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忍让的穆斯林
分享到:
2016-01-13 12:09:48 【来源:】 点击:
      忍让是伊斯兰教的教义精神,要求每个穆斯林要以忍让宽容他人,克制自己,以此来获得两世吉庆。清高的安拉在《古兰经》中说:“你们当借坚忍和礼拜而求祐助。”(2:45)礼拜是伊斯兰教五大功修之一,在这里安拉把坚忍提在礼拜之前,由此可见坚忍在伊斯兰教中的重要性。伊斯兰教注重“忍”,推崇忍让,所以,忍让是穆斯林群众宗教功修的重要环节,是获得善报的重要因素,是接近真主的重要途径。

      在现实生活当中,做事难,做人更难。人非圣贤,都是凡夫,凡夫的心千变万化,凡夫的念头随境界转变,相处当然困难,唯一的原则就是忍让,要放宽自己的心量,学着能够忍能够让,避免一切事端的冲突和摩擦。坚守穆斯林的这个高尚美德,以此来获取安拉的喜悦。人与人之间本来就存在着不同的利益和矛盾,相互之间有时难免产生一些误解和分歧。如果处理不当就会酿成纠纷、冲突和伤害;如果处理得当便能相安无事,息事宁人,重修旧好,以至化干戈为玉帛。其中的关键在于双方都要学会必要的忍让。俗话说:“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这句话很有哲理,不失为经验之谈。但也有人觉得忍让是吃亏、受气、丢面子、懦弱的表现,因此一旦双方发生矛盾时,有些人却毫无忍让之心,妄自尊大,横行霸道、我行我素。稍有不顺,便暴跳如雷,互不相让,甚至连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也非要争个你高我低不可。因此常常由争吵到辱骂,以至拳脚相加、刀兵相见。其结果必然是两败俱伤,后悔莫及。有的人丧命只因一句话,有的人犯罪只为一口气。倘若早生忍让心,何苦遗恨到终生。常言道:“小不忍则乱大谋”。这是古代先哲对我们的谆谆教诲。想一想,在待人处世中,我们每个人几乎都做过由于忍让不够而导致因小失大的事。因此,不少人将“忍”字的大型条幅挂在墙上,还有人把各式各样带有“忍”字的工艺品摆在案头,以此来告诫人们。

      一、忍让是理智的表现。《古兰经》告诉我们“你应当以最优美的品行去对付恶劣的品行,那末,与你相仇者,忽然间会变得亲如密友。”(41:34)当双方发生矛盾和冲突时,特别是当个人的人身权利和经济利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有理智的人会保持清醒的头脑,对自己进行克制,耐心地讲道理,进行说服和规劝,及时化解矛盾;即使对方仍然蛮不讲理,我行我素,但也毋须恶语相加,更不要轻易地采取过激行为,不要“以牙还牙”、以非法手段对付不法行为,而是要有理智地忍让并依靠法律程序解决问题。大家都知道“六尺巷”的故事。清代康熙年间,安徽桐城一条巷内住着张、方两户人家,因地界不清,双方屡发争执。张姓人家有一亲戚张英是当朝文华殿大学士,听说后,以诗劝说亲戚忍让相处,诗曰:“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家见诗明理,后退三尺,以示不再相争。方姓人家得知后深受感动也效仿让出三尺,于是成了一条“六尺巷”的道。忍让使张、方两家的故事传为千古美谈。

      二、忍让是大度的表现。人的一生之中,会遇到许多不愉快的、磕磕碰碰的事情,有时甚至会感到很气愤,很窝火。此时此刻也最能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气质和风度。为此,穆圣为我们做出了许多典范,当先知遭受到族人的伤害时,他说:“祈求真主慈悯穆萨圣人,他曾遭受过比这更为严重的伤害,但他忍让了。”并且穆圣还给人们讲述过一位圣人的故事,当他的族人们打他、迫害他的时候,他说:“主啊,你恕绕我的族人们吧,他们是不明真理的。”当贵圣人遇到迫害时,他也向真主做了同样的祈祷。原谅他们的行为;为他们祈求恕饶;不但如此,还为他们辩护、开脱,认为他们犯罪是因为他们不明真理。在穆圣身上类似这样灿烂的范例举不胜举。忍让所得到的结果不是屈辱,而是来自真主的尊荣、喜悦、安宁以及人们的爱戴。

