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生日要发生的那些事儿(上)
分享到:
2016-02-22 18:41:42 【来源:】 点击:
  大复生日,指全人类为众世界的养主安拉从他们的坟墓中站起来。

     “大复生日”,旨在向我们说明还有一个小复生日——每个人独自的复生日,每个人都有一个复生日。每个人死亡的那一天,就是他的小复生日。

  作者没有提到末日的迹象,因为作者的目的是谈论后世,末日的迹象仅仅是末日临近的一些征兆和警告,让有心人做好准备。

     有些在信仰学方面著书立说的学者,提到了末日的迹象。事实上,末日的迹象与信仰末日没有关系,尽管它属于安拉在《古兰经》里提到、使者在圣训中说明的幽玄(未见)事情。


  复生日的第一件事:灵魂都复归肉体


     灵魂复归肉体发生在第二次吹响号角之后,这不同于伯尔则赫时期天使就养主、宗教、先知询问亡人时的灵魂复归。当安拉命令伊斯拉菲勒天使第一次吹响号角后,除安拉意欲者外,天地间的万物都要被震晕;而后第二次号角响起,灵魂全都因号角的响起而复归肉体。

        “肉体”,说明灵魂只是在肉体再次被造完满之后,才因号角的响起而复归。当肉体的造化一旦完满,号角一响,灵魂就复归肉体了。

  作者说“灵魂复归肉体”,证明是复生,是复原曾经消失的,而不是重新造化。以前的肉体已经化为了尘土,骨殖已经朽烂,安拉集合这些零散的东西,让其成为一个肉体,接着,灵魂复归肉体。认为此时的肉体是重新被造化者的说法是违背古兰、圣训和理性的。

  古兰证据:安拉说:“他创造众生,然后复原他们,复原对于他是容易的。”(30:27)意即:复原最初的造化。

  有古都斯圣训传述:“安拉说:复原造化对我来说,并不比第一次创造更难。”万事对于安拉都是容易的。

  安拉说:“起初我怎样创造万物,我要怎样使万物还原。”(21:104)

  安拉说:“此后,你们必定死亡。然后,你们在复活日必定要复活。”(23:15~16)

  安拉说:“他说:‘谁能使朽骨复活呢?’你说:‘初创造他的,将使他复活;他是全知一切众生的。’”(36:78~79)

  圣训证据:这方面有很多圣训证据,先知说:“人们被复生起来时,都是赤身跣足、龟头带着包皮的。”

  关键点是,复生是对先前肉体的复原。

  倘若你说:或许一个人是被野兽吃了,他的肉体已经成为吃他的野兽的食物和营养,与这个野兽的血肉和骨头交融在了一起,甚至又通过野兽的粪便和尿液排泄了出来。对此怎么作答呢?

  回答是:此事对于安拉是容易的,安拉说“有”,它就有了。这个将被复生的肉体会从一切与他交融的事物中得到净化,安拉的能力是超乎我们想象的,安拉对于万事是全能的。


  安拉在他的经典中和通过使者之口所告诉的、以及凡是穆斯林都一致承认的复生日必将发生。

     这是三种证据:古兰、圣训、穆斯林的公决。

古兰证据:安拉在其经典中肯定了这一复生,并以各种伟大的描述提到了它,值得畏惧和为其做好充分准备。

  安拉说:“众人啊!你们应当敬畏你们的主,复活时的地震,确是一件大事。在那日,你们看见地震下每个乳母都被吓得忘记了婴儿,吓得每个孕妇都要流产;你把人们看成醉汉,其实他们并非是醉汉,而是因为安拉的刑罚是严峻的。”(22:1~2)

  安拉说:“真灾,真灾是什么?你怎么能认识真灾是什么呢?”(69:1~3)

  安拉说:“大难,大难是什么?你怎能知道大难是什么?在那日,众人将似分散的飞蛾,山岳将似疏松的采绒。”(101:1~5)


