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宴席曲
分享到:
2010-06-01 11:24:48 【来源:穆斯林在线】 点击:
      一夜宴席曲,一村开心事,我们没有被村庄抛弃。

对于这一切,我始终没有清晰的记忆,也始终没有遗忘过。所以,我的感觉上,这一夜(包括宴席曲)始终像一盏摇曳在乡村冬夜里的清油灯,既恍恍惚惚,又温馨无比。借着这样的感觉,后来,我才有了对宴席曲的探索兴趣。



     说来有点意思,我学习、探索宴席曲的机会却是在远离了家乡、远离了正常社会生活的古金场。这是一个没有女人、没有各种各样的社会规矩的纯男人世界,我把它视之为社会的真空,也视之为我的大学。

     在金场里,每天一起来,就是铁锨、砂尖的撞击声。吃的是开水兑面的三餐,睡的是石板拼凑的地铺。人的生活简单至极,也孤独之极。这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大多变成了一张白纸。但越是这样,金客们的思想就越丰沛。这是一个可以孕育哲学家的环境。于是,这些大多目不识丁的农民们在白天总有唱不完的花儿。

     架子车拉下的肩头痛, 

     铁锨把抓下的手疼。

     大白天想你着肝化痛,

     每晚夕里想你着心疼。

     他们想家,想家乡的一切,也想曾经失去的生活。就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聊起了回族宴席曲,也同时在休息的时候唱起了宴席曲。让我感到非常幸运的是,与我一块儿干活的老人就是一个曲把式。他会各种各样的曲词,他曾在监狱里度过了自己的10年青春,他对人间的各种苦难有着不同于别人的深刻性。

     他说,宴席曲说是宴席曲,其实是个苦曲,心中没有泪水的人唱不出感觉。在整个宴席曲中,开场的恭喜曲和夹杂在中间的打莲花(即戏曲中的插科打诨、打搅儿)只是为了活跃气氛,而宴席曲的味道全在它的叙事曲中。

     就这样,我开始了对回族宴席曲的补习,把金场变成了课堂。 

     曲把式老人首先告诉我,花儿是情歌,花儿只适合于一个人对一个人的倾诉,是单对单的,因而,有很多在众人前不能开口的尴尬。有一句花儿是这样唱的:到了庄子里你别唱,你唱时老汉们骂哩!你想想,两口子的私密话、悄悄话能够被说破而让众人听吗?这样,说的人没脸,听的人害羞,所以,花儿就是花儿,不能与宴席曲相比。

     在跟老人学习的过程中,我还了解到,花儿是野曲,只适合在田野里传唱,一般是唱给单个人的情歌,就像书信,有固定的承接者,它更擅长于抒情。而宴席曲是家曲,它是在黄泥小屋的炕头上唱的,听众可以是父母儿女,不需要互动,它倒像一部部文学作品,更擅长于叙事。

     哪一个教授的研究生,能够这样不厌其烦地向老师请教呢?在我们聊天中,兴之所至,老人就会停下手中的忙务,给我来一段花儿或宴席曲,在比较中,让我学到了在书斋中永远也学不到的知识,也使我的枯燥的金场岁月充满了情趣。

     抬起嘛头儿瞧,抬起嘛头儿瞧,我把我的穷东家表一表。就从这里起行,在曲把式老人满含沧桑的声音里,我一头沉进宴席曲。我首先感觉到的是一种穷人疼爱穷人的朴素。穷人日子窘迫,衣着褴褛,形容枯槁,他们被淹没在穷日子里,一年到头的没有几天从容和宽裕。他们一辈子的愿望,无非是打一个土夯的庄廓,盖几间藏身的茅屋,然后,东挪西借着给儿子娶媳妇、打发姑娘,再然后哄孙子、干家务,直至把后辈带到自己曾经的人生轨道。简单而又艰辛,但他们认命、安然。于是,曲把式们在儿女婚姻的晚上,在既是帮衬,又是助兴地例行要把东家夸一夸。这使平日里将凑着过日子的东家一下子成为亲朋好友和左邻右舍心中的灯盏,既明亮又温暖,其自尊一下子被显示出来了。这是多有意思的来自乡邻们的礼物啊!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回族 宴席

上一篇:市长栾克军与临夏州广河县穆斯林群众代表座谈
下一篇:我市穆斯林群众迎来伊斯兰文化盛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