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穆斯林大事年编(1919-2000)
分享到:
2011-09-16 19:11:22 【来源:穆斯林】 点击:

1929年:北京文殿阁书庄发行在华的英国传教士伊斯哈格•梅逊用英文编纂的中国伊斯兰文献类工具书《中国回教书目》。全书共收集了自明末清初至民国25年,在中国刊印出版的伊斯兰教文献、刊物318种。
1929年:由北平各大中学校回民学生联合会发起组织的中国现代穆斯林民间文化团体“北平伊斯兰学友会”在北平成立。该会宗旨是:“联络感情,砥砺学行,发扬教义”。1923年改组为“中国回族青年会”。1934年停止活动。
1929年:中华书局排印出版康熙年间刘智所著伊斯兰教哲学著作《天方性理》一书。
1929年:云南第一所回民现代中等学校“云南明德中学”由云南回教促进会和振学社创办于昆明。
1929年:马福祥出资重印同治年间马复初所著伊斯兰教义学著作《醒世箴》一书。该书与《大化总归》、《四典要会》被合编重印成一册,由北平牛街清真书报社刊行。
1929年:中国香港地区穆斯林文化教育及福利事业社团“香港中华回教博爱社”在香港正式成立。该社团1918年获香港政府批准立案注册,1927年正式完成社团注册手续。地址设在湾仔陈东里7号。
1930~1940
1930年9月:中共武昌市白沙洲区委组织部部长、代区委书记马世茂(回)同志被反动派秘密杀害于武昌市。
1930年:追求学会编译的“宗教小丛书”系列《和平的宗教》、《问答》、《穆斯林的祈祷》三本书,由北平牛街清真书报社出版。
1930年:冯攸译《中国阿拉伯海上交通史》一书,由商务印书馆初版刊行。该书原名为《提举市舶西域人蒲寿庚之事迹》,作者是日本文学博士桑原鹭藏。民国4年曾连载东京帝国史学会办的《史学杂志》上,后辑为一书,由上海东亚研究会刊行。冯攸的汉文版本内容分为五章:第一章,论述蕃汉通商大势;第二章,论述蕃客侨居中国的状况;第三章,论述蒲寿庚的先世;第四章,论述蒲寿庚之仕宋与降元;第五章,论述蒲寿庚之仕元及其亲族。该书正文约130000字。
1930年:中国伊斯兰教宗教文化类刊物《穆士林》创刊于香港。该刊物由广东穆士林书报社主办,社址设在香港下环港仔道陈东里7号。季刊。
1931年1月:中国伊斯兰教宗教知识类刊物《穆民》创刊于广州。该刊物由广州小东营回教礼拜堂“穆民月报社”主办,社址设在广州小北湛家二巷六号,陈焕文任主编。月刊。至1931年12月停刊,共约出版10期。
1931年1月:中国伊斯兰教学术性文化刊物《伊斯兰学生》创刊于上海。该刊物由上海伊斯兰经学研究社主办,社址设在上海青莲街222号,金志宴任主任编辑。不定期出版,所刊文章以上海伊斯兰师范学校学生作品为主。至1935年8月停刊,共刊出5期。
1931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先遣总队总队长金孚光(回)在湖北宣化店一带奉命反国民党围剿中,中弹身亡。
1931年3月:姬觉弥等人译《古兰经》汉文文言体全译本《汉译古兰经》一书,由上海爱俪园广仓学宭初版刊行。因广仓学宭系英籍犹太人欧司爱•哈同资助所办,该《古兰经》译本被称为“哈同本”,但又因姬觉弥为其总纂人,习惯上称此译本为“姬觉弥本”。李廷相、薛天辉两位穆斯林学者担任了该译本的阿拉伯文参证。全书分装为八册,第一册为序言,另七册为正文,共约190000字。
1931年4月5日:回族反帝爱国运动先进分子、中共山东省委委员、青岛市委常委兼宣传部部长郭隆真同志被韩复榘杀害于东。
1931年5月15日:中国伊斯兰教综合性文化刊物《正道》创刊于北平。该刊物由北平追求学会主办,北平牛街清真书报社负责印行。初为月刊,后改为半月刊。刊至4卷19期时停刊,1946年11月复刊,遂又停刊。
1931年6月:王静斋阿訇编译伊斯兰教法学著作《选译祥解伟嘎业》一书,由天津伊光报社初版刊行。该书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全面地用汉文介绍伊斯兰教法的教法学著作,是译者在任哈尔滨东寺教长期间,以中国伊斯兰教经堂教育法律教材《伟嘎业注解》为蓝本,参考各种古兰经注,分门别类,择要选辑而成。全书由29章组成,正文约313000字。1986年12月,天津古籍出版社曾以“中国回族古籍丛书”的名义重印该书。
1931年7月:《新亚细亚》杂志因载文引发侮教案。当时,由国民党元老戴季陶主编的《新亚细亚》杂志在2卷4期刊载魏觉钟的文章《南洋回人不吃猪肉的故事》,对伊斯兰教及先知进行无理的诽谤和侮辱,遭到各地穆斯林的极大愤慨。回族穆斯林文化刊物《月华》负责人代表回族穆斯林群众立即至函戴季陶,表示郑重抗议。该杂志随即复函认错,并于2卷6期更正。