    《古兰经》里有很多关于复生日的描述,每一种描述都令人生畏,因为它确是一件大事,如果我们不相信它,我们就不会为其工作;因为人只有相信那一天,才会为那一天工作,才会记起必须为那一天工作的描述。

    圣训证据:提到复生日的圣训也有很多,先知阐明了复生日的具体情形,接下来我们将讲述天池、天桥、卷册等。

     公决证据:穆斯林一致认为必须信仰复生日,凡是否认复生日的人,就是卡非尔,除非是远离伊斯兰而无知的人例外,但是如果有人告诉了他,他仍然坚持否认,那么,他就是卡非尔。

    其实,还有第四种证据——天启性的经典,也一致肯定后世,因此,犹太教徒和基督教徒都信仰复生日,甚至现在也供认不讳。因此,你们会听到他们对于已过世的人说“愿神赐福某人”的话,这说明他们直到今天仍然相信后世。

还有第五种证据——理性,理性方面体现在假如没有复生日,安拉就是徒然地创造了万物。事实上,安拉一定不是徒然创造万物的,如果没有复生日,人们被创造,被命令,被禁止,被要求,被鼓励,然后他们死了,没有清算,没有刑罚,哲理何在呢?
因此,安拉说:“难道你们以为我只是徒然地创造了你们,而你们不被召归我吗?尊哉安拉——真实的君主。除他之外,绝无应受崇拜的。他是高贵的阿尔什之主。”
(23:115~116)

  安拉说:“把《古兰经》降示给你,必使你复返故乡。”(28:85)怎么可能降示了《古兰经》,降示了需要践行的法度,而没有清算我们(实践《古兰经》与否)的故乡呢?

  以上五种证据,都证明了后世的存在。


  复生日的第二件事:人类为了众世界的养主安拉而从他们的坟墓中赤身跣足、龟头带着包皮的站起来


  “从他们的坟墓中”,指大多数人,因为有的人未被埋葬。

  “为了众世界的养主安拉”,由于安拉呼唤他们。

  安拉说:“你应当倾听,在喊叫者从近处喊叫之日,在他们听见包含真理的呐喊之日,那是从坟中出来之日。”(50:41~42)他们因这一伟大的叫喊且为了他们的养主从坟墓中站起来。

  安拉说:“难道他们不信自己将复活,在一个重大的日子吗?在那日,人们将为众世界的主而起立。”(83:4~6)

  “赤身跣足、龟头带着包皮的”,赤身,指他们身上没有穿衣服。跣足,指他们脚上没有穿鞋和袜子。龟头带着包皮的,指在今世他们所割掉的包皮,复生日时仍会恢复,意即他们的造化丝毫没有改变。安拉说:“起初我怎样创造万物, 我要怎样使万物还原。”(21:104)即还原如初,丝毫未减,男女都是如此。

  当先知谈论这个问题的时候,阿伊莎问道:“安拉的使者,男人和女人会相互看的?”先知说:“事情已经严重到他们无暇顾及于此了。”

  彼时,每个人都自顾不暇,“在那日,各人将逃避自己的弟兄,自己的父母,自己的妻子儿女,在那日,各人将自顾不暇。”(80:34~37)没有一个男人看女人,没有一个女人看男人,甚至父子相互逃避,害怕相互牵连责任。因为这样的事实,所以没有一个女人观看男人,没有一个男人观看女人,那天的事情相当严峻。

  但是,此后他们就穿上衣服了,第一个穿上衣服的人是易卜拉欣先知,正如先知的圣训所肯定的。


  复生日的第三件事:太阳接近他们

  “接近”,太阳距离人们很近,近到一米里的距离。一米里无论是指距离,还是指搓眼药的小棍,总之很近。在今世我们和太阳的距离如此遥远,都这么热,更何况那一天太阳在人们的头顶只有一米里呢?

  或许有人问:大家都知道,现在,太阳从他的轨道上再接近我们毫发的距离,地球就会燃烧,那一天,怎么可能达到如此之近的距离,而人类不被燃烧呢?

