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员太空授课观后感:航天大国重视太空教育
分享到:
2013-06-21 08:45:27 【来源:】 点击:

      中国首次太空授课活动于6月20号上午10时举行,神舟十号女航天员王亚平将在天宫一号开展基础物理实验,为全国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教育部要求各地中学围绕太空授课活动开展主题活动,并以此为契机推动“中国梦、我的梦”主题教育活动和中学科技教育的开展。


    女航天员王亚平究竟会在这个神秘的课堂给我们讲授哪些知识呢?此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已面向全国青少年举办了名为“我问航天员”的问题征集活动。记者了解到,目前征集到的问题涉及各个方面,比如:在太空中怎样称体重?在太空中如何区别方位?航天员在失重状态下怎么上厕所?水在太空中如何流动?科普作家赵洋也向记者提出了自己的猜想:

 

  “我想她主要会讲一些运动学方面的知识,特别是牛顿一、二、三定律,像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另外我觉得在失重环境下,物体四处不受力,是比较适合演示两个守恒定律的。我认为航天员可能会利用一些教具,甚至是人体本身来向我们演示。还有一个我觉得有可能会演示的就是太空中的燃烧现象。”

 

  到底哪些问题能最终入选,我们还要等待今天授课时才能揭晓。

 

  2007年,美国女航天员摩根的太空授课内容是介绍和演示太空生活,如果王亚平今天介绍的内容是演示物理概念,科技含量较高,难度也将更大。太空中的失重状态会对她如何固定在镜头前提出难题。此外,并非专业教师出身的王亚平可能还需要克服紧张的情绪。不过,赵洋表示,这些都不要紧。

 

  “因为在太空中无论出现什么现象,对于我们在地面上的人来说都是新鲜的新奇的好看的,因此我们祝她放心大胆地来讲,不要紧张,我相信她有足够的智慧和幽默来化解在讲课中遇到的种种的情况。”

 

  主持人:感谢李蔚。刚才也说到此次太空授课“是中国的第一次、世界第二次”。那么说到世界的第一次太空授课,是美国宇航员芭芭拉·摩根于2007年8月14号在国际空间站里完成的。而在这个壮举的背后是一个十分悲壮的故事和长达22年的坚持。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美国舆论如何看待中国的太空授课呢?我们来听环球资讯驻美国站记者吕晓红的介绍:

 

  记者:早在1985年,美国宇航局提出太空授课的构想,为此宇航局举行了“教师在太空”的海选计划,最终两名女教师:芭芭拉·摩根和克丽斯塔·麦考利夫被选中。第二年,经过训练的麦考利夫搭乘“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然而人类的太空第一课梦想随着“挑战者”号升空73秒后突然爆炸而破碎。

 

  作为麦考利夫的替补,摩根在悲剧发生后重返校园,但一直积极帮助宇航局设计如何在学校课程中加入太空方面的知识。

 

  “挑战者”号失事后,美国颁布禁令,禁止“普通民众参与航天飞机任务”。为了不违反这一禁令,美国宇航局于1998年将摩根转为“职业宇航员”。终于在时隔22年之后,摩根进入太空,为地球上的学生“上课”,也替麦考利夫完成了未尽的心愿。

 

  因此,当中国宇航员将在太空授课的消息传出后,美国的媒体也不约而同地将之与摩根的太空第一课相比,而且均提到由于政府全面减支计划的启动害得美国宇航局不得不大幅削减其教育和科普项目,进而引发网友们吐槽,将中美两国在这一问题上的进与退做比较。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航天员 太空 授课

上一篇:穆罕默德与孩子
下一篇:航天员太空授课观后感:太空授课传播科学精神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