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和理性,是人性中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好比一个人需要一份用以糊口的工作,也需要一个让身心得到休息的家庭。
理想的工作,温馨的家庭,缺一不可。
即便是工作,何尝不需要情感。哪个同事会喜欢总是一本正经、毫无人情味的人?
即便是家庭,又何尝不需要理性的介入。关键问题的处理,大是大非的判断,总不能用绵绵缠意去解决吧?
情感与理性,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人类社会。
然而,许多时候,情感更为重要。
比如夫妻之间的矛盾,应该用理性消解,还是情感?我觉得主要还是情感。
君不见,一个微笑,一个善解人意的话语,一个哪怕是装出来的“哄一哄”的动作,其神奇的作用,是振振有词的据理争辩所望尘莫及的。
贾宝玉说,女儿是用水做的,其实人都是用水“做的”。古兰经说“他从水创造了一切生物。”(21:30)女人尤其如此。
女人总是需要哄,总是渴望“小鸟依人”。即使那些女强人们,也是这样。哪怕她明明知道那是“哄”,也不会拒绝。
一个精明强干的女人,和一个有点“傻”、有点可爱的女人,究竟哪一种更能博得丈夫的喜爱?当然可以见仁见智,但我以为是后者往往略胜一筹。
因为后者不会包办丈夫的一切,不会因为一些琐碎小事、鸡毛蒜皮而喋喋不休,给丈夫难堪。
男人都需要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不希望总是被人“监督”,哪怕是自己的爱人。女人也是。
夫妻之间有没有隐瞒了对方的隐私?我觉得是有的。对于过去的岁月,对于无损夫妻感情的个人隐私,夫妻双方都应包容,不去追究。一些事情,需要让时间去淡化,而不是让我们来解决。
世界由秘密组成:军事秘密,政治秘密,文化秘密,科学秘密,情感秘密,等等。个人隐私算是最隐蔽的一种秘密了。
一位新婚女性,请教一位学者,她丈夫总是喜欢追问:她以前的生活中爱过其他男人吗?说没爱过,就有对丈夫不忠之嫌;说爱过,恐怕丈夫不爱自己了。
学者回答,为了夫妻恩爱,你可以撒谎,说没爱过。同时我觉得,那位丈夫那样追问有失男子气质。男人的最高品质在于包容。
圣门弟子艾奈斯去做礼拜时,发现人们已经结束礼拜,正在返回,于是觉得不好意思,就躲到墙后,等人们走过了才出来。别人问他,为何这样“虚假”?他说,对人不害羞的人,对真主也不会害羞的。
隐私是一个人的正常权利,即使夫妇之间,也不例外。古兰经禁止的“侦探”,既包括一般人之间,也包括夫妻之间。
君不见,那些被夫妻中的一方聘用的“侦探”高手,那些为此提供现代信息技术的媒体,在挖空心思的“侦探”之后,何曾实现过和谐?
包容和豁达,化解许多问题;猜忌和狭隘,激化许多矛盾。
在家庭中,男人的绝招是会哄;女人的绝招是会撒娇。
男人的软肋是跟已经气急败坏的女人讲道理、辩是非;女人的弱点是对暴跳如雷的男人针锋相对,不停唠叨。
你知道吗,与其用一句“你从没有给我买过一件衣服”去刺痛男人的心,不如给他狠狠的一拳:“你再说一句?看我怎么收拾你!”
情感方面,外国女孩直率:我爱你!中国女孩含蓄:讨厌!哪个更有修辞?更有魅力?夫妻之间,何尝不可以用含蓄而不是呆板的方式,表达彼此的爱意?
先知(愿主福安之)知道阿伊莎活泼开朗,于是根据她的性格对待她:让她用纸剪出马和其他动物;和她一起赛跑;带她去看阿比西尼亚人的表演,等等。
而曾几何时,我们的一些弟兄把“大男子主义”当成教门,把“打倒的媳妇揉倒的面”等传统文化当成夫妻相处的“哲学”。岂不是悲剧?
