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伊斯兰百科全书》前言
分享到:
2013-11-18 09:27:32 【来源:】 点击:
       《中国伊斯兰百科全书》为国家“七·五”期间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之一,是我国编写的第一部全面、系统地介绍伊斯兰教基本知识的大型专科工具书。这项工程从1987年起规划设计,组织撰写,编辑加工,曾三次修订框架体系,历时6年编纂成书。


        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自7世纪初由穆罕默德在麦加创传,迄今已有1380多年的历史。它的创兴体现了阿拉伯民族由原多神崇拜向唯一神信仰的思想升华,反映了当时阿拉伯各部落实现社会政治统一的愿望。穆罕默德以伊斯兰教作为社会革命的思想旗帜,打破氏族壁垒,实现了阿拉伯半岛政治、经济和社会的统一,创建了第一个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国家。随着阿拉伯伊斯兰国家的向外扩张、经商交往和文化交流,伊斯兰教遂由民族宗教发展为世界性宗教。它作为一种思想信仰和意识形态传入世界各地后,在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下,对许多国家和民族的社会发展、政治结构、经济形态、文化风尚、伦理道德、生活方式和习俗等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亚非一些奉伊斯兰教为国教的国家中,伊斯兰教在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占主导地位,成为维系其民族群体凝聚力及文化传统的精神支柱和纽带。它作为一种文化体系,博大精深,与中国文化、印度文化、希腊与罗马文化并称为古代四大文化体系。它汲取、融汇古代东、西方多民族及多样性的文化遗产为一体,创造了富有伊斯兰特色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的丰硕成果,为世界文化作出了重大贡献。伊斯兰教的学理深刻地反映着历史上人的现实生活、人与现实世界的各种关系,是探索人生的真善美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它蕴藏着丰富多采的内容,也包涵和积淀了人类认识史上一些理性思维的经验教训,尤其是那些体现人类智慧的、作为理性.思维纽结的概念、范畴、命题,以及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的思辨认识,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伊斯兰文化作为东方文明史上一个巨大的思想宝库,在世界宗教史、哲学思想史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7世纪中叶,伊斯兰教通过海陆“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它是中国同阿拉伯伊斯兰国家人民传统友谊和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千百年来,伊斯兰教成为中国回、维吾尔、哈萨克、鸟孜别克、塔吉克、塔塔尔、柯尔克孜、撒拉、东乡、保安等10个少数民族几乎是全民信仰的宗教。伊斯兰教对各民族穆斯林的历史文化、伦理道德、生活方式及风俗以深刻影响。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交流融合,既保持原有的特点,又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具有了显著的中国特点和民族色彩,.成为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历史上,中国各族穆斯林凝结集体智慧和创造,在哲学、历史学、  民族学、语言学、文学艺术、医药学、天文学、数学、建筑学和历法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宝库。因此,开展伊斯兰学术研究,向广大读者全面系统地介绍伊斯兰教的基本知识,正确认识、理解宗教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规律,对于全面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对于加强国内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团结,对于维护祖国的统一和促进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于实行改革开放,增进我国同世界伊斯兰国家及地区人民的相互了解、传统友谊和经济文化交流,都是十分必要的和有益的。为此,我们编写这部辞书,供民族宗教工作者、社会科学工作者、外事工作者、中学及大专院校师生、各族穆斯林及广大读者查阅、参考。


