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喜迎二十大,翰墨中华情《恬源秋实》马思远收藏、个人书画作品集发行仪式在夏都西宁开元饭店举行。来自省桓社会各界人士及马思远先生亲朋好友百余人参加发行仪式,青海省政协常委、西宁市政协副主席、青海省伊协会长、西宁东关清真大寺教长马跃祥阿訇出席发行仪式,青海省文联原主席马有义和青海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刘建平分别在发行仪式上代表嘉宾讲话,发行仪式由青海省民族书画家协会主席马国良先生主持。[详细]
  • 2022年2月4日,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北京开幕,五大全国性宗教团体负责人专门为本刊送来他们创作的热情洋溢的墨宝贺词,抒发广大宗教界人士对北京冬奥会的祝福之情,表达宗教界人士同全国人民一道,携起手来满怀信心,一起向未来的共同心声!微言宗教特选取全国宗教界为冬奥会所创作的书法作品,以飨读者。[详细]
  • 吴福春,回族,1957年生于河北沧州市孟村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现任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陕西名人书画院副院长。深受海内外收藏家的喜爱,自幼好书,入墨池临为书三十多年。他师习颜欧,又追“二王”,杂糅主贴,尤其喜欢《兰亭》《圣教》等贴,用工精勤。对《圣教》百临不厌,反复揣摩,认真意悟,博观别取并受教雷珍民老师,受益匪浅。对书法艺术如醉如痴的他在师古中寻找自己书法之路,终于在行、楷书上有了成就,其小楷享誉三秦书坛。作品入展多次国家级展览,获得日本举办的第37界国际书道大赛三等奖。[详细]
  • 拜珠,经名叫“台思比哈”,本意为“赞主清净”,是穆斯林做礼拜之后念99赞用以计数的。先知时代没有专用的计数工具,圣训记载,当时穆斯林是用手指指节计数的,不知从何时有了这种珠串式的台思比哈。有人说,是受佛珠的影响,于是有人弃用这种珠串,改用手指计数,以求纯粹正宗,这都无可厚非,但不要否定这种珠串式的台思比哈,因为“工具”永远是“目的”的奴婢。[详细]
  • 2012年11月5日至11月8日青海回族研究会书画院副院长石良友先生随青海省书法家协会交流展团,赴韩国仁川、首尔、大邱等城市,参加中韩书法作品韩国交流展,并与韩国书法名家共同参加了一系列书法艺术交流活动。作品颇受好评,一展穆斯林书法家的风采。[详细]
  • 沙雨农,回族。现为青海省书法家协会理事、青海省文史馆特邀研究员、 全国铁路书法家协会理事等。师从青海省著名书法家莫如志先生,潜心学习泰山经石峪及于右任先生草书,勤临众贴。多幅作品选入西宁市重点旅游景区、中学校园入刻碑廊及匾额,并在西宁、格尔木举办个人书法作品展。其书法作品和艺术成就在《青海日报》《书法报》《中国书画报》、《中国铁路文艺》等多家报刊杂志发表,青海电视台、青藏铁路电视台均专题报道了他的书法艺术成就。作品及艺术成就入编《青海省文艺家传略》等多部书典。2015年进修于中国书协举办的“西部书法研修班”,并荣获优秀奖。
  • 用心灵之笔描绘纯净的精神世界——观马兰灵个人书画展有感
  • 但是在城市的游历中,不是我们每个人都有机会见着些奇异的人,我担心我第二次遇不到像他一样的人ー一曾经在一个建筑工地打工的画家一马研科先生。他是青海省化隆县人,成长于滚滚东流的黄河北岸,著名的黄河“洄旋地”一群科。考古挖掘证明,这是一片具有古老文明的土地,那些默默无闻的古老画家和工匠把种文明留给这方子孙。争气的子孙也继承了古老辉煌的灿烂文化,他们趁着中华民族国力强盛之机,发挥自己的艺术才华,为化隆也为青海这片古老的土地增添了新的名片。马研科先生的艺术事业应运而生,在河湟谷地,在群山万壑的黄河上游,熠熠生辉,犹如北斗七星,引领民间文化艺术事业走向成熟与复兴。
  • 生活是收藏的灵感之源,另一面,收藏也是生活的情感寄托。为了收藏我和我们的祖辈们也付梓过,总算没有白费,通过改革开放四十年国家利好政策,一点一滴,一分一物,才有今天之成就,我们没有按照收藏的艺术逻辑,也没有按照国有博物馆年编的时间线索去陈例和展示,只是通过,“随情,颂情,藏情”而呈现给大家,希望借此能让观众体会到收藏之中的各样情感。相比于这些件件藏品和家国情怀,个人的沧桑岁月,酸甜苦辣,都只是匆匆一瞥,相信,滳水无辉,懂得的人自然会懂。
  • “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横跨亚欧大陆的古代商贸通道,同时也是古代从神秘富庶的东方到遥远的西方各国之间经济政治文化的交流之路,同样也是世界各国文明的交流碰撞融合之路,还曾经是一条彰显华夏民族的辉煌之路和强国之路。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发展,“丝绸之路”早已成为了一个历史名词,但是在人类历史上,它对世界文明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却是不可磨灭的。
  • 《青海省书画收藏家协会》参观丝路文化艺术博物馆。4月13日一大早天空中下起了蒙蒙细雨,这也未能阻挡对文化艺术深深崇拜者们的脚步,他们就是来自我省书画收藏家协会的代表们。“丝路文化艺术博物馆”是马馆长及父辈几代人默默耕耘,辛劳收藏之所得,纯属免费参观和对外公益。“丝绸之路”早已成为了一个历史名词,但在人类历史上,它对世界文明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却是不可磨灭的。
  • 青海省书画家通讯录
  • 2016年12月26日,由中国文化魂网、中国文化魂书画研究院主办,“国魂杯”“倾铸民族复兴梦、大写中华新兰亭”全国书画展在十三朝古都西安评选揭晓。本次全国书画展共收到全国各地及海外21224位作者的34310件书画作品。覆盖近30多个省市自治区 内容、题材和表现形式都很全面,书法有楷书、行书、草书、隶书、篆书,美术作品有油画、国画、水彩、漫画、版画、写意、工笔、山水等。从作者情况来看,既有著作等身的书画艺术大家,也有正在书画艺术道路上摸索前进的后起之秀;既有大中专院校、研究机构从事书画艺术研究和创作的专业人士,也有闲暇之余默默耕耘的“游击队”。经过艺术评审委员会公平、公正、客观的评审,共评选出一、二、三等奖50件、优秀奖310件、入围作品218件。其中年龄最长的作者有96岁,年龄最小的13岁,中国书法
  • 马研科先生1976年创作“银河腾空舞”版画,同年在“青海美术展”中展出,该版画与“乳母风姿”版画在1984年由宁夏博物馆征集的《回族文物》中收藏,1985年4月在“全国回族地方区域书法展”中,他创作的四条幅(隶书)获奖并被收藏。1985年书法作品“雄狮醒”在“青海首届书画作品展”中获奖,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艺术市场研究中心收藏。并任该中心创作委员、书画师。80年入中国美术家协会青海省分会会员。
  • 1976年,27岁的马研科参加考试后被湖南美术大学录取,但由于家庭、经济等方面因素的制约,他只好将那份录取 通知书永久珍藏了起来。对马研科来说,失去上大学的机会是他这辈子最大的遗憾,但他没有放弃对艺术的追求。多年来,他致力于从名家名画名帖中汲取营养,学习篆刻技艺;与民间画匠交流,他的书画技艺有了很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