      忍让不仅是伊斯兰教所倡导的美德,而且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因此历史上那些在关键时刻能够以大局为重,忍让、制怒,以柔克刚者向来为人们所称道。战国时期廉颇与蔺相如将相和,西汉名将韩信的胯下之辱,而后统帅百万大军,战功卓著;司马迁忍着宫刑之辱,奋笔16年,写成了传世巨著《史记》,一直被世人传为佳话,真算得上“将军额上可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这确实是一种长者、大将风度、而气量狭小的人是难以做到的。古人的伟大与深刻,仅凭造就一“忍”字即可凸现。心头扎著刀,刀刃鲜血淋淋,其境遇与滋味,还用言说?

      二、忍让是一种美德。正如先知告诉我们:“忍让是一种美德”。它是圣贤的行为,是义者的品德,只有那些明智的人才能具有这一美德。穆圣的道德懿行为穆斯林树立了光辉的典范。昔日,穆圣不仅对穆斯林表现出了谦虚、自律,而且对于非穆斯林,甚至对敌人也表现出了宽容、忍让、善待的风度。在他光复圣地麦加的时候,对那些曾经加害于他的人们说:“你们都去吧!你们是自由的”。穆圣他们所表现出的宽容大度、襟怀坦白的气度,使众多的麦加人感到伊斯兰教的宽容。 对他人不持宽容、忍让心态应该是伊斯兰教所禁止的,属于恶德。对他人不宽容、不忍让就是侵犯他人的开端,是一种不明智的表现。伊斯兰教把抑制愤怒或临怒而不发列入赢得真主喜悦的敬畏者行列,并且是强者的表现。穆圣人曾说:“强者并不是大力士,而是临怒而能控制者”。有人曾请教圣人:请赐教我以忠告吧!圣人说:“别发怒”,这人反复要求几次,得到的回答仍然是“别发怒”。忍让是一个人的美德,是所有追求高尚道德的人们应该养成的良好习惯,正如《古兰经》云:“唯坚忍者,获此美德,唯有大福分者,获此美德。” (41∶35)。

      为人处世,只能进不能退,只能得不能失,吃不得半点亏,受不得半点气的做法,不仅是不切和实际的,也是十分有害的。忍让,实质上是一个人的思想修养、道德品质的表现。先知说:“忍让比蜜更甜,比麝香更香”。这句话充分的说明忍让给人们带来的益处是无限的。中国有句古话叫“和为贵”,“和气生财”。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交往,应该建立在互相谅解,互相帮助之上,而决不能强人所难,以邻为壑,勾心斗角。否则会一损俱损,两败俱伤,不仅对方得不到便宜,自己也要吃亏。更何况金钱、名利、地位都是身外之物,生不能带来,死不能带走,人生短暂,不必计较太多。

      四、忍让是生活感情的调节剂。如果彼此之间无度猜疑,说三道四,相互指责,事事处处都争胜好强,既是得到自我心理上的满足,也必定给他人带来感情上的一种伤害与隔膜,感情的网络也因此会闭塞许多!

      世人的“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极是至理名言,道出了“忍让”的内涵,忍让不是放弃,竞争不是忍让,多一点忍让,就会多一份快乐。忍让是一种高尚的风格、是给予、是奉献、是人生的一种智慧、是人与人之间良好关系的桥梁。正如安拉所说:  “真主是喜悦坚忍者的。”(3:146)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该忍的一定要忍,该让的一定要让。

      总之,忍让不仅使信士们在今世生活中能够获得成功,而且还能使其在后世获得重大的报酬,是两世吉庆、平安顺利的结晶。真主说: 

      “祝你们平安!这是你们因忍耐而得的报酬,后世的善果真优美。”(13:24)

      各位朵斯迪:忍让是一种自我心理素质的修养;忍让是一种人类社会进步的象征;忍让是一种精神文明的时尚。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让我们牢记古兰和圣训的教导,学会忍让,作出忍让,弘扬忍让精神,使我们的家庭、单位、社会皆因“忍让”而变的更加美好幸福!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忍让 穆斯林 一名

上一篇:马成海:谁是语言最美的人?
下一篇:思想侵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