  回答是:复生日,人们被聚集起来,不再是今天这种状态,而是更强壮、更有韧性和承受力。

  假如人们现在站在太阳底下五十天,没吃没喝,没有树荫,肯定做不到,而且会死;可是到了那一天,人们站上五万年,没吃没喝,没有绿荫(除了安拉意欲有绿荫的人外),尽管这样,人们还目睹更巨大的恐惧景象,他们仍然能够承受。

  你考虑一下火狱的人,他们怎么能够承受呢?“每当他们的皮肤烧焦的时候,我另换一套皮肤给他们。”(4:56)

  你再想想天堂的人,他能看到自己享有的范围至少是一千年的距离,正如先知的圣训中所说。

  如果有人问:有躲避太阳的人吗?

  回答是:有,在除了安拉的绿荫外没有绿荫的日子,安拉让一些人享有他的绿荫,正如先知在圣训中所说的:“公正的伊玛目,成长在崇拜安拉中的青年,心系清真寺的人,为安拉而交往、为安拉而离散的两个朋友,受到财貌双全的女人勾引、却说:‘我确实害怕安拉’的人,隐秘施舍、甚至左手不知道右手所施的人,默默无闻的记赞安拉而两眼流泪的人。”

  还有其他一些人,安拉也会在那一天让他们享有绿荫。

  “没有绿荫,除非是安拉的绿荫”,即除非是安拉所创造的绿荫,这并非像一些人所误解的那样,那绿荫是安拉本体的影子。这是错误的说法,因为太阳不可能在安拉的上面。

  在今世,我们建造绿荫,可是到了复生日,除了安拉所创造的绿荫外,没有绿荫,安拉让他所意欲的人享受他的绿荫。



  复生日的第四件事:汗水淹至他们的嘴边


    这是汗水流淌的最厉害的程度,而有的人汗水淹至两脚踝,有的人汗水淹至两膝盖,有的人汗水淹至腰部,有的人汗水淹至嘴边。汗水流的程度是不一样的,他们出汗是因为太热。因为那一天到处都是密集、拥挤以及太阳的接近,人在那一天根据工作业绩的不同而流汗。

  如果有人问:他们都在一起,汗水淹至他们脚踝或膝盖或腰部的情况怎么可能发生呢?

  回答是:我们必须回到一个原则,那就是幽玄(未见)的事情,我们必须相信和信仰,而不能说“怎么会”或“为什么”,因为那不是我们的理智所能想得透的问题。
假如有两个人被埋在一个坟坑里,一个是信士,另一个是卡非尔,信士会受到他应享的恩泽,而卡非尔会受到他应受的惩罚,尽管他俩是在同一个坟坑里。复生日时,汗水的问题与此一样。

  如果有人问:安拉是否把汗至嘴边者集中在某一个地方,把汗至脚踝者集中在某一个地方,把汗至膝盖者集中某一个地方,把汗至腰部者集中某一个地方吗?
回答是:对此我们不确定,安拉至知!但是我们说,汗至脚踝者有可能是站在汗至嘴边者旁边,安拉对于万事确是全能的。这就像属于信士们的光明的例子,那一天,因为信仰的缘故,光明在信士们前面引路,而卡非尔则处于一片漆黑之中。我们的确信仰复生日和复生日发生的一切,但我们不问“怎么会”或“为什么”。


  复生日的第五件事:天平被设置,称量仆人们的工作


  是安拉设置天平,称量仆人们的工作。

  “天平”一词在阿拉伯语中有单数和复数形式之分,该词的单数和复数形式在古兰和  圣训中都出现过。

  复数形式的例子:安拉说:“在复活日,我将设置公道的天秤。”(21:47)安拉说:“在那日,称量是真实的。天平的分量较重者才是成功的。天平的分量较轻者,将因生前不信我的迹象而亏折自身。”(7:8~9)以上《古兰经》原文中出现的“天平”一词都是复数形式。