有人说,好男人娶不到好女人,好女人嫁不到好男人;而好男人与好女人结合也未必幸福。这句话,我只同意一半。
关键是对“好”的定位。
如果把好男人定义为强人,好女人定义为精明女人,那么,这样的“强强联合”确实未必幸福。
一个作为强人的男人,往往需要的不是同样是强人的女人,他需要的是能给他带来温馨的女人,哪怕这个女人没有过多的才能。
一个不懂烹调,却能博得男人欢心的女人,为了表达对男人的体贴,特意为男人做了一道菜。那个男人吃了一口咸味过重、还不乏焦味的菜,笑了:我从你这里需要的不是这个,你的强项也不是这个!
一个越是要强的男人,往往内心很脆弱。在“强人”的背后,往往是一颗脆弱的心。
哪怕那些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回到家里,往往又想反过来“小鸟依人”,从爱人那里得到在政治、军事和文化中无法得到的温情。
他们需要的不是女强人,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女人。
撒切尔夫人在频繁的政治生活之余,不忘记给自己的丈夫做一道菜。她一定搞懂了夫妻生活的真谛。
一个从事学术文化的人,阅读、查找、考证、对比、思考、撰写,与情感几近划清了界限,度过忙忙碌碌的一天,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里,他需要的是爱人温情的笑容,一杯融入爱意的热茶。而不是再去倾听一些没完没了的唠叨,喋喋不休的抱怨。
一般来说,女人对男人是小鸟依人,希望被男人呵护,被男人永远宠着。因而,女人幸福地靠在男人宽大的肩膀上,成为她永恒的憧憬。
然而,男人有时候何尝不需要被女人宠着,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偎依在女人那里,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小孩,尽情享受被宠、被爱、被抚的感觉?
圣门弟子罕索来觉得自己在家的时候,截然不同于跟先知在一起的时候。我想,他一定享受了妻子、儿女的那份与严肃生活迥然不同的温馨。
一个出色的女人,往往不一定是才能出众的女人,而是懂得体贴、懂得怎样才能博得丈夫欢心的女人。她们往往很“傻”,“傻”得不去侵犯属于丈夫的权利,“傻”得不去干预属于丈夫的空间,“傻”得不去过分追究由于丈夫的“邋遢”而被弄脏了的客厅“案件”。
善于料理家务,固然是一个女人难得的素质,但比这更重要的是,她懂得自己丈夫的心,知道他喜欢怎样的女人,不喜欢怎样的女人。
即使不能完全改变自己,也不会一味地与丈夫的意愿对着干,说什么我就这样了,你看着办!危机由此产生。
先知把礼拜和女人作为今世的两大快事。前者关乎精神生活,后者关乎情感生活。
一个事业上很成功的男人,如果没有一个体贴自己、懂得自己的女人站在背后,难免留下一生的遗憾。这个遗憾时而会发酵,影响事业的完美。据说,毛泽东很羡慕刘少奇夫妇的温馨生活,对自己与江青的不睦不无感慨。
中国人喜欢用“男耕女织”来形容和谐的夫妻生活,恰如其分。
“耕”需要力量,“织”需要技巧,形象地勾勒出一幅和谐、温馨的生活美景。
只要有人为的分工不合理,只要有喧闹的都市生活带给人的烦恼和浮躁,就会有人们对“男耕女织”的向往。
上世纪80年代走红、在美国闯荡多年、婚姻屡屡受挫的影星陈冲,在一家杂志撰文,渴望有一个温馨的家,丈夫在拖地,自己在沙发上织毛衣……无不透射出女人内心深处的愿景。
男人处理家庭矛盾的艺术是“会哄”,个别读者把它误解为对妻“隐瞒”和“欺骗”,以掩盖自己的“隐私”。因此有必要为“会哄”正名。
这是一个调侃的词语,本可以用“抚慰”、“宠爱”等表述,但目前这个词已经流行于年轻人之间,于是采用含义丰富的“哄”,将“宠爱”等取而代之。这是个生活化了的词语,与“哄骗”和“欺骗”是两回事。
许多时候,女人明知自己犯了错误,应该受到批评,却也不希望男人批评,更不希望指责,而是希望男人哄一哄自己,哪怕男人可以理直气壮地给予批评也罢。她的理由似乎堂堂正正:她心里也不好受!
犯了错误,遭遇不测,起了冲突,受了委屈,都需要“哄”。
“哄”是润滑剂,是春风化雨,是润物细无声般的力量。因此,哪怕女人知道男人在违心地哄她,她也愿意。而且,当男人对她说“大道理”时,她往往会说,你就不能哄哄我吗?
