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阿拉伯教育发展:现状与问题
分享到:
2015-11-07 20:03:29 【来源:】 点击:



阿拉伯的教育发展过程

 

1
早期的阿拉伯教育

伊斯兰教兴起于 7 世纪的阿拉伯半岛,它不仅是简单意义上的宗教,更是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背景融入了穆斯林的生活当中。先知穆罕默德曾说:“那些离乡背井去追求知识的人,是在真主的大道上行走。”《古兰经》经文多次鼓励穆斯林要以学习来修身养性,而阿拉伯人的早期教育主要在库塔布和清真寺中进行。

 

库塔布意为受教育的场所,相当于我国的私塾,属初级学校。它的课程以传授古兰经为主, 学生们除了学习古兰经和书法外, 还要兼修圣训、语法、算术、诗歌等科目,以便加深对经文的理解。统治者和上层社会更注重宫廷教育。清真寺是阿拉伯人早期教育的另一重要场所, 它从产生之日起就是穆斯林民众宗教生活、社会生活和文化教育的中心。伊斯兰教兴起初期, 清真寺学习的内容主要为背诵古兰经和相关的宗教知识、礼仪。到了8 世纪,随着阿拉伯国家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发展, 清真寺开始承担起进行初、中、高三级教育的重任, 而且教学内容也逐渐分科,有的清真寺最终发展为著名的高等学府,如后来的艾兹哈尔清真寺是当时最大的教学机构。

 


格达的智慧宫

图片来源:alplatformmedia.com

 

随着社会的发展, 阿拉伯出现了专门的高等教育基地。公元830 年, 阿拉伯人在巴格达建立了智慧宫, 专供学者翻译研究以及进行高层教育所用。11 世纪, 阿拉伯世界第一所比较正规的宗教大学尼采米亚大学诞生了。图书馆亦在阿拉伯人的早期教育中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可以说,阿拉伯人的早期教育与伊斯兰教密不可分,伊斯兰教的浓厚宗教气息渗透了早期阿拉伯教育的每一方面。

 

2
中世界的衰落和西方教育制度的出现

在进入中世纪以后,阿拉伯文明受到了长达 4 个多世纪的奥斯曼帝国的统治,这使得整个阿拉伯本土的教育和文化发展都处于停滞状态。1798 年拿破仑入侵埃及,他在征服了埃及同时也震撼了陈腐落后的阿拉伯教育制度。之前的奥斯曼统治时期,虽然有一些东正教徒,将西式教育的火种放在了阿拉伯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但是法国人的到来才给阿拉伯带来了真正的现代科技,使得阿拉伯人第一次经历了一场属于自己的文化复兴。与之同时驾到的西方教育制度也在西方传教士的手中初具雏形,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

 


创立于1866年的贝鲁特美国大学

图片来源:wikipedia.org

 

到了十九世纪末期,以法国人为代表的天主教徒和以美国人为代表的新教徒已经在阿拉伯世界创建了一个比较完善的教育网络,其中以1866 年在贝鲁特兴建的美国叙利亚新教学院和 1875 年法国在贝鲁特创办的法国耶稣会大学等学校为代表的一批大学打破了对女子教育的限制,这些学校在当地享有较好的声誉,受到了当地民众的欢迎,为当地的教育改革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
战后阿拉伯国家第二次文化复兴

二战后,较早获得独立的阿拉伯国家在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如埃及、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等国家。但是此时的教育依然没有深入到百姓大众中,各国此时还是把“消灭文盲,普及教育”作为最迫切的任务。整体的教育水平较低。

 

二十世纪中期,阿拉伯各国纷纷取得独立,对本国教育给予极大期望。从整体上来看,这一阶段阿拉伯教育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其具体体现为规模迅速扩张,结构日趋复杂。但是相比非阿拉伯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高等教育的质量仍有差距。整体而言,教育对本国的社会发展虽有贡献,但是贡献不足。在上个世纪 90 年代末,从高校数量和学生人数两个指标来看,阿拉伯教育发展达到了顶峰。

 


阿拉伯女性的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

图片来源:网络

 

首先,在这一现象背后离不开政府支持。其次,独立后妇女入学比例的增长迅速。在阿拉伯世界,女性的长期弱势地位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同时也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形式趋于多样化和多层次化。学院、大学、研究生教育等多层次教育蓬勃发展。在阿拉伯世界大范围内上来讲,阿拉伯的高等教育获得了长足发展,阿拉伯的私立教育也在战后人口爆炸引起的学生生源数量激增的大背景下发展迅速。