  单数形式的例子:先知说:“有两句言辞,念起来轻松,可在天平中却很重,而且最令至仁主喜悦。这两句言辞是:苏布哈奈拉希勒尔最目,苏布哈奈拉希窝比罕目底。”该圣训中出现的“天平”一词是单数形式。

  那么,我们如何理解以上古兰经文中和圣训中出现的关于“天平”的不同形式呢?
回答是:根据被称量的东西,所以该词用了复数形式,因为被称量的东西数目众多;由于天平是一个,或者每一个民族的天平是一个,所以用了单数形式。或者以上圣训中所提到的天平是“分量”的含义。

  但是,事实证明天平是一个,安拉至知!之所以有复数形式出现,是由于被称量的东西数目众多,证据是安拉说:“天平的分量较重者才是成功的。天平的分量较轻者,将因生前不信我的迹象而亏折自身。”(7:8~9)

  然而,人不要再问:所有民族都是一个天平呢?还是每一个民族都有一个天平呢?因为明文(指古兰和圣训)证据证明各个民族因其工价的不同而不同。

  “天平被设置”,很明显,天平是感官的,称量无疑是根据众所周知的形式进行。因为从原则上讲,凡是古兰和圣训中出现的词汇,都应当按照众所周知的去理解,除非有证据证明事实与此相反。自从《古兰经》降示迄今,人们对天平的理解都是感官的,这一点无可置疑。

  然而,有些人对此持异议,穆尔太齐勒派认为不需要感官的天平,因为安拉对于仆人的工作都是非常清楚的,这里的“天平”是抽象的天平,即公正。

  无疑,穆尔太齐勒派的说法是荒谬的,因为违背该词的表面含义和赛莱夫(前三代先贤)的一致公决。如果我们说这里的“天平”指的是公正,就无需用“天平”一词来表达了,而直接用“公正”就行了,因为“公正”听起来比“天平”一词更令人心喜爱。是故,安拉说:“安拉的确命人公平、行善、施济亲戚。”(16:90)

  有学者说:应该是愈重的愈高,但正确的是我们从表面含义理解天平,我们说愈重的愈下沉,证明这一点的,是写有“我见证除安拉外绝无应受崇拜的,我见证穆罕默德是他的仆民和使者”的纸条重过九十九本卷宗的圣训。

  “称量仆人们的工作”,作者明确说明,被称量的是工作。下面有两个问题需要研究:
  第一个问题:工作如何被称量?工作是行为人的一种属性,它不像身体那样能被称量?回答是:有说安拉使这些工作成为有形体的,这对于安拉的能力来说很容易理解,有现成的例子,例如死亡,安拉使死亡变成一只灰色绵羊的形象,在天堂和火狱之间被宰杀了。尽管死亡是抽象的,不是具体的。这里说的死亡并不是取命天使,而是死亡本身。安拉使死亡成为具体的、可观可见的,同样,安拉使工作成为具体的,通过感官的天平而被称量。

  第二个问题:作者明确说明被称量的是工作,无论善的或恶的工作。

  这就是《古兰经》的表面含义,安拉说:“在那日,人们将纷纷地离散,以便他们得见自己行为的报应。行一个小蚂蚁重的善事者,将见其善报;作一个小蚂蚁重的恶事者,将见其恶报。”(99:6~8)经文明确说明被称量的是工作,无论工作是善的或恶的。
  先知说:“有两句言辞,念起来轻松,可在天平中却很重,而且最令至仁主喜悦。”这里也明确说明被称量的是工作。关于这方面的明文(指古兰和圣训)有很多。