真正的男人,能屈能伸,不仅会哄,而且发生“战争”后敢于首先提出“和谈”,甚至首先用“哄”的艺术向爱人“道歉”,即使自己完全正确、妻子完全错误。
作为男人,“讲道理”不如选择时间和场合去“谈心”。“讲道理”主要是理性的介入,而“谈心”主要是情感的投入。在家庭这个特殊的港湾,“情”的分量往往重于“理”。
我想,哲学家勒庞所说“情感与理性的较量中从未失手”,如果应用于夫妻之间、家庭生活,也许更为准确。
即便“谈心”,也是在心平气和的时候,而不是在发生激烈冲突的时候。这个时候,“哄”的作用神奇而特效。
不善语言者,不妨用蕴含爱意的动作去“哄”。“哄”应该是“言”或“行”,或“言”与“行”的结合。视每个男人的具体性格而定。
遇到家庭问题乃至婚姻危机,是采取“寸土必争”乃至武力的方式,以显示“男子汉”的形象呢,还是采取“哄”的艺术,和风细雨的方式,化解矛盾,从而显示真正男子汉的“大将风度”?是考验一个男人是否成熟的标志。
曾几何时,古兰经的那句庄严言辞,在传统思维定势里成了“男人是降管女人的。”虽然这在目前只限于口头讲经意义,但它把男人与女人的关系对立化,或把男女的关系视为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直接误导着惯于传统思维的一些穆斯林。
于是,制服而不是融和,武力而不是和谐,暴怒而不是善待,成了“男子汉”的标签。
不朽的马坚,把那句古兰经译为“男人是维护女人的。”(4:34)英雄所见略同,埃及的学者和智者穆罕默德·谢尔拉威,从词源去追溯古兰经的原有含义:“格瓦迈”(被传统译法译为“降管”、马坚译为“维护”)原意是“站立”。如果有一男一女,只有一个凳子,那么理应让女人坐着,男人站着。因为男人有能力而且有义务保护女人。
夫妻吵架,甚至决定不理对方时,谁理应主动讲和?是男人,而不是女人。
因为女人可以小气,男人不可以;女人可以计较,男人不可以;女人可以赌气,男人不可以。君不见,男人的魅力正在于大气,大度,能屈能伸?
先知(愿主福安之)说:“大力士不算英雄,生气时克制自己的人才算英雄。”一代大师安萨里对真正男人的描述是:不仅不去伤害妻子,而且能够容忍来自妻子的伤害。
在被激怒时不生气,以克制和智慧息事宁人者,在广河和临夏被称为“狠人”(即有本事的人、英雄)。夫妻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何尝不需要男人拿出“狠人”的气概,用智慧而不是武力去春风化雨?
社会上,特别是穆斯林那里,有一种不成文的习俗:在说亲时,首先征得男方的同意,然后再去问女方。何也?为了尊重女方,给女方面子。
因为先问男方,如果不同意,不必问女方;如果男方同意,再问女方,女方同意则皆大欢喜,如果不同意,有失面子的是男方,不是女方。而如果这个次序颠倒过来,就会让女方没面子。因此,保住女方面子,是其智慧所在。
闹了矛盾,男人采取主动,去和解,去道歉,去抚慰,去弥合。
妻子一气之下去了娘家,男人主动去叫,去周旋,去解决,去给女人下台的机会,岂不是男人的本分?
让着女人,宠着女人,呵护女人,心疼女人,不正是古兰经原文所含“自己站而让女人坐着”吗?不正是圣训“最好的人是最能善待家眷的人”所指吗?
夫妻之间,情感的作用所向披靡,不可替代。
无怪乎先知(愿主福安之)的生活中,诸如下面这样的故事俯拾皆是:
先知(愿主福安之)对阿伊莎(愿主喜之)说:“我知道你什么时候高兴,什么时候不高兴。”阿伊莎问:“你说说看。”先知说:“你高兴时会说‘誓以穆罕默德的主’,你不高兴时会说‘誓以易卜拉欣的主’。”阿依莎高兴地说:“是呀,没错!”
先知看到阿伊莎在玩剪纸,就问她:“你剪的马怎么会有翅膀呢?”阿伊莎说:“你不是说过先知苏来曼的马有翅膀吗?”先知听后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