忏悔使人感到真正的幸福
分享到:
2016-02-27 16:09:08 【来源:】 点击:
      先讲一个圣训中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人﹐决定迁移到另一个城市去居住﹐把他所有的家私﹑衣服﹑用具和财产都打包放在了一只骆驼背上。 还带上了路途中所需要的饮水和干粮﹐也都挂在了那只骆驼背上的包裹边上﹐以便随时取用。 他牵着骆驼出了城在沙漠中走了很长的时间﹐走累了﹐就在一个沙丘的阴凉地方歇了脚﹐刚躺下就迷迷糊糊盹着了。 打了一个盹醒来﹐看不见他的骆驼了﹐驼背上的东西是他在这个世界上的所有财富﹐还有沙漠里这几天旅行的饮水和干粮﹐也都消失了。 他站在沙丘上四面观看﹐有跑到别的沙丘上向八方寻找﹐只有茫茫的沙漠﹐他的骆驼不翼而飞﹐毫无踪影。他开始着急﹐后来变得失望﹐最后在绝望中瘫在了沙漠上﹐等待死亡的天使。 他好像听到了一些动静的响声﹐蓦然回头看到他的骆驼站在离他不远的地方﹐背上的东西原封不动都还在那里。 忽然间精神抖擞了起来﹐在万分激动之中﹐说错了话。他说﹕“真主啊﹗ 我是你的主﹐你是我的奴仆。” 但是他稍一冷静下来﹐忽然觉得说错了话﹐向真主万分地悔过。 真主饶恕了他的错误﹐既往不咎﹐仍旧对他喜悦和恩慈。 这个故事记载在《穆斯林圣训集》中﹐但因为故事情节很长﹐这里是简述。

  人难免会有过失﹐在过失中的人﹐容易背离真主的正道﹐误入歧途。 人贵有自觉的忏悔之心﹐真主的启示和伊斯兰的道德是生活正道的准绳﹐发现错误﹐不论多么严重﹐立即悔改﹐受到真主宽恕和喜悦﹐回归正道。 总结忏悔的意思有四点﹕第一﹑有错立即悔改﹐不拖延时间﹔第二﹑决心改正﹐决不含糊和犹豫﹐更不会旧病复发﹔第三﹑对过去的错误有悔恨感﹐成为以后生活的经验和教训﹐避免重犯﹔第四﹑由于错误所造成的损失要尽快补偿﹐挽回物质和精神的损失。 《古兰经》说﹕“信道的人们啊﹗ 你们当向真主诚意悔罪﹐你们的主或许免除你们的罪恶﹐并且使你们入下临诸河的乐园。”(66﹕8)道德唯人类所有﹐是思维的最高表现﹐成为行为的指南针。 忏悔是道德的校正装置﹐时刻纠正错误﹐端正方向﹐如同汽车的方向盘﹐司机开车时精神集中眼观四路耳听八方﹐从许多方面获得的瞬间信息在大脑中综合处理﹐双手紧握方向盘随时调整。 忏悔就是这个作用﹐“吾日三省吾身”对于一个真诚的穆斯林是不够的﹐必须时刻警惕才能防止犯错误﹐因为任何时候都可能发生失足和口误﹐遗憾终身。

  忏悔是道德的监督体系﹐也是唯人类所独有﹐对动物没有这个要求。 道德理论家们说﹐这个监督体系可以分成两类﹕他律的道德和自律的道德。 他律的道德是以社会法律和传统道德习惯为代表﹐来自外部的压力和影响﹔自律的道德是宗教信仰和对神灵敬畏的结果。 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形成一个人的道德整体﹐是完美的人﹔也有人形成内外道德分裂﹐就是阳奉阴违的人。 譬如孝敬父母﹐法律有条文﹐子女有责任担养老年父母﹐如果失职是要受法律制裁的﹔社会习俗也能起作用﹐迫使儿女对老年父母承担起供养的责任﹐对父母不恭会遭到亲戚和邻居的谴责。