       《中国伊斯兰百科全书》参照当代世界编纂百科全书的通例和经验,在条目选择、知识结构体系、条目分类、编纂方式及检索系统等方面力求简明、完备和科学化。条目的收集范围,古今中外兼有,以伊斯兰教基本知识体系为核心,兼收与伊斯兰文化有密切关系的学科知识,由世界伊斯兰教和中国伊斯兰教两大部分条目组成。全书按本学科的体系和知识结构层次,分别设立大、中、小和参见条四类不等的条目。大条是全书的主要骨架,体现知识的系统性、综合性和学术性;中条体现知识的层次性和覆盖面;小条体现知识的广泛性和普及性;参见条体现可检索性和可读性。各类条目,有纲有目,纵横交错,相辅相成。其基本内容包括:伊斯兰教传播、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基本信仰,经训典籍,教义、学说及社会思潮,教法制度和礼仪,派别与社团组织,中外人物,历史事项,圣地寺院和古迹,各国伊斯兰教及传播地区,文化教育,主要穆斯林民族,常用术语等部分。在伊斯兰文化方面,介绍了伊斯兰教的宗教学科、哲学、伦理、史学、文学、艺术、建筑、语言、文字、书法及各门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全书以思想、文化史为主线;贯穿于各类条目中。《中国伊斯兰百科全书》编纂的原则和方法是,将伊斯兰教作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意识形态、社会实体和文化现象,并将它与不同国家和地区以及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的政治、经济、社会物质生活过程联系起来加以考察。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注重客观性、科学性、知识性、准确性,尊重伊斯兰文化传统,力求确切地反映伊斯兰教本来的真实面貌。对条目的释义,尽可能选择第一手翔实资料,据此作出有理有据的援引和客观介绍。力求将凝重的历史感和鲜明的时代感加以结合,汲取当代中外伊斯兰教学术研究的新成果,以新的资料、观点、方法反映时代的新信息。备举各历史阶段及朝代的史实,以揭示伊斯兰教演进的历史轨迹。多角度介绍当代各国伊斯兰教概况,展现当代伊斯兰教发展的新特点、影响及作用。对伊斯兰教与当代国际政治生活有关的问题以及伊斯兰教的社会思潮和社会运动也作了扼要的介绍。力求突出反映中国伊斯兰教的特点和风格,中国的条目在全书中占有相当比重。书中对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历史、派别与门宦、宗教制度、清真寺与道堂、代表人物、著述文献、文化教育、穆斯林民族、礼仪习俗以及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等均作了介绍,释义时体现中国学者研究的新成果。凡世界伊斯兰教的共有条目,在释文中也注意了它在中国的运用、演变和发展,以及所赋予的新涵义。力求用现代科学语言准确表述伊斯兰教的专用名词、术语、概念的语义及内涵。对过去沿用的一些专用.词语、人物译名不确切的,现作了接近原音义的新译,使其规范。对外国人物除通译名外,释文中大多增补了全名或本名,以免混同。


        本书是我国学术界实行学际之间共同协作的产物,是集体智慧和辛勤劳动的结晶。在老一代著名学者的指导下,由80多位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宗教工作部门从事宗教、民族、哲学、历史、语言、文学等学科教学和科研的老、中、青年学者参加编纂。本书由西北民族学院西北民族研究所组织编写。主要编写人员的所属单位有: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甘肃工业大学社会科学系、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中央民族学院、宁夏回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回族伊斯兰教研究所、甘肃省民族研究所、青海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福建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陕西教育学院、西北大学历史系、新疆大学、上海市伊斯兰教协会、昆明伊斯兰教经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上海外国语学院、中南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史研究所、贵州省伊斯兰教协会、广州市伊斯兰教协会等。本书在编委会的统一组织和协调下,分工撰写,编委会讨论了总体框架和主要条目的书稿,全部书稿由杨克礼、杨宗山、马忠杰、罗万寿等共同进行修改加工、审定和统稿。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华社会科学基金会的指导和资助;得到许多专家学者、穆斯林知名人士的帮助和支持,受到全国各地一些穆斯林人士热诚的致书关注;四川辞书出版社为这部书的编辑出版提出了宝贵的修订意见,付出了巨大的精力;在此一并谨致诚挚的敬意和感谢。


        本书在编写时,参考了数百种中外几种文字的著名百科全书、伊斯兰教专科辞书、学术专著、论文、史籍文献及手稿口碑资料等,限于篇幅和体裁,未能一一注出,谨向其作者表示谢忱。


        伊斯兰教的历史源远流长,具有国际性、多民族性和复杂性。其知识涉及面广,文献浩如烟海,派别庞杂众多,不同国度的研究者对其学科的每一个问题、概念、命题的观点各异,大量文献资料未译成中文,这给本书的编写带来了极大困难。而编写者才力微薄,所具备的知识素质很难达到纵横多学科的广泛领域,深感力不从心、筚路蓝缕之艰难。故本书所收条目的选择、内容的准确性、文体的规范等,难免有疏漏、错误和失当之处。本书仅作为尝试和探索,为读者了解和研究伊斯兰教提供铺路的一块石子,恳请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赐以批评指正。


       《中国伊斯兰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

         1993年9月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中国 伊斯兰 百科全书

上一篇:《西方哲学史》回教部分
下一篇:《中国伊斯兰百科全书》凡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