  然而,有一些明文(指古兰和圣训),其表面含义或许与该圣训不同:例如安拉的使者说:“复生日安拉当众拯救我的一位教民,安拉展开记录他行为的九十九本卷宗,每卷是目力所及之长。安拉说:‘你对此否认吗?我的记录司亏你了吗?’他回答说:‘没有,我的养主啊!’安拉说:‘你还有什么措辞吗?’他回答说:‘没有,我的养主啊!’安拉说:‘不,我还记录着你的一件善功,今天你不受任何亏待。’安拉拿出了一张纸条,上面记载着:我见证除安拉外绝无应受崇拜的,我见证穆罕默德是他的仆民和使者。安拉说:‘你拿去称量一下’。此人说:‘我的养主啊!这张纸条与那些卷宗怎么相比较呀?’安拉说:‘你不蒙亏待。’于是,那些卷宗在天平一端,该纸条在天平另一端,卷宗轻而那纸条沉重多了,与其相比任何东西重不过安拉的尊名。”
  圣训中说的被称量的是工作的卷宗。

  还有另一些明文(指古兰和圣训)证明被称量的是工作者。例如安拉说:“这等人不信他们的主的迹象,也不信将与他相会,所以他们在今世生活中的善功变为无效的,复活日我不为他们树立称量。”(18:105)但是,求证这节经文是有争议的,有人说该节经文中的“称量”是价值的含义。

  例如关于伊本·麦斯欧德的圣训,当时伊本·麦斯欧德正在采摘牙刷树上的果子,他爬到树上去摘果子的时候,人们看见他的两条小腿很细,都大笑起来。安拉的使者说道:“你们觉得他的两条小腿细的可笑吗?誓以掌管穆罕默德生命的主宰!这两条小腿在复生日的秤盘上,比谁的都要更重!”

  那么,现在就有三种事物:工作、工作人、卷宗。

  有学者说:如果对这三者进行综合理解,那就是有的人称量的是工作,有的人称量的是工作的卷宗,有的人称量的是本人。

  还有学者说:如果对这三者进行综合理解,这里的称量工作,指的是工作在卷宗里被称量,至于工作人的称量,或许是针对部分人。

  但是通过思考,我们发现大部分明文(指古兰和圣训)证明被称量的是工作,只有个别人被称量的是工作的卷宗,或是本人被称量。

至于有关伊本·麦斯欧德的圣训和称量卷宗者的圣训只是针对安拉所意欲的一些特殊的人们。

  安拉说:“谁,他的天平的分量重的,那些人都是成功者。”(23:102)“谁”是一个条件词,结句是“那些人都是成功的”。结句是通过局限形式的名词句出现的。用指距离 比较远的指示词“那些人”,而没有说“他们是成功的”,说明这些人的地位之高。

  成功者:就是获得了愿望、实现了梦想、从辛劳中获得平安的人。

  这里的“天平的分量”指的是善功重过了恶行。

  安拉说:“谁,他的天平的分量重的,那些人都是成功者。”该句子从阿拉伯语的角度有一个问题,该句子中“天平”一词的人称代词“他”是一个单数,而“那些人”是复数。
回答是:条件词“谁”是适合单数和复数的,从单词本身讲,其代词应是单数,从单词含义讲,其代词可以是复数。

  每当“谁”出现,其代词可以是单数或复数,这种现象在《古兰经》中有很多,安拉说:“谁信道而且行善,安拉将使谁入下临诸河的天堂,而永居其中。安拉必定赏赐他们优美的给养。”(65:11)

  安拉说:“谁,他的天平的分量轻的,都是亏损自身的,那些人将永居火狱之中。”(23:103)这里用“那些人”指距离远,是由于他们地位的低,而不是高。

  “都是亏损自身的”,凡卡非尔都是亏损自身、亏损家人、亏损钱财的,安拉说:“你说:‘亏折的人,确是复活日丧失自身和眷属的。真的,那确是明显的亏折。’”

(39:15)与此同时,凡干了善功的信士,则自身获利、亲人获利、钱财获利。这一切都因他而获益。

  这些卡非尔使他们自身亏折,因为他们从今世的生存中丝毫没有获益,而得到的只是伤害。他们使自己的钱财亏折,因为他们没有因钱财而获益,甚至他们没有通过钱财去帮助别人而从中获益。安拉说:“他们的捐献之所以不被接受,只是因为他们不信仰安拉及其使者。”(9:54)他们使家人亏折,因为他们进入了火狱,使家人不得心安,而且被封闭在匣子里,没有任何人比他们的刑罚更严重。

