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方性礼》:圣贤智愚图说
分享到:
2014-03-17 17:37:05 【来源:】 点击:
       圣贤智愚之分也,分以先天理气,亦分以后天知行。先天之理气,天定者也,人之所不得而与。后天之知行,自由者也,人之所可得而与也。是故,圣、贤、智、愚之分也,半以天定,半以自由。谓是四品之分,皆出于天定者,非也;谓非天定,而皆出于自由者,亦非也。人事与天事合而品之,高下判焉矣。说者曰:“气分清浊,谓先天之气有不同可也,乃其理亦有不同者乎?而何谓分之以先天之理气也?”曰:“先天性理始分之际,同一本原,而但其既有分也,则其理虽无彼此,而却有次第。次第,即其所分之界限也。若自其未分以前论之,则原未尝有次第也。既已首显矣,又于首显之中,分析其性理矣,则安得不即其有次第者论之?理分次第,气有清浊,而其所谓天定者,在此矣。天事定之于前,而人事又分之于后,此圣贤智愚所以终成其分,而其品不相越也。人事者,知与行也。知行虽属于后天之人事,而其所以有深浅安勉之不伺者,则又皆由于先天禀赋之气,有清与浊也。清之中有至清焉,此圣人所禀赋之气也,其气以风胜。清矣,而不得其清之至焉,此贤人所禀赋之气也,其气以水胜。清矣、而又居乎其清之次焉,此智者所禀赋之气也,其气以人胜。清之数居其十之一二,浊之数居其十之八九,此愚者禀赋之气也,其气以土胜。愚者,众人之谓也,非至顽而不可近之一类也。圣人本其最清之气,而为知为行焉,真知实行,与本然浑同于一体者也。贤与智,各本其所赋之气,而为知为行焉。贤希圣,智希贤,其知行皆各如其本量而止。贤则但能践其性之条理,而未得浑同于本然;智则但能践其心之条理,而于性分有所未尽;愚者本其清少浊多之气,而为知为行焉,其知不过风俗,其行不过旧规,但能践其身之条理,而于心性二者,皆未明也。且并未能识其身之所以为条理者。出于何因也?此愚之所以终成其为愚也。”说者曰:“圣贤智愚之知行,皆各因平先天禀赋之气而以为安勉,而以为浅深。是人事,皆天事之所缚也。但有天定绝无自由,而何谓半以天定,半以自由耶?”曰:“天定之中有自由焉,其自由在几微之间;自由之中有自由焉,其自由在胜心之用。何谓天定之中有自由?盖天定之中,有理有气。理即天也,气即己也,气之所在,即己之所在,有己即自由之根也。何谓自由之中有自由?凡事莫不起于胜心之用也,亦莫不成于胜心之用,各因乎其所禀赋之气,而以为知行,是自由之中有天定也。各极其心之所胜,而以为知行,是自由之中又有自由也。心之所胜,即禀赋之气,亦不得而限域之;即禀赋之气,终得而限域之。而心终不欲为其限域也,是则胜心之为用无止境也。胜心不属于先天之理,不属于先天之气,而不得不谓其属于后天之自由乎?极之至顽至愚之人,以背理为可乐,以近理为不然,而极其所知所行,且出于人类之外,亦此胜心之为用。则其为自由也,愈无疑矣。故曰,圣贤智愚之分,半以天定,半以自由  也”

    清源黑氏曰:“圣贤智愚,分以理气知行,不易之论也。然而气不胜理,理不囿于气,人岂草木,而  自限于知能耶?胜心本乎气性,乃所以成圣贤智愚之肥也。胜于圣,则成圣。胜于愚,则成愚。然而  愚不自识其为愚也,四图分著,令自认取,可以知勉矣。”

   
译文:

       圣、贤、智、愚的分别,不仅根据先天的理气,也根据后天的探求真知努力修行。先天的理气是由天来决定的,人是难以更改的。而后天的探求真知努力修行就全凭自己了,这是人自己所能支配的。为此,圣、贤、智、愚的分别,一半由天定,一半靠自己。说圣、贤。智、愚四品的分别,全出自于天定是不对的;说不是天定,都是出于自己的选择也不对。四品的分别,是人的自我努力与天意合起来所形成的,从而就有高低的分别了。有人问说;“元气分出清浊,说先天之气有不同是可以的。象那无形的理念,也有不同的吗?为什么说四品的分别,是依先天之理的不同呢?”回答说:“先天性命之理开始分显的时候,同一本原。而它一但分离,那先天之理虽然没有彼此的分别,但却有先后的次序。这先后的次序,就是理有所分别的界线。如果从理未分以前来讲,就原没有先后的次序。既已首先显现了,又在首显之中分别出性命的理念了,这就怎能不按它所具有的先后次序来讲呢?理分先后次序,气有清浊二气,而所谓的由天而定的原因就在于此了。天意决定在前,而人为又分别在后。这是圣、贤、智、愚所以最终都要分别出来,而它们的品位又不互相错越的原因。人事,就是指凭着人的意志探求真知来自我修行。知和行虽然属于后天的自我努力,而他所以有努力的深浅与辛劳安勉的程度不同,其中的原因又都是由于先天禀受的气性有清有浊。清之中就有最清纯的了,这是圣人所禀受的气性,此气以风为主。清是很清了,而清的达不到最清的程度,这是贤人所禀受的气性,此性以水为主。很清而又位居上述清净之下,这是智者所禀受的气性,此气以土为主。愚者,是大多数人。但不是指愚顽而不可接近的那些人。圣人独具那最清纯的气性,以此气性来探求知识修行自身的话,就会真知实行与本然浑同如一了。贤与智各按他们所禀受的气性,而进行探求真知努力修行的话,那贤者有希望达到圣人的品位。那智者有希望达到贤良的品位。他们以知和行所达到的品位,都是按他们禀受气的如何来决定的。贤者,就只能达到性所具备的功能,而不能与本然浑同;智者,就只能达到心所具备的功能,从而不能全部显现出他的本性;愚者,他以清少浊多之气来了解、来遵行的话,他的了解不过是风俗,他的遵行不过是旧规,但还能达到身所具备的功能。而对心、性二者的。情况全不了解,而且并不能认识自身所拥有的功能出于什么原因?这就是愚者终身成为愚者的地方。有人问说:“圣。贤、智、愚的知和行,都是各按先天禀受的气性来作为努力的安逸还是勤勉,努力的浅显还是高深的。这表明人事全来自天定的约束,只有天定绝无自由。而怎么说一半是天定,一半是人为呢?”回答说:“天定之中有人为的自由,他的自由在天人的几微之间。自由之中又有自由了,他的自由在多用意志去努力探求。什么是天定之中有自由?天定之中有理有气,理就是天,气就是我们自己,气在哪里,自己就在哪里。所以有自己的存在,这就是自由的根本。什么是自由之中又有自由?凡事无一不是努力奋斗的作用,也无一不成全在努力奋斗的意志之中。人各按自己所禀受的气性来进行求知和修行,这是自由之中的天定;人们各自以顽强的意志去努力奋斗,以此来进行求知和修行,这是自由之中又有自由。凭意志去努力奋斗,这连禀受的气性都无法局限自己。即使禀受的气一定要局限自己,而顽强的努力意志最终还是能跳出它的局限的。这表明,顽强努力的意志,作用是无穷无尽的。努力的意志不属于先天之理,也不属于先天的气性,而能说不属于后天的自由吗?就连最顽最愚的人,以违背天理为乐事,以接近天理为无所谓,他们 的所知所行,也都极尽了个人自由意愿的作用,也超出了人类禀受理气的天定之外。这也是个人的意愿在起决定性作用,也属个人的自由。为此就更不用再怀疑了,所以说圣、贤、智、愚的分别,一半由天定,一半由人为。

       清源的黑鸣凤总结说:“圣、贤、智、愚,是由先天的理气:后天的探求真知和自身修行来分别的,这是真确不移的道理。然而气性不能胜过理念,理念不局限气性。人岂能和草木一样,而自我局限在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上呢?奋发的意志来源于气性,那是成全圣、贤、智、愚的肥料,奋发努力的意志达到圣品,就可以成为圣品。如果只和愚人一样,就成为愚人。只是愚人自己认识不到自己为愚人。四图分别列出,叫人自己对号人座,找出自己的不足,就可以知道勤勉向上了。”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上一篇:《天方性礼》:障碍层次图说
下一篇:《天方性礼》:圣功实践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