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传奇3000年:37次被征服8次毁于战火
分享到:
2010-03-27 18:48:36 【来源:《环球人物》杂志】 点击:
  公元前586年,巴比伦军队攻占耶路撒冷,第一圣殿被毁。后来,犹太人两度重修圣殿,但公元70年,罗马帝国将领提多攻下耶路撒冷后焚烧了圣殿,只留下西边一段殿墙,故称西墙。相传罗马人放火烧圣殿时,有6位天使下凡,坐在西墙下失声大哭,泪水渗入石缝,使这段墙更加坚固。罗马统治时期,除每年哀悼圣殿被毁的那一天外,犹太人一概不得进入耶路撒冷。许多世纪以来,犹太教徒来到这里面壁祈祷,每当追忆历史上圣殿被毁、犹太人被迫四处流亡,便不禁悲从中来,嚎啕大哭一场,“哭墙”因此得名。

  “哭墙”长约52米,高19米,由27层巨大的大理石块砌成,由于距伊斯兰教圣地仅一墙之隔,曾发生多起冲突事件,因而“哭墙”由军警负责把守。

  如今,“哭墙”下犹太人做礼拜的情景,已成为耶路撒冷的一大景观。“哭墙”前有一道铁栏杆将广场隔为两半,男女教民分开祈祷,男左女右。祈祷时人们面向“哭墙”,个个全身心投入,目不斜视。他们手持经卷,口中念念有词,身子有节奏地前后摇晃。有些年老的犹太人手扶“哭墙”,悲恸不已,涕泪交流。一些犹太人则边口颂祷词,边将写下各种愿望的纸条揉成一团,塞进墙壁上的缝隙中。日积月累,“哭墙”低处的墙缝里,早已塞满了小纸条。

  尽管耶路撒冷屡遭劫难,但那段残存的西墙仍旧存在。犹太教徒坚信,这是因为他们信奉的耶和华没有离开圣殿,大卫王仍在守护着他们。因而每逢安息日,尤其在犹太逾越节、新年和赎罪日,犹太教徒便云集“哭墙”,举行宗教仪式,忏悔祈祷。

  未获《环球人物》杂志事先书面许可,任何媒体不得转载《环球人物》杂志图片及文字内容,违者《环球人物》杂志将追究其侵权责任。

 耶稣“受难之路”

  对于全世界的基督教徒来说,耶路撒冷的多洛罗萨路意义非凡,因为这里就是耶稣的“受难之路”。

  据《新约圣经》记载,耶稣30岁时开始在巴勒斯坦一带广收门徒,传播新教义。他的这一活动受到罗马帝国统治者及犹太教上层的反对和打击。经过巧妙周旋,耶稣在公元30年带领门徒进入耶路撒冷。但由于门徒犹大出卖,耶稣在耶路撒冷郊外的客西马尼园被捕。据说,耶稣被罗马总督彼拉多判处死刑后,就是沿着多洛罗萨路一步步艰难地走向耶路撒冷西北部的刑场。他忍受着罗马士兵的鞭笞和无知民众的嘲笑,背负着沉重的十字架,步履蹒跚,跌倒了,爬起来,又跌倒,再爬起来……从受审地到罗马总督彼拉多下令将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的“哥尔哥达”高地,耶稣走过的路也便因此被称为“受难之路”。

  “受难之路”实际并不长,全程共有14站,其中的最后5站在圣墓大教堂内。

  圣墓大教堂,又称“复活教堂”,是在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遇害、下葬并复活的地方建起的教堂,被世界基督教徒视为最神圣的参拜处之一。公元326年,拜占庭帝国皇帝君士坦丁一世的母亲海伦娜巡游此地后,君士坦丁一世下令在此处修建一座长方形的教堂,工程历时9年。然而,圣墓大教堂先后被波斯人和埃及人摧毁,直到公元1149年才由十字军重建。

  走在圣墓大教堂里,殿中石柱纵横,圣龛庄严凝重。进门后,记者看到的第一处圣迹就是膏油石。据称,耶稣被人从十字架上抬下来后,就躺在这块石板上,他的鲜血渗入了石缝,把石板染成了红色。如今的石板看上去仍像是真有血迹渗透进石纹里。许多基督教徒一进门便跪倒在石板前,不停地抚摸、亲吻着,日久天长,石板变得格外光滑。