  但是﹐如果没有自律型的道德约束﹐法律和习惯也许导致儿女虚伪表现﹐如孔夫子所说把父母当家畜养起来供给饮食和住房﹐这不是真孝敬﹐例如现代社会﹐儿女托词工作太忙﹐把老年父母送入养老院﹐也许一年也不去看一次。人类的各方面行为都可以分为他律和自律两种道德表现﹐譬如警察与小偷。 如果只有他律的法制和纪律的约束﹐警察可以工作不认真﹐装看不见﹐不为有过﹔小偷可以蒙混过关﹐与警察捉迷藏﹐逍遥法外。 小偷的偷盗行为被人证物证抓获之后才构成犯罪行为﹐经过法庭审判和坐牢﹐刑满释放之后﹐很可能重操旧业﹐总结过去经验﹐变得更加精明和狡猾﹐“贼担越来越大”。 担任社会公职的干部或官员﹐也不能逃脱两种道德功能的制约﹐没有信仰﹐就没有公德。 例如有些政府官员在民众面前发表演说﹐大谈遵纪守法爱国主义﹐而自己却在暗中贪污受贿﹑挪用公款﹑假公济私﹑盗窃国家资产﹐因为没有自律道德。 俗话说﹕“惩罚只触及皮肉﹐不能触及灵魂。”

  当代的世界﹐所谓的“先进”国家都以法制治国﹐如交通规则﹑职业守则﹑校规军纪﹑刑罚条例等都是“法律健全”的标志﹐但也都是治标不治根的形式主义﹐掩盖了更为深刻的社会问题﹐危机不断﹐社会败坏每况愈下。 结果﹕扫黄﹐越扫越黄﹔禁赌﹐越禁越赌﹔稽毒﹐越稽越毒﹔反贪﹐越反越贪﹐形成了“抓不尽的虱子﹐逮不尽的贼”的恶性循环局面﹐人心隔肚皮﹐对任何人都不敢相信。 商业界无商不奸是人所共知的陋习﹐现在又增加了许多新项目﹐如官商结合的权钱交易﹑司法腐败﹑学术腐败﹑教育腐败﹑医药腐败﹐使普通百姓苦不堪言。 没有正当精神信仰的社会根本就不是什么“先进”﹐是人类败坏的歧途。 西方国家把宗教排除在学校教育之外﹐许多第三世界国家也都忙于追赶经济指标﹐把学校中传统的“德育”形同虚设﹐从来没有正式课程和规划﹐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停止了对信仰和道德的认同﹐这是世界末日的征兆。 社会治安需要法律﹐法律能起到对犯罪者的惩罚罪过﹑判决赔偿﹑吸取教训﹑警告社会以及树立是非准则的公正意识作用﹐但法律不能代替信仰和道德的教育。 信仰和道德是产生自律守法和行善的根本﹐可以根治社会的不良现象﹐配合法律的实施﹐创造美好的社会环境。人是难免犯错误和罪过的﹐就象司机紧握方向盘﹐一刻不能掉以轻心一样。 《古兰经》说﹕“谁在不义之后悔罪自新﹐真主必赦宥谁。 真主确是至赦的﹐确是至慈的。”(5﹕39) 先知穆圣说﹕“人人都会有罪过﹐能忏悔的人才是最佳的好人。”《提尔密济圣训集》 思维和道德是人性﹐时刻有可能犯错误和罪过也是人性﹐人性就是真主为人类造化和规定的特性﹐人性中的错误倾向是真主为人类设置的敬畏真主和端正品行的考验﹐所有的人都如此﹐即便是真主选定的圣贤也莫能例外。

  历代圣贤都是真主选定的标准人格﹐他们向普通人展示榜样﹐必须不断忏悔和改正错误才能保持与真主的紧密关系﹐取悦于真主。 《古兰经》中记载的许多真主的使者﹐他们都有不同的错误﹐但都向人们表示他们都是有错误和罪过而能立即忏悔的人﹐例如先知阿丹和哈娃在犯了错误之后立即忏悔﹐获得了真主的饶恕。以下是先知达伍德向真主求饶的记载﹕“ 达伍德以为我考验他﹐他就向他的主求饶﹐且拜倒下去﹐并归依他。 我就饶了他的过失﹐他在我那里﹐的确获得宠爱和优美的归宿。”(38﹕24-25) 先知穆圣对他的弟子们说﹕“人们啊﹗ 不要以为你们做了一些好事就必定进入真主的天堂﹐那还要看是否真主饶恕了你们的过失﹐许可你们进入天堂。” 弟子们问他﹕“真主的使者啊﹗ 那么﹐你是否就必然进入天堂了? 因为真主一定饶恕你的过失。” 先知穆圣回答说﹕“不是﹐我也不能例外。 你们不是看见了吗? 我每天做七十次祈祷﹐祈求真主的饶恕。”

