;不行于湿际;冷际之气,不行于热际。温际属土,其气和平;湿际属水。其气稍凉;冷际属风,其气肃冽;热际属火,、其气炎热。、四标之气,皆万物之所仰藉,而因时各得以自正其性命者也。又甘。四标者,承天养地之胸膜也,如皮与肉之间,苟无网膜为之接引。则肉不能养皮,而皮亦不能为肉之卫矣。至于地中积阳之气,有时而上升也。有仅至于温际者,有过温际而至于湿际,至于冷际,至于热际者。其所升之高下不同,故而为尘、为雾、为云、为雨、为雹、为沙、为流星、为彗孛,有等等不一之形状矣。盖地中积阳之气,乃日所冲射而人者,其升而上之也,有浮游而上者,有直射而上者。其直射也,又有悠然而上者,有奋激而上者。其浮游而上者,仅至温际。气夹土者为尘,气单上者为雾,其直射而上者为云。云深人于湿际,则雨。云仅至于温际,则不雨。其直射也,悠然夹土而上者,为沙。此气不能尽至湿际,体重故也。其奋激而上者,直入冷际,冷则其气凝重为雹。其奋激而上者,力甚勇,如发矢掷弹,则直人于热际矣。热际,乃人之本位也,积阳之气。再遇火焚,化为火球而坠之,即为流星。此气当阳胜之旧乃有,故流星夏多于冬。若积阳之气烈甚.直上之力更勇,则能射入热际之尽,而近于天矣。近天,则此气为天气所吸,不得下坠,与天随行,为彗孛之类,必待久而渐消渐散,以至于无也。

      清源黑氏曰:“热际属人,冷际属风,热际当居冷际之下。曰温际属水。水火同居,则两相耗。而两不生。唯风间之,则水得以常润,而火因以常炽矣。观四行方位,火南水北,而气上间之,亦是其意,此足以见化物错综之妙。”



译文:

       从地到天之间的空中,分四际。离地近的为温际;温际上面为湿际;湿际上面为冷际;离天近的为热际。四标都是根据风。火、水、土四行的凝结。本自四行之数而分的。四际之气,都是从上面向下运动的,以起到培育万物的功用。从没有自下向上运动的现象。温际之气,不上升到湿际;冷际之气不上升到热际。温际属于土,它的气性和平;湿际属于水,它的气性稍凉;冷际嘱于风,它的气性肃冽;热际属于火,它的气性炎热。四际之气,万物无一不依靠它,而因不同的时令使自己的性命都得以周正的培养。还有一种说法说,四际是承天养地的弱膜,如皮与肉之间的那层薄膜。如果没有这层弱膜在皮肉之间连结,那么肉不能养皮,而皮也不能来保卫肉了。至于地内存积着阳气,有对上升的现象,它有仅到温际的,有过温际而到湿际的,也有到冷际、到热际的。它上升的高低不一致,所以变为尘、雾、云、雨、雹、沙、流星,彗孛等等不一的形状。那地中所积的阳气,是太阳冲射而人于地中的。它升而向上,有慢慢浮游而上的、有快速直射而上的。就直射而上讲,又有悠然而直上的,有奋激而直上的。浮游而上的,仅到温际,气中夹土的为尘埃;仅气独上的为雾。阳气直射而上的为云,云深入到湿际就会下雨。云仅到温际,就不会下雨。它直射而升的时候。如果属悠然夹士而上升的为沙。此气不会全部到达湿际,因为它载体太重。如属奋激而上的时候,就会直人冷际,冷则其气就会凝结,冻为冰雹。在它奋激而上时,如果力很大,犹如发箭掷弹一样,就会直人热际了、热际,那是火的本位所在。地上积阳之气再遇炎焚,就会化为火球向下坠落这就是流星。这种气到阳很盛的时候才有,所以流星夏天多于冬天。若积阳之气异常的猛烈,那直上的力度就会更加勇猛。这样就能射人热际的尽头而接近于天了、与天接近,那么此气就会被天所吸引,不能向下坠落,就与天随转,成为彗孛之类,一定要很长时间才能渐消散,直到一无所有。

    清源的黑鸣凤总结说:“热际属于火。冷际属于风。热际当居冷际之下 说温际属于水,水火同居就会互相消耗,两不相生。只有风能在它们两者之间,这样水得风就能常润,而火得风就能常燃了;察看四行的所在方位;火在南方,水在北方。而气和土在它们两者之间,这和上述的意思一样。这足见化育万物的错综之妙、”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上一篇:《天方性礼》:一贯洋溢图说
下一篇:《天方性礼》:七洲分地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