  这里的天平轻,指的是恶行重过了善功,或者善功统统失效了。如果我们说卡非尔的工作也被称量,就像古兰明文的表面含义等所证明的那样,这是学界的两种观点之一。

  另一种观点是卡非尔的工作不被称量,因为安拉说:“你说:‘我告诉你们在行为方面最吃亏的人,好吗?他们就是在今世生活中徒劳无功,而认为自己是手法巧妙的人。’这等人不信他们的主的迹象,也不信将与他相会,所以他们在今世生活中的善功变为无效的,复活日我不为他们树立称量。”(18:103~105)
  安拉至知!

     复生日的第六件事:工作薄被展开,它就是工作的卷宗


    “工作薄被展开”:被展开,是为了观看和阅读。工作薄,就是记录工作的本子,有如银行的账目等。

  “它就是工作的卷宗”,即专司记录人类工作的天使所记录的东西。安拉说:“绝不然,但你们否认报应!你们的上面,确有许多监视者。他们是尊贵的,是记录的,他们知道你们的一切行为。”(82:9~12)

  天使记录人的工作,并使之依附在人的脖子上,复生日来到的时候,安拉取出他的卷宗。

  安拉说:“我使每个人的行为附着在他的脖子上。在复活日,我要为每个人取出一个展开的本子。而且说‘你读你的本子吧!今天,你已足为自己的清算人。’”(17:13~14)

  有些赛莱夫(前三代先贤)说:“你对于清算你自己是最公正的。”

  工作本中所记录的,要么是善功,要么是恶行。善功方面记录的是人的工作、人的举意和人的打算。

  至于人的工作,无疑是被记录的。

  至于人的举意,也被记录了,但记录的是举意的全美的报酬,正如圣训中所辑录的:一个人有些钱财,费用在了正义的事业中,有个穷人说:“如果我有钱,我也用这些钱去做某某人的工作。”先知说:“此人因其举意获得的回赐与前者一样。”

  证明以上二者在工作的回赐方面不一样的证据,是一群清贫的迁士们去找安拉的使者说:“那些有钱的人获得了高贵的品级和持久的福祉!”使者说:“何出此言?”他们说:“我们礼拜,有钱人也礼拜;我们封斋,有钱人也封斋;我们没钱施舍,有钱人还能施舍;我们没能力释放奴隶,有钱人还能释放奴隶。”于是,使者说:“那么,我告诉你们一件事情,如果你们做了,能追赶上超越你们的人和超越不及你们的人,除非做了类似你们做法的人,否则没人能比你们更优越!”清贫的迁士们说:“太好了,安拉的使者!”使者说:“每番礼拜之后,你们念清净词、赞美词、至大词各三十三遍。”不久,这些清贫的迁士们又来找使者说:“我们的那些富人兄弟们听说了我们这样做,也跟着做了!”使者说:“那是安拉赐予他所意欲者的恩惠。”该段圣训中使者没有说,你们凭着你们的举意就追赶上了他们的工作。

  这就是公正,一个没有工作的人,不可能与工作者一样。然而,他们在举意的回赐上是相等的。

  至于打算,可以分两种:

  第一:打算一件事情,尽自己的能力去做,而后未能做到完美。即便这样,安拉也给此人记录一个完美的报酬,安拉说:“谁从家中出走,欲迁至安拉和使者那里,却中途死亡,安拉必报酬谁。”(4:100)

  这是对求知者的一种报喜。一个人举意去求知,目的是让人们通过他的知识而受益,并捍卫使者的圣行,在大地上传播安拉的教门,然后未能如愿,譬如在求知的途中去世了,那么,安拉给此人记录他举意和努力的报酬。

如果某件工作是一个人的习惯,因为某种原因而中断了,那么,安拉仍为他记录下应得的报酬。

  先知说:“如果一个人生病或外出,安拉仍为他记录下类似于健康居家时工作的报酬。”

