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穆斯林的历史渊源
分享到:
2010-11-03 19:23:58 【来源:穆斯林在线】 点击:

关于蒙古族穆斯林的历史,史料中有相关记载:

  陈国钧先生认为:蒙古回回"为清乾隆时札萨克罗布藏多尔济远征带回受降的兵卒之哈萨克人,俗称'缠回',迄今归华已久,一如旗内蒙民,说旗话,习旗俗,唯奉回教特持戒律,今居旗内沙金套海,可是儿四镇一带,约二百余家."

  范长江认为:"是'缠回'之一支,即信仰伊斯兰教的新疆维吾尔族的一支."

  图布吉日嘎拉先生认为:"早在清初和罗理率部移居阿旗时,在他所率部族中有信仰伊斯兰教的萨伊润,安答加,巴拉沟德(蒙古),维吾尔,准噶尔(蒙古)等五姓部分人被安置在阿左旗东北部游牧,其后在乾隆年间又来了一批系属相同的人和(部分)甘青地带的哈萨克人,撒拉人,构成了今天阿左旗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人."

  嘎尔迪先生认为:"蒙回是清康熙年间至雍正初年从青海境内迁移到阿拉善地区的'托茂人'."

  上述几种说法都各有依据,大约都认为蒙古额鲁特部中有信仰伊斯兰教的维吾尔,哈萨克等外来民族被同化为蒙古族.笔者从阿拉善旗的档案中考证认为:阿旗蒙回是由几部分人共同演变融合而成,既有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族,也有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等族.根据有三: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蒙古准噶尔,杜尔伯特,吐尔扈特,和硕特四卫拉特(额鲁特)之一的和硕特酋长顾实汗之孙和罗理乃元太祖成吉思汗弟哈萨尔之后裔,姓博尔济古特,原游牧于天山北麓,为避噶尔丹侵袭,鄂齐尔图车臣汗战乱,率庐帐万余东迁至阿拉善时被康熙帝恩赐安置到贺兰山以西定居.在他所率约1700户7000余人口中有信仰伊斯兰教的五姓部族萨伊润,安答加,巴拉沟德(蒙古),维吾尔,准噶尔(蒙古)中的部分人由哈尔顾特蒙古族伊玛目和黄杨阿洪带领随迁而来.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康熙帝向和罗理"授札萨克,赐牧阿拉善"[5].清政府按四十九旗之例设阿拉善和硕特旗,封和罗理为多罗贝勒,成为第一代旗王.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和罗理死,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子阿宝袭职.雍正二年(1724年)青海罗卜藏丹津叛乱平定后,敕阿拉善札萨克郡王阿宝饬青海部众归牧阿拉善之地.雍正九年(1731年)阿宝从青海带领部众迁入阿拉善大草原时带来青海西宁的"缠头回回"百余人.乾隆十二年(1747年)罗布桑多尔济奉命"从征准噶尔诸部,擒捕达瓦尔齐汗和辉特部汗巴维尔,以少众降哈萨克,歼灭柯尔柯斯诸部,追击阿睦尔撒那至俄罗斯境."[6]战争胜利后,罗布桑多尔济收纳了很多俘虏,其中有回,维吾尔,哈萨克族兵卒.哈密王管辖下的维吾尔,乌孜别克等人也先后来到阿拉善旗.这部分信仰伊斯兰教的人与蒙古人相处既久,融合于其中,全部加入蒙古籍,形成了今天的蒙古穆斯林.

  2.从体质特征来考证

  蒙回既具有蒙古族粗壮的体格,宽阔的前额,突出的颧骨,细目,厚唇,又具有突厥民族的隆鼻,深目,浓眉的特征.

  3.从民间传说考证

  在调查中,我追根溯源,走家串户,听到这样一个传说:乾隆年间新疆哈密王管辖下的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族商人沿丝绸之路作葡萄生意,归途中丢失了全部银两和物品,没有了回家盘缠,便向当地政府陈述困难,经同意便在阿拉善旗东北部的敖龙布鲁格,汗乌拉,乌素图,青格勒一带定居下来,从此便和当地蒙古族和睦相处,以游牧为业,用蒙语交流,与蒙古族妇女通婚,逐步与蒙古人融合,然而他们却始终保持原有的伊斯兰信仰,保持穆斯林的风俗习惯,这便是阿拉善地区信仰伊斯兰教蒙古族的开端,也是伊斯兰教最早传入这一地区的开始.一个原出乌孜别克的巴音奥其尔告诉我们说:"我的曾祖父活着已经112岁了,再往前推六七代,是从新疆迁来的.曾祖父会说维语,到祖父就不会了."另外蒙回中还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他们的祖先共有胡,安,贺,谢,段,维,左七姓组成.据说乌孜别克来自安集延,故姓安;巴尔库特,姓胡;哈勒哈斯,姓贺;赛蓝,姓谢;柯尔柯斯,姓段;维固特,姓维,还有左姓(来源不详).至今这七姓仍然存在.蒙回的传说虽然不能作为信史看待,但透过传说我们可以发现蒙回是由信仰伊斯兰教的多民族演变而成的根据.

  从以上事实可以看出蒙回来源的多元性,其中既有康熙年间和罗理所率蒙古部众,雍正年间阿宝带来的缠头回回,又有乾隆年间罗布桑多尔济所降之哈萨克,维吾尔,回族兵卒,以及乾隆年间的乌孜别克,维吾尔族商人.这几部分人共同演变融合而成今日的蒙古族穆斯林.他们处于蒙古族文化的包围之中,既吸收了蒙古族文化,又保持了伊斯兰的信仰,成为蒙古族中奇特的一支.

责任编辑 :奥斯玛廼

Array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蒙古族 穆斯林 历史渊源

上一篇:蒙古族穆斯林的文化
下一篇:人类首次捕获到反物质 500克能量可超过氢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