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人已去,丰碑不倒
分享到:
2010-06-29 11:17:35 【来源:新华网】 点击:

 穆青------中国新闻界里程碑式的人物

     建国以来,穆青的每一篇报道几乎都成为中国新闻界的范文

     他和他的同事,记录并传播了那个风云年代的主流精神



     他贡献于他所生活的时代,同时也无可逃遁地为时代规约。他的新闻作品、新闻主张和新闻实践,均为20世纪中国新闻史不可或缺的篇章


     1921年3月15日,穆青出生在河南杞县的一个小村庄里。1921年3月15日,穆青出生在河南1937年12月在山西临汾参加八路军,193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7月考入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1942年8月进入党中央机关报《解放区报》从事新闻工作,1986年任新闻学院院长兼任新华社社长,2003年因病逝世。曾经采访过毛泽东、邓小平、焦裕禄等著名人物,以仗笔直言、学识渊博闻名。



     战火中的作家梦

     穆青的祖父是晚清举人,有深厚的国学素养,出生在有诗文浸染、字画熏陶的书香门第,穆青从小就对文学萌发了极大兴趣。而后在学校的学习生涯更让他踏上了对作家梦想的孜孜不倦的追求之路。

     1937年,华北沦陷,太原失守,开封危在旦夕。此时家境日见窘迫的穆青正在开封两河中学读高一,一个意外情况触发他中断学业奔赴抗日前线。一位同学先行离校参加了八路军,给穆青来信被校方扣压、拆看,并找穆青“训导谈话”。穆青早就对学校的国民党背景和排挤进步学生的做法不满,此时又引起校方“注意”,当即与几个同学商定:即刻动身,北上山西参加八路军,穆青跟随部队走太行、去冀中,民运工作、对敌宣传、写剧本、当文化教员,是令战士们羡慕的“高级知识分子”。在山西临汾,穆青参加了八路军学兵队,后被分配到贺龙任师长的120师政治部工作。穆青说:“艰苦的前线生活锻炼了我的意志品质,最苦的时候没粮吃,把荞麦皮、核桃皮碾碎充饥。可部队又很温暖,贺龙师长就常和我们一起打篮球,我们都喜欢他豪爽的性格。”1940年,穆青被调回延安,为了实现作家梦想,他选择了就读于鲁艺。


 穆青说在鲁艺的两年,是他一生最勤奋的时期,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也求教了许多名家。他后来以文章名世,除自身禀赋与刻苦用功,另一不可忽视的因素是:他曾被中国现代文学的诸位大家点拨。

     穆青说他“原来对记者印象并不好,这印象来自国统区的那些记者。”1942年调他去《解放日报》当记者,几次都以“本人不爱讲话,不爱活动、性格内向”为由“顶”着,实际上是放不下当作家搞文学的心愿,直到鲁艺院长周扬亲自出面与之谈话:“记者和作家没有严格的界限,许多作家都有当记者的经历,比如爱伦堡、高尔基。至于性格,在共产党员面前没有攻克不了的城堡……几天后,穆青去了延安清凉山上的《解放日报》社,这一干就是60年。
人生风浪中的坚毅心灵

     穆青对焦裕禄的事迹的报告感动了许多人,也让他的事业上了一个新高度。但是文革的风暴席卷而来,让他的人生跌落谷底。对于文革中对邓小平、焦裕禄等人的不合理批评,穆青直抒不满,被抄家、批斗。饱经磨难后,未想一波又起,文革中新华社有名的“朱穆李事件”吃二遍苦重受二茬罪:批判、检查后,再次发配至基建队搬砖、和泥,听候处理。应该说是唐山大地震使他免遭牢狱之灾,“四人帮”无暇顾及此事。毛主席逝世不久便是十月的胜利,粉碎“四人帮”的第三天,党中央即为他平反……

     十年“文革”是穆青此生最大的磨难与挫折,这让他至今抱憾:“那是我从45岁到55岁的黄金年华,可以写多少文章啊!”事实上,他以自己在政治风浪大起大落中的行为,书写了一篇无字的文章,特别是当他跻身于中国新闻史册时,这无字之文便成有字之文的辅读,人品为作品增色。

     穆青和他笔下的人物,有着近乎生死之交的情谊,吴吉昌的一尊塑像每日与他相伴,“老坚决”的孙子常来看爷爷的好朋友,焦裕禄的儿子每来北京必登门……而他自己六访兰考、七下扶沟、八进辉县、四访宁陵、两上红旗渠……

     《人民日报》前任总编辑范敬宜说:“穆青把根扎在最厚的土层里,所以他有最肥沃的养分,他的作品也能代表最大多数的人,他能用最底层的事感动最高层的人。他有我们许多记者都不曾享受到的幸福。”

     穆青说:“我是中原的儿子,我的心和那片土地魂牵梦萦。”

     平凡中的伟大

     尽管事业上业绩辉煌,但是穆青在生活中却俨然是一位平凡的老人。

    以往,穆青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有人求教“成功的经验”、“写作的秘诀”,随着年事渐长,又头顶“新华社健康老人第一名”的荣耀,向他请教养生之道者也有见长之势。别看他“查体”被医生称为“60岁的器官”,其实他有多项“反科学”的生活习惯:每天一包香烟、不锻炼、不吃保健品,酷爱河南产“烧饼夹牛肉”,没有胆固醇概念地多吃鸡蛋,他自有一套道理:“鸡蛋可是好东西,你想一个鸡蛋有生命的全部成分”——坐在暖暖的冬阳里,身穿藏蓝色、对襟扣“唐装”的穆青,做了一个号召的手势:“我劝你们大家多吃鸡蛋!”可爱与慈祥尽显。




     以他在中国新闻界几近“至尊”的地位,他完全有底气恃才傲物,但他却总说:“我的局限大了,到现在这种局限性统统暴露出来了。”他的谦虚与敢于剖析自我的精神已经足以让人肃然起敬。

      他是平凡的,但他又是不平凡的,日常生活中的细枝末节无不闪耀着他绚目的人格光芒。

      秋风中追忆穆老的传奇人生,遥想那逝去的音容笑貌,不由得感叹------精魂已逝,文风犹存;斯人已去,丰碑不倒。

责任编辑 :奥斯玛廼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丰碑 斯人

上一篇:回族作家马明康
下一篇:穆圣生平简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