  再往里走,记者看到一块约15米高的巨石,名为骷髅地,因其外观酷似骷髅而得名。传说耶稣就是在这里被钉上十字架的。沿着石梯爬上去,山上有两个教堂,在竖起十字架之处修建的那座,属于希腊正教;在耶稣被钉上十字架之处建起的教堂,属于罗马天主教。

  每年从耶稣受难日的星期五直到复活节后,来自世界各地的基督教徒都要抬着庞大的十字架,循着耶稣“受难之路”,一直走到圣墓大教堂,感受耶稣为人类所蒙受的苦难。

 穆罕默德“登霄”之地

  走在耶路撒冷,不论你从哪个角度,都能看到一个金黄色的大圆顶,在耀眼的阳光下熠熠生辉,这就是穆斯林的圣地——岩石圆顶清真寺。而在不远处,与它遥相呼应的另一个圆顶便是伊斯兰教中仅次于麦加天房和麦地那先知寺的第三大清真寺——阿克萨清真寺。

  岩石圆顶清真寺,始建于公元691年,是迄今保存最完好、最为重要的伊斯兰早期建筑杰作。取名“岩石”是因为寺里供奉着一块长17.7米、宽13.5米、高1.2米的巨石。据《古兰经》记载,一天,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受安拉启示,深夜突然从圣城麦加骑着名叫“巴拉克”的神马来到耶路撒冷。在天使吉伯利的陪同下,穆罕默德在一块岩石上登九霄,遨游七重天,见到了古代先知,接受安拉的“天启”后于次日拂晓返回麦加。穆罕默德登天时脚踏的巨石,因而被穆斯林视为圣石,认为它与麦加天房中的玄石同样神圣。

  据史料记载,为了纪念和缅怀先知穆罕默德的“登霄”之举,统治耶路撒冷的马立克哈里发,便在圣石周围修建了这座圆顶清真寺。据说,迄今巨石上还留有先知穆罕默德的脚印和天使吉伯利在穆罕默德“登霄”时抓稳岩石的手印。在巨石上,记者还看到一个小小的方洞,据当地穆斯林说,那叫做“魂井”,据说祈祷者可每周两次在这里遇见亡者的灵魂。

  为穆罕默德而建的岩石圆顶清真寺历尽了劫难。公元1033年,一场地震将其毁坏,但很快就被修复起来。而欧洲十字军东征,攻克耶路撒冷后,圆顶清真寺遭到洗劫并被改造为一座教堂,欧洲人用大理石盖住了穆斯林神圣的“岩石”,并在上面建了一座祭坛。公元1187年,萨拉丁收复了耶路撒冷,清真寺才重新回到穆斯林手中。

  如今的岩石圆顶清真寺顶部是一个直径22米的巨大镀金圆顶。圆顶下部由精雕细刻的玉石砌成,上部用成千上万上了彩釉的陶块,拼贴出苍古遒劲的《古兰经》经文,一派金碧辉煌。

  距离岩石圆顶清真寺不远的阿克萨清真寺,始建于公元705年,也是为纪念先知穆罕默德而建。据说,先知穆罕默德从千里之外的圣城麦加夜行前来,这里是他走过的路程中最远的,因此,阿克萨清真寺又叫“远寺”。这座历时14年才建成的清真寺,是耶路撒冷最大的清真寺。它东西长68.5米,南北宽54.5米,全寺由280根石柱支撑,银色圆顶高达19米。尽管历经岁月侵蚀,却仍巍峨肃穆。

  如今,阿克萨清真寺里每天都要举行5次礼拜仪式。无数的穆斯林在这神圣的地方按时完成他们的宗教义务,而世界其他地方的穆斯林也都把能在这里做上一次礼拜、追忆先知穆罕默德,视为一生中莫大的幸事。

责任编辑 艾德华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耶路撒冷 战火 传奇

上一篇:美国的媒体制度是耻辱的根源
下一篇:关于古典伊斯兰世界的沉思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