  第二:打算一件事情,虽有能力而放弃了,安拉因为他的举意而仍为他记录下全美的报酬。

  至于恶行,安拉为一个人记录下他所做的恶行和他打算做的;可是,他没能做的,安拉为他记录下其举意。

  第一种情况:很明显。

  第二种情况:安拉为他记录下他打算的,因为先知说:“如果两个穆斯林兵刃相见,杀人者和被杀者都入火狱。”圣门弟子们不解地问:“安拉的使者,杀人者入火狱可以理解,被杀者怎么回事呀?”先知说:“因为被杀者渴望杀死对方。”例如一个人打算喝酒,但是他没能喝成,安拉为他记录下完整的罪恶,因为他渴望罪恶。

  第三种情况:举意的人,安拉仅仅因为其举意为他记录下报酬。正如圣训中辑录的: 一个人有些钱财,费用在了正义的事业中,有个穷人说:“如果我有钱,我也用这些钱去做某某人的工作。”先知说:“此人因其举意获得的回赐与前者一样。”
  假如打算干罪,而后放弃了,有三种情况:

  一、因无能而放弃,这种人与干罪者一样。

  二、如果是为了安拉而放弃,则有回赐。

  三、如果放弃的原因是出于自己厌倦或没有任何想法,则无罪亦无回赐。

安拉对善功的回赐是善功本身的数倍,而安拉对恶行的报应只如同恶行本身。安拉说:“行一件善事的人,将得十倍的报酬;作一件恶事的人,只受同样的惩罚;他们都不受亏枉。”(6:160)这是安拉慷慨的体现,安拉的仁慈超越安拉的恼怒。


  有右手接过功过薄的人,有左手接过功过薄的人,或从背后


  “有右手接过功过薄的人,有左手接过功过薄的人”,即有的人右手接过功过薄,有的人左手接过功过簿。

  确切地说,人们是有分类的,有的人右手接过功过薄,这些人是信士,这说明右手的高贵,因此信士是右手接过功过薄。而卡非尔是左手或从背后接过功过薄,正如作者说的:“有左手接过功过薄的人。”

  “或从背后”,这里不是怀疑,而是人的类别。

  作者的话说明,接过功过薄的人分为三类:右手,左手,背后。

   那么,很明显这种不同是属性的不同。从背后接过功过薄的人,就是左手接过功过薄的人,他是用左手从背后接。当他在今世背弃安拉的经典,到了复生日,安拉从此人的背后递给他功过薄,这是公正的。所以,此人是从背后通过左手被递给功过薄的。安拉至知!


    正如安拉所说:‘我使每个人的行为附着在他的脖子上。在复活日,我要为每个人取出一个展开的本子。(说):你读你的本子吧!今天,你已足为自己的清算人。’(17:13~14)

  “依附”,人以此而喜以此而忧,因为人或通过依附而品级升高,或通过依附而品级降低。

  “在他的脖子上”,脖子是与人最有关联的地方,挂在脖子上,它就不会与人分离,除非当人死的时候。

  到了复生日的时候,正如安拉说:“我要为每个人取出一个展开的本子。”打开这个本子不费吹灰之力。

  有声音对他说:“你读你的本子吧”,意即:你看看本子上关于你的记录吧!

  “你已足为自己的清算人”,这是最公正的,让他自己清算自己。

  凡是有理智的人,应该思量一下将来复生日的时候,属于自己的本子上都记录了些什么内容。

  目前,我们面前有一个可以消除一切恶行的门,那就是忏悔。当一个人向安拉忏悔,无论他的罪恶多大,安拉都会接受其忏悔。甚至一个人屡次犯罪,只要他忏悔,安拉就接受其忏悔。现在,我们还有这个机会,我们应该重视在我们的本子上只记录下善功。
 
  本文源自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上一篇:“赛俩目”的意义
下一篇:不幸者的四种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