馈赠”一词,阿语为“海蒂耶”,又译“礼品”“赠品”。
“海蒂耶”一词在穆斯林的宗教生活中广为沿用,一般指穆斯林群众在聘请阿訇举行宗教仪式时给阿訇赠送的礼品,包括钱或物品。目的是为了给阿訇的宣教工作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也是对阿訇替主扬法,替圣传道神圣使命的认可与尊重。
“海蒂耶”是穆斯林之间进行情感交流和友好往来既直接简便又十分恰切的形式。既是每个穆斯林应享的权利也是应尽的义务。正如穆圣所言:“你们应重视礼上往来,因为礼品能冰释忌妒。”故,阿訇有权利接受穆斯林群众的“海蒂耶”,穆斯林群众也有权利接受阿訇的“海蒂耶”。而阿訇的“海蒂耶”则是导人于至善的圣教知识。
中国穆斯林先辈,摸索了千百年才形成了今天的阿訇保障体制。现在有人提出了一些极富幻觉的供养方式,让阿訇一边作生意一边当阿訇,对了,前段时间还听说什么当三八阿訇,八个小时宣教,八个小时做生意,八个小时睡觉。
有人现在一味地高喊“提高阿訇待遇”,却没有任何的实际行动,因为他们一直生活在幻想之中。但他们的实际行动却是致力于将阿訇生活保障阻断,让他们的老人看不起病,小孩上不起学。他们总是以点代面地例举个别较富裕阿訇的生活标准来劈头盖脸的一概而论,给人的印象是所有的阿訇都一样腐败,因为他们生活来源是一样的。这正是导致今天许多学子不愿当阿訇,许多阿訇为尊严而下海的真正原因所在。这是对伊斯兰最致命的打击。
曾有人说:“我们村的阿訇没有一点奉献精神,总是‘海蒂耶’、‘海蒂耶’的,一年下来不少弄钱”。我问:“你们清真寺每月给他发多少工资?”“他说:“一月二三百吧”我又说:“回头你儿子下学,让他跟阿訇念经吧,将来当阿訇一年下来也不少弄钱。”他赶紧摆手说:“俺不干那,俺一铺生意下来就好几万呢......”
当我们对阿訇品头论足、百般挑剔,甚至是指责时,让我们走近阿訇,触摸阿訇鲜为人知的一面,会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十年二十年的阿訇生涯,首先是责任大、负荷重、没有节假日、工资待遇低,仅仅能养家糊口,生活水平差;再者是精神压力大,为人师表,处处要严以律己,经常诚惶诚恐,一言一行都必须精密规范。而教胞却感动少,误解多。其次是阿訇忍耐多发泄少,对官、民、匪、霸、都得服务,热讽、冷嘲都得接受,平、庸、顽、愚都得应酬。再加上现在阿訇队伍混乱,奉献者少,享乐者多,结帮拉派,各抱地势,勾心斗角,唯我独尊,制造教派,攻击诽谤,欺哄教民。致使是非不分,真假不明。智者难以施展才华,庸者卖教求荣,坐享其成。
阿訇的工作--职业乎?事业乎?
阿訇的工作是事业不是职业,两者的区别是,职业在于索取,事业在于奉献。但奉献的前提解决他的后顾之忧,如果他整天想着孩子学费,父母医疗费的问题,他能够奉献吗?他索取有错吗?
教胞们啊!我们应该防止一种倾向:坐而论道求全责备!忘记了阿訇和我们一样有完全的需求,却担负着更大的任务!
上一篇:懂了
下一篇:我的外婆,一位穆斯林的归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