1931年8月5日:青海省政府主席兼国民军第一师师长马麒(回)病逝。
1931年9月:金殿柱编译伊斯兰教教律常识读物《穆士塔格》一书,由北平永宝斋古玩店捐助,成达师范学校出版部初版印行。全书分为八个部分,正文约20000字。
1931年12月28日:中国伊斯兰教时事类刊物《醒民》创刊于北平。该刊物由北平宣武门内回回营民铎中学抗日救国组织“醒民社”主办。月刊,不定期出版。1932年刊印至第六期后停刊。
1931年12月:丁子瑜著中国伊斯兰教历算著作《寻月指南》一书,由北平牛街清真书报社初版印行。全书约40000字。
1931年:20世纪30年代中国伊斯兰教青年文化团体“中国回教青年学会”由王曾善等人发起成立于南京。会址设在南京太平路清真寺。其宗旨是:“联络感情,研究学术,促进教务,服务社会”。
1931年 :济南回民糕点厂建厂。
1932年1月至6月:中国旅游家潘德明骑车环游世界,到达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叙利亚、巴勒斯坦和埃及等伊斯兰国家。
1932年2月:著名伊斯兰学者王静斋阿訇译成我国第一部由穆斯林自己翻译的汉文全译本《古兰经》,取名为《古兰经译解》。该译本由侯德山董理,陈振家修润,马寿龄(松亭)、米清文(焕章)、马德宝(善亭)、赵斌(振武)、尹广源(伯清)等伊斯兰学者负责参订。因后来王静斋阿訇的译本有文言文、经堂语、白话文三种之分,人们习惯上按次序分别称之为甲本、乙本和丙本。此译本便为甲本。北平回教俱进会担负了刊印工作。
1932年3月:甘肃“龙嘴子回民苏维埃政府”正式成立。
1932年6月:马福祥出资重刊明清时期中国伊斯兰学者张中所著伊斯兰教义学著作《归真总义》一书。
1932年9月19日:成达师范学校在北平东四牌楼清真寺举行隆重集会,庆祝阿拉伯文铅字印刷试印成功。
1932年9月:上海发生《南华文艺》侮教案。当时,由南京政府铁道部次长曾仲主编的《南华文艺》在第一卷第14期刊载娄子匡的文章《回教徒怎么不吃猪肉》。文章摒弃史实,顺嘴胡诌,诬称?猪八戒”是回民的祖先。此文一出,在回族穆斯林群体中顿起哗然。上海各界回族群众公推哈少甫等3人为代表向当局交涉,提出四项要求:一、由该社正式道歉。二、回民撰文驳斥其对回民的侮辱,由该社照登。三、保证今后不再有此种侮辱文字出现。四、现存该刊于礼拜寺内焚毁。与此同时,北平各界回民闻讯后,鉴于侮教按频频发生,当即组织了华北回民护教团,公推马振武等15人为代表,向南京当局提出三项要求:一、罢免《南华文艺》主编曾仲鸣所兼各职,由法院科以割裂民族、危害国家罪。二、请政府勒令《南华文艺》停刊。三、将撰稿人娄子匡移交法院治罪;同时选派马子文、王瑞兰、刘柏石、王梦扬等4人为代表赴南京情愿。最终,南京政府迫于社会各界压力,由行政院秘书长褚民谊对回民的要求作出答复:作者娄子匡交法院究办。二、《南华文艺》停刊。三、政府明令全国严诫以后不得有同样言行于回族。四、主编曾仲鸣确系挂名,已多次道歉,免于议处。此案始告平息。
1932年10月:上海发生北新书局侮教案。《南华文艺》侮教案尚未了结,上海北新书局又刊行林兰撰写的《小猪八戒》一书,诽谤诋毁伊斯兰教,对回民禁食猪肉一事妄加揣测,类同《南华文艺》。事发后,上海十坊清真寺立即组成联合会,聘请律师,依法起诉北新书局。10月26日北新书局被人捣毁,报纸载称是回民所为。回民联合随即举行记者招待会,予以否认,并选派达浦生、马天英、伍泳霞、穆华庭等四人为代表赴南京请愿。适值华北护教团正在南京处理《南华文艺》侮教案,遂同上海请愿团联合向南京政府申诉教案情由,要求公正处理。国民党中央执委会经开会讨论后,下令查封北新书局,惩办撰稿人及负责人。同时禁止北新书局举行记者招待会。11月8日,行政院颁布通令:“……回教徒为中华民国重要成分,翊赞党国,劳绩昭著,夙为全国所爱重。乃查有北新书局暨南华文艺社等,流布侮辱回教文词,殊属谬妄,事端虽微,深恐远道传闻,引起误会,已令饬主管机关,分别依法严办,以儆效尤,而肃法纪。以后各种刊物,对任何宗教,不得稍有侮视,政府于执法以绳之外,仍望各方咸知爱人敬事。”此事遂告平息。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中国 穆斯林 大事

上一篇:虎夫耶
下一篇:库布林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