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山神应港“港在县北十里,琼州白沙津,蕃舶所聚之地,其港自海岸屈曲。”
琼山学前水“在城南,源自西湖,流经旧县学前,……东经番旦村,达大江入海,其支分流绕东至龙岐,古通番舶。”
文昌七洲洋山”县东一百里大海中,峰连有七,一名七星山,茂林巢诸鸟,下出淡泉,航海者于此取水采薪。”
文昌铜鼓山“在城东六十里,高十余里(丈),山势雄峻插天,西则垒石飞泉,东则悬岩临海,番舶望影魂惊。”
万州独洲山“一名独珠,在州东南海洋中,风帆半日可到,峰势插天,周围五十里有田数亩,鸟兽、蕃舟多息湾泊。”
万州独洲洋“独洲洋,在洲南五十里许,涛虽平,下有怪石错立,昔外番海寇之舟时遇风飘,多覆于此。”
万州港门港 又名莲塘港、小英港,“在城东三十里,港口二山并峙,南北如门,开塞神速,舟出入颇险,其山诅有一石船,三石番神。不知其所由来,裔贾祷之,极灵,忌猪肉,嘉靖三年石塘、万里长堤“相似在城东海外洋。相传此石(千里石塘)比海水特下八九尺,海舶必远避而一堕即不能出矣;万里长堤出其南,波流甚急,舟入回溜中,未有能脱者,番舶久惯自能避,虽风汛亦无虞。”
陵水望楼港“在州西八十里,抱里村岭下,流经望楼村入海,番国贡船泊此。”
陵水桐栖港“县南十五里外,有南山商舡、番艇泊于此。”
陵水毕潭港“在州东一百里,三亚村南海口,占城贡船泊此。”
陵水番坊港“在州南十里,源发五指,流经州南北二河,至此成港入海。”
陵水番人塘“在州西一百二十里黄流村西海滨,延长十余里。旱干中有石。俗传,旧为人村陷没,水通白沙港入海,塘上昔有番人村。”
崖州榆林港“城东一百三十里,西南与安南之陀林湾对望,约三百里许,为印度洋所必由这路。群山簇抱, 岩峻哨。”
崖州番坊港“在城西五里。”
崖州番人塘“在城西一百二十里,相传番人覆舟于此,故名。”
崖州大蛋港“在州西南三里,入抵大蛋利用坊,客商泊船于此。”
清真寺、番神庙
由于信仰、生活习俗、文化特性上的特殊需要,世界上的穆斯林居民都以聚居的形式生活于清真寺院周围,形成特殊的居住区,故但凡有礼拜寺遗址的地区,即可证明历史上有伊斯兰信徒聚居。
遍查海南岛州县史志,关于清真寺院的记载,虽不尽详述,但亦可窥见,清真礼拜寺院在岛上也有不少,尤其集中在南端沿海地区。而且随着海上交通的不断发展,一些清真寺院已被子誉为保佑海域航运平安的港神、庙宇而被崇奉。
海口地区“礼拜寺在土城北街巷内,宣德初,军海兰答建,废。”
三亚地区“礼拜寺,在(崖)州东一百里番人村,洪武间建,中只作木庵刻番书,以一人为佛奴,早晚呜焚,有识番书,称先生者,俱穿白布法衣,如回回之服,寺中席地念经礼拜,过斋日亦然。”
“佛堂寺,在州南三里番村,堂制礼念与礼拜寺同。”
“石三娘庙,在州南大蛋村海边,蛋番每年於夏间致祭,成化丁酉判官赖宣重建。”
崖州环海水道那乐港,“港神,俗忌猪肉,勿以奉之”
三亚羊栏回族聚居地区历史上曾建有四座清真寺院(见《三亚羊栏回族的历史与现状》宗教节)。儋县地区“(番俗)……家不供祖先,一村共设佛堂一所,早晚念经礼拜,每岁轮斋,不吞涎,见星月方食,以初三日为起止,开斋日聚佛堂诵拜。”
万宁地区“昭应庙在州东北三十五里莲塘港门,其神曰‘舶主’。明洪武三年,同知乌萧以能御灾捍患,请敕封为新泽海港之神。祀忌豚肉,往来船只必祀之,名曰‘番神庙’。”
“港门港,一名莲塘港,……其山诅有一石船,三石番神,不知其所由来,裔贾祷之极灵,忌猪肉,嘉靖三年石神忽失。”
番村……不供祖先,识番书者为番长,设庙祀番神,朔、望诵经,合掌罗拜,每月轮斋,当斋者涎不下咽,见星月乃食。”
万州太阳坡(民国十年)有清真寺一座(今无存)
崖州石坟,三十六座,“在县东北四十里,地名十所,相传昔有石坟三十六座,与飞来庙同日飞,散处于十所荒郊。碑题俱书符八公姓氏,盖飞来庙符八公之墓化而为三十六座,以示神异,今坟墓,石碑俱在。”
上一篇:抗日大动员,回族民众共赴国难
下一篇:南阳回族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