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真
张维真,回族,甘肃临夏人。中国著名的穆斯林学者。 1963年生于甘肃临夏(河州)。 1982—1985年,在临夏外国语学校(原中阿学校)学习。 1986—1992年,学习于巴基斯坦国际伊大阿拉伯语言文学系。 1993—2004年,相继任教于甘肃临夏外国语校、广河外语职业学校等。 2004—2010年任纳家营伊斯兰文化学院院长。 2010年10月,任临夏外国语学校校长。
热门排行
张维真:“相敬如宾”的夫妻
分享到:
2016-01-04 16:05:19 【来源:】 点击:
      用“相敬如宾”描述夫妻恩爱,似觉不妥。对客人,不免要客套,寒喧,宾主分明,不可能知无不言。但夫妻不是宾主关系,无需太过客气;客气应该是对“外”而不是对“内”。

      一位朋友说,临夏夫妻相互劝食者,即如果夫妻中一人不吃了,另一个就要劝他在吃一点。虽然,作为礼仪之邦,临夏的许多礼节有其渊源,有其历史,不宜指摘。但夫妻之间“相敬如宾”就太见外了。“相敬如宾”的夫妻可以相敬,但无法相知;“相敬如宾”的夫妻,可以恭恭敬敬,客客气气,但无法肝胆相照,言无不尽。一个简单的例子:妻子不舒服了,可以对丈夫说,今天由你来洗碗,是恩爱夫妻的写照。而“相敬如宾”的夫妻看来,这是不近人情,甚至大逆不道。夫妻之间,喜怒哀乐,想说就说,是零距离的融入;夫妻之间,“相敬如宾”,刻意掩饰,就永远隔着一层帷幕。         

      有人说,我们两口从未红过脸,这出自一位临夏人,原不足奇,可我不相信这种天方夜谭。夫妻之间,偶尔拌嘴,磕磕碰碰,应该是人之常情。除非两人是哑巴,或家庭是一方极权的专制世界,哪有不吵架的?而且往往不是因为油盐酱醋,也不是人生哲学,而是因为一些可有可无的生活琐事而起“战争”!圣传记载,艾布·伯克尔看到圣妻阿伊莎对穆圣高声说话,于是大喝:“你竟敢对圣人高声?”并走过去想收拾自己的女儿,被穆圣硬是劝住了。艾布·伯克尔忿忿而去。穆圣对阿伊莎说:“今天假如不是我,你肯定挨揍!”艾布·伯克尔不放心又回来时,发现穆圣夫妻又其乐融融。这一历史场景,你不妨理解为穆圣与圣妻某种意义上的“吵架”。关键不是有没有“吵架”----“吵架”是人的社会常有的事----而是如何对待“吵架”,把“吵架”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限度,或把它化为增进爱情和亲情的因素,如以上穆圣与阿伊莎之间的所发生的事。另一个记载,也说明穆圣与圣妻也有“生气”的时候:穆圣对阿伊莎说,我知道你什么时候高兴,什么时候生气。阿伊莎问,何以见得?穆圣说,你高兴时会说“誓以穆罕默德的主”,你生气时会说“誓以易卜拉欣的主”。阿伊莎点头称是。         

     这是一个作为人间使者和先知的历史,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灵”的奇谈。这是一个充满人情味的家庭,既不是相敬如宾的宾主会面,也不是没有吵架的优雅外交。唯其如此,穆圣才堪称古兰经所说“期盼真主和后世者的楷模”。你看,以上故事,以及穆圣与阿伊莎赛跑,带阿伊莎观看阿比西尼亚人表演,让阿伊莎带小伙伴到家里玩,允许阿伊莎玩动物剪纸,与阿伊莎开玩笑,等等,不正说明,那是一种轻松自由、顺其自然的时代,而不是单一呆板、刻意矜持的生活?     ----瀚歌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张维真 相敬如宾

上一篇:张维真:为何要提倡中正?
下一篇:张维真:关照还是歧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