 

阿拉伯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

 

阿拉伯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教育也存在着大量的问题。首先是各国教育发展非常不平衡,阿拉伯各国之间教育发展水平差异极大。其次是男女之间的不平衡,在传统习俗的影响下,阿拉伯的女子教育发展非常缓慢。虽然经过战后的一段时间的持续发展,仍有非常明显的发展不平衡的趋势。再次就是城乡教育资源的不平衡。高等教育资源多集中于少数大型城市,偏远地区高等教育资源非常匮乏。同时对于高校自身的发展面临以下问题。

 

高校缺失独立性

 

对绝大多数阿拉伯国家而言,政府对高等教育施行严格的控制政策,掌握着大学微观标准的设定权,包括课程设置、师资聘任等。在自主地位缺失的情况下,学术自由在阿拉伯大学内几乎被遗忘。阿联酋是阿拉伯世界中极少数以法律形式确认有限学术自由的国家之一,即使如此,阿联酋的大学中有 56%的教师认为他们没有享受到真正的学术自由或根本不知道有相关法律条文。

 

本土化特征不够明显

 

阿拉伯高校课程体系的本土特征少。高校普遍未设立负责大学课程事宜的机构,各国政府对高教的本土化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视不够,没有设置专职部门研究和确立课程目标以及配备监督人员。从而使阿拉伯高校的本土课程名目繁杂,内容大都游移于英式与法式之间,没有结合阿拉伯当地的情况,不能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此外,西方国家在阿拉伯开办的私立大学,在课程设置上自行其事,无视所在国的具体需求,从其毕业的阿拉伯学生无论在知识结构,还是文化观、人生价值观上都与本土社会格格不入,这也加重了课程混乱局面,拉大了学校与社会的距离。即使是一个国家,各大学的教学与研究表述语也不尽一致(主要是阿语、英语和法语),呈现一种混乱状况。这是阿拉伯国家高等教育所面临的另一个严峻问题。教学方法的西化也是近年来阿拉伯高等教育的一个明显特征,这实际上是课程、教学语言混乱的派生物。

 

专业与需求间的矛盾

 

拉伯国家高校的学科与专业彼此间的发展不平衡,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如文学、政治和法律长期居于主导地位。1996 年,本科的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学生的百分比高达 71.3%。由于本科教育是阿拉伯高等教育的主体。人文与社会科学的本科学生比重大大高于理工(包括医学、农学),本科毕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自然科学研究人员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而体现在就业市场上,便是人文与社会科学的毕业生长期供大于求,而理工科毕业生却供不应求。

 

教师聘任制度和培训制度松散

 

大多数阿拉伯国家对大学教师的任聘仅依据候选人的学历和职称,而人格魅力、创造力、课堂实践效果以及职业道德等重要参数未得到重视。应聘者只需将书面文件交给人事机构即可,连面试程序也被省略。这种松散的聘任制度让相当数量不合格教师走上了大学讲台。在许多阿拉伯国家,由于缺乏培训项目、相应的合作伙伴和完善的激励机制,教师的培训和进修几乎是空白。

 

毕业生质量

 

阿拉伯国家高校的人才培养环节中存在诸多问题。课程、教学法的过度西化和教学设施落后、师资建设乏力等问题和缺憾,大大降低了毕业生的质量。知识储备不足、缺乏研究和创新能力是阿拉伯国家高校毕业生最突出的两个特征。近年来,并没有多少迹象表明这两个弱点得到了改观,反而有进一步加深的趋势。

 

图片来源:arab-training.net

 

毕业生质量问题已成为阿拉伯高等教育推动本土社会发展的巨大障碍。与此相对应的是毕业生的高失业率,人文与社会科学专业毕业生失业的可能性更大。高校毕业生不仅未能成为高级人才,反而大量涌入失业者行列,进一步恶化了阿拉伯国家的失业问题。如点燃“MoLiHua”之火中的突尼斯自焚小贩便拥有相当高的学历,却依然在就业不景气的情况下,遇到了一系列的就业问题。

 

结语

 


提高阿拉伯国家教学质量计划

图片来源:alecso.org

 

我们不难发现阿拉伯国家的高等教育问题和中国当代教育出现的问题有诸多相似之处。同时,即便在现在阿拉伯高等教育中,也需要考虑到当地的宗教属性,努力推进宗教在阿拉伯高等教育中的合理发挥。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阿拉伯 教育发展 现状

上一篇:穆圣对伊斯兰“稳麦”的教育方针
下一篇:马来西亚穆斯林的教育实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