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在“报坛奇才”席文举的领导下,用策划意识掀起了报坛的都市报旋风,创下了年广告收入逾2亿元的辉煌战果。其实,多年来,少数民族报业的发展走不出一条坦途,有客观上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制约,但归根到底,还是人的因素。参见白润生:《中国新闻通史纲要(修订本)》,601页,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
荣获“2004中国报业年度人物”称号的新疆经济报系社长苏继赏在做客“新华访谈”时曾经说:“我们的劣势是什么?我们的劣势就是人才上处于劣势,办报水平上处于劣势。” 民族报刊在人才方面面临着很多困难与挑战:计划经济下的人才配置与管理机制、人才结构、人才素质、人才观念、人才的继续培养,还有令人痛心疾首的人才流失问题等等。
创新永远是传媒业的生存法则,民族报刊要解决上述问题,在全国报刊业中博得一席之地,就必须拿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的办法。一方面,高薪引进人才,另一方面,要注意人才的“自养自用”,为自己的发展奠定根基,储备后续力量。《新疆日报》和《新疆经济报》分别与两所重点院校合作联办新闻与传播学院,开创了新疆新闻媒体与高校联合办学,培养“适销对路”新闻人才的先河,参见胡锦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闻事业概况》,229页,载《中国新闻年鉴》(2004)。这对于培养民族新闻工作者,发展壮大民族新闻事业不失为良策。
本文是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合作研究课题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发展战略研究”的子课题成果。
作者:白润生,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马明辉,高级讲师,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05级新闻学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哈 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