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中的先知穆罕默德
分享到:
2013-09-26 17:20:45 【来源:】 点击:

《圣经》中的先知穆罕默德
作者: 法土拉 •葛兰

 


        几乎所有前代的先知都曾预言了先知穆罕默德的来到。虽然现存版本的《讨拉特》、《引支勒》及《宰卜尔》(Zabur)[1]已遭到扭曲及篡改,但我们仍可从中找到关于他的来临的蛛丝马迹。以下即为《讨拉特》的承诺:

        主就对我(摩西)说:“他们所说的是。我必在他们弟兄中间,为他们兴起一位先知像你,我要将当说的话传给他,他要将我的一切吩咐都传给他们。谁不听他奉我名所说的话,我必讨谁的罪。(《申命记》18:17-19)

       “在他们的弟兄中间,为他们兴起一位先知像你”这段经文即明确指出伊斯马仪(Ismail)[2]的后裔中将出现一位先知,而伊斯马仪是伊斯哈格(Ishak)[3]的弟弟,伊斯哈格又是穆萨族人的先祖(即以色列人的后代,Children of Israel)。而在穆萨之后、唯一跟他在各方面都相似(如同样带来一部新的律法,必须力抗敌人)的先知,就是穆罕默德。同样地,《申命记》也明确宣称:“以后以色列中再没有兴起先知像摩西的。他是耶和华面对面所认识的。”(申命记34:10)[4]而《古兰经》也指出同样的事实:“我已派给你们一位使者作你们的见证,就如同我派遣过一位使者到法老那里一样。”(古兰经73:15)

        上述《申命记》中的这段经文“我要将当说的话传给他,他要将我的一切吩咐都传给他们”,则意味着真主所应许即将到来的先知是未受过教育的,他将转述一切真主所启示给他的。真主亦在《古兰经》中宣称:“他未随私欲而言。这只是降给他的启示。”(古兰经53:3-4)

      《申命记》第三十三章第二节记载:“上主由西奈而来,从色依尔光照他的百姓,由帕兰山射出光辉。”这段经文分别引述了穆萨、尔萨及穆罕默德的先知使命。西奈(Sinai)是先知穆萨对真主说话之处,他在此接受《讨拉特》。色依尔(Seir)位于巴勒斯坦,先知尔萨在这儿接受启示。帕兰(Paran)则是真主通过向先知穆罕默德的启示最后一次向人类彰显的地方。帕兰是靠近麦加的一座山。《讨拉特》提及易卜拉欣将哈哲尔(Hajar)[5]与伊斯马仪遗弃在帕兰的旷野里(《创世纪》21:21)。渗渗泉(Zam Zam)亦即在此。《古兰经》也同样表示,易卜拉欣把哈哲尔和伊斯马仪留在麦加的山谷中,那是帕兰山谷区中一片沓无人烟的地方(古兰经14:35-37)。

        1944年伦敦出版的阿拉伯文版《申命记》、1885年伊斯坦布尔出版的奥斯曼土耳其文版《申命记》都记载:“他与众多圣洁的人一起走来,他的右手对他们显出‘沙里亚’(Shari’a)之火。”这节经文提及了应许中的先知穆罕默德,将会有许多最圣洁的门徒。“沙里亚”之火则暗指他将获准、甚至奉命去对他的敌人作战。

         在《引支勒》的“马太福音”里有这样一段有趣的经文:

         耶稣对他们说:“你们没有读过这句经文吗?‘匠人弃而不用的石头,反而成了屋角的柱石;那是主的所行所为,在我们眼中,神妙莫测。为此,我对你们说:真主的国,必由你们中夺去,而交给结果子的人。跌在这石头上的,必被撞碎;这石头落在谁身上,必要把他压踤。’” (马太福音21:42-44)

        这段经文里的“柱石”指的不可能是先知尔萨,因为“柱石”的追随者会获得粉碎性的胜利。然而没有人因为反抗基督教而遭到“粉碎”。基督教只有在它进行某种改变、与罗马的宗教妥协之后,才得以在罗马帝国流传。西方人对世界的支配,便是在科学思想战胜中世纪教会后才实现的,然后他们取采了野蛮的殖民统治模式。

        反观伊斯兰,它统治大半个“旧世界”(the Old World)长达数百年,但其初始的纯粹性却从未稍减。它屡挫劲敌,并成功地与基督教分庭抗礼。近年来,伊斯兰再度跃升成为一个纯正、真正的宗教,一种生活方式,一个让全人类得救的希望。更进一步,如上述经文所言,先知尔萨也曾宣称:真主的国,必将由他的追随者手中被夺去,而交给结果子的人。他藉此暗示了先知穆罕默德的到来。

        另外,根据《布哈里圣训实录》(Sahih al-Bukhari)、《穆斯林圣训》(Sahih al-Muslim)的详细记录,先知穆罕默德曾把自己比喻成:令“先知使命”结构完备的“柱石”。

        另外一个关于先知的经文是在《引支勒》的“约翰福音”中,尔萨在该段经文里提到谁是“帕拉克利(the Paraklit)、真理的圣灵(the Spirit of Truth)”时说:

        然而我将实情告诉你们,我去是对你们有益的。我若不去,帕拉克利就不到你们这里来;我若去,就差他来。当他来到时,就要指证世界关于罪恶、正义和审判所犯的错误。(约翰福音16:7-8)

        这段经文将先知穆罕默德称作“帕拉克利”(Paraklit),这个词派生自希腊文的Períklytos,意思是“最受赞许者(the “Much-Praised)”。在阿拉姆语(Aramaic,古代西南亚通用语)中与它对应的是Mawhamana,即阿拉伯语的艾哈迈德(Ahmad)。Ahmad和Muhammad(穆罕默德)都源于赞许、赞美的词根“ha-mi-da”,意思是受赞许者。当然Ahmad还有赞许者的含义。还有更令我们关注的是,白迪泽曼·赛义德·努尔西在他的文章中记载有先知穆罕默德在《讨拉特》中曾以Munhamanna的称呼被提及,意即Muhammad——受赞许者。根据《古兰经》,尔萨曾以Ahmad的名字预言先知穆罕默德——Muhammad,而这两个词是同义词。

        另外,尔萨也提及并预言过“帕拉克利”,虽然用的都是不同的名字,但指的却是同一回事:

        当帕拉克利来,就是从父出来的“真理的圣灵”。他来了,就要为我作见证。(约翰福音15:26)

        我还有好些事要告诉你们,但你们现在担当不了。只等“真理的圣灵”来了,他要引导你们明白一切的真理。因为他不是凭自己说的,乃是把他所听见的都说出来。并要把将来的事告诉你们。他要荣耀我。因为他要将受于我的告诉你们。(约翰福音16:12-14)。

        这些仅仅是《圣经》关于先知穆罕默德的一小部分暗示。已故的侯赛因·吉斯里(Husayn Jisri)即曾在其著作Risalat al-Hamidiya中列举出一百一十四条相关发现。

--------------------------------------------------------------------------------

[1] 编注:即Psalms,《大卫诗篇》。

[2] 编注:即Ishmael,《圣经》中的以实玛利。

[3] 编注:即Isaac,《圣经》中的以撒。

[4] 本段经文引自1885年于伊斯坦布尔出版的《圣经》土耳其文译本。

[5] 编注:即Hagar,《圣经》中的夏甲。

 

Array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上一篇:金镖:从回族的四大特点谈回回民族在实现“中国梦”中的积极作用
下一篇:陈广元:我国伊斯兰教界学术文化领域的一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