  信士把生命看作是接受真主的考验﹐为后世积累取悦真主的财富﹐但是也是为了创造今世美好的生活﹐真主对敬畏的信士在今世就给予赏赐。 《古兰经》说﹕“我说﹐你们应当向你们的主求饶----他确是至赦的----他就使丰足的雨水降临你们﹐并且以财产和子嗣援助你们﹐为你们创造园圃和河流。”(71﹕10-12) 这是先知努哈对他的教民宣教时﹐传达真主的启示和劝导。能忏悔的人﹐是能够保持道德整体完美的人﹐他不但将获得后世和今世真主所许诺的赏赐﹐实现人生的最高目的﹐而且在现实的生活中﹐忏悔的信士能获得精神的愉快﹐心胸坦荡﹐精神饱满。 即使在物质缺乏的生活条件中﹐他仍旧是精神的富翁﹐享受社会和家庭的无穷乐趣和尊敬﹐在精神上克服困窘取得胜利﹐充满了对生活的美好希望。 《古兰经》说﹕“(有许多先知)只说﹕‘我们的主啊﹗ 求你赦宥我们的罪恶﹐和我们的过失﹐求你坚定我们的步伐﹐求你援助我们以对抗不信道的民众。’ 故真主将今世的报酬和后世优美的报酬赏赐他们﹐真主是喜爱行善者的。”(3﹕147-148) “我的过份自害的众仆呀﹗ 你们对真主的恩惠不要绝望﹐真主必定赦宥一切罪过﹐他确是至赦的﹐确是至慈的。”(39﹕53)

  再讲一个圣训中记载的故事。 一个罪恶滔天的人﹐他最后忏悔了﹐获得真主的恕饶。 很久以前有一个人﹐他谋杀过九十九个无辜的人﹐忽然有一天良心发现﹐觉得这样下去太过份了﹐希望悔过自新﹐祈求真主的恕饶。 他晋见了一位最有学问的长者﹐要求指点明津。 老学者说﹕“孩子啊﹗ 你别异想天开了﹗ 对于如此十恶不赦的滔天大罪﹐怎么能请求真主恕饶呢? 你就死了这个心﹐准备死后直接进火狱吧﹗ 我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指导你﹐你另请高明去吧。” 这个人感到绝望﹐心里想﹕“偷一只绵羊被判杀头﹐盗窃一头山羊也是处以绞刑﹐反正都是死路一条。 不如一不做二不休﹐连这个老家伙也不留了。” 杀死了老学者﹐扬长而去。他带着债多不愁的心理﹐又见到一个老头﹐看样子很有学问﹐不妨问问他是否还有悔过自新的机会。 这位学者的观点显然与前一位不同﹐他肯定地说﹐不论多么大的罪恶﹐真主都接受人的真诚忏悔﹐不过要有实际行动。 老人说﹐有一个村庄﹐那里住着的都是好人﹐他们天天礼拜求主﹐最后都被请进天堂。 “你尽快动身﹐去到那里。 如果你赶到了那里﹐你的所有罪恶就一笔勾销﹐跟着大家一块儿都被请进了天堂。 快去吧﹗ 孩子。” 他抱着这一线希望就朝那个村庄方向奔走﹐但在旅途上﹐他一命呜呼﹐死了﹗ 这时从他奔走路途的前后来了两个天使﹐后面来的是抓他进火狱的天使﹐前面来的是请他进天堂的天使。 后面来的天使说﹐这个人谋杀过一百个无辜的人﹐罪当进火狱﹔前面来的天使说﹐他已经走上了忏悔的道路﹐应当免除他的罪过﹐请他进天堂。

  从两个地方来的天使争论不休﹐各持己见。 这时有一位天使路过那里﹐问他们俩为何争吵。 这两位天使都同意请他做裁判﹐最后由他评一个公理出来﹐这个问题就能解决。 这位路过的天使说﹐那么都必须服从他的安排﹐双方测量一下这个人走过的路﹐找到中心点﹐以此为界﹐看他气绝倒下的地点最接近哪边。 测量结果出来了﹐他死在靠近无罪村庄的一边。 最后的裁决是﹕他的灵魂应当由无罪进天堂的天使带走。 《古兰经》有证﹕“在他们(易卜拉欣和易斯马仪)去世之后﹐有不肖的后裔继承他们﹐那些后裔废弃拜功﹐顺从嗜欲﹐他们将遇迷误的果报。但悔罪而信道﹐且行善者除外﹐他们将进入乐园﹐不受丝毫亏待。”(19﹕59-60)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上一篇:赛俩目人间传情
下一篇:慷慨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