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杨怀真阿訇
分享到:
2011-11-20 13:56:51 【来源:青铜峡伊斯兰教协会】 点击:

杨怀真阿訇,经名穆罕默德·伊斯玛仪俩,1912年(民国元年)出生于宁夏灵武市尤家湾子一个宗教世家。很小就接受伊斯兰教经堂教育,曾在河东地区(今吴忠、灵武一带)哲赫忍耶门宦知名阿訇强仲和、买阿訇帐下学习《古兰经》与经注学、“圣训”与圣训学、教义学、认主学、苏菲哲学等经堂教育必修课,“阿热比”(阿拉伯文)与“法热西”(波斯文)并通。1936年在吴忠小北寺穿衣挂幛。

   1949年以前,乱世中的杨怀真阿訇兄弟四人为躲避马鸿逵抓兵流落异地他乡,几经辗转落户青铜峡市峡口镇西滩村。老人家曾幽默地说:“那年我逃离家乡后,保长为抓我,到处打听我的下落,最后听说我跑到了西吉滩(西吉县),就不了了之了。其实我在西滩,一字之差我便在青铜峡安家了。”

    解放后,他先后在青铜峡马嘴子北寺、哈家寺、黄营寺、双闸寺、鸿乐府寺、西滩寺,吴忠汉白堡及灵武尤家湾子、团色等寺受聘开学。任教期间,他利用各种场合积极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引经据典向穆斯林群众阐述热爱祖国和虔诚信仰的道理,尽职尽责。曾任青铜峡市伊协委员、自治区伊协常委、中国伊协委员。

    1958年至1976年,在这不同寻常的十八年中,他经历了“大跃进”、宗教制度民主改革、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等政治运动。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党的民族宗教政策遭到极左路线的严重破坏,他无端受到冲击,正常的宗教生活被剥夺。他被错划为“反革命分子”、“四二”叛乱团长而被关押,后来因长子杨万仁参加抗美援朝战争负伤有功,家中有时任国防部长林彪签发的“光荣军属证”而幸免入狱,只是在农场接受劳动教养三年多。尽管如此,他克服重重困难,顶住种种压力,时刻维护阿訇的形象。每天劳作之余,沐浴之后,把自己关在一间小屋里虔心坚守宗教功课。当穆斯林家庭老人亡故送埋体、小孩出生起经名、青年男女结婚念“尼卡合”(证婚词)等宗教生活需要他时,他总是白天在生产队从事繁重体力劳动,晚上为信教群众举行宗教仪式。为此,他多次被红卫兵批斗改造,身心受到了很大程度的摧残和伤害。在那种极端险恶的历史环境中他爱国爱教的信念始终如一,他凭借丰富的人生经历坚信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一定会恢复。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了全面落实,当时的青铜峡镇和峡口乡只开放了1座清真寺(现鸿乐府西寺),他被聘为副教长。为了公正理教,兼顾各教派的利益,维护宗教领域的团结稳定,他密切配合时任教长的丁占凤阿訇,在教务活动中始终遵循“各行其是、互相尊重、互不干涉”的办教原则,正确处理教派之间和教派内部的团结问题,热心为穆斯林服务,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受到了穆斯林群众的好评。

    “文化大革命”的浩劫使伊斯兰教经籍损毁殆尽,为了尽快弥补这一缺憾,老人家每晚小净后手握“嘎兰”(竹笔)挑灯疾书,抄写经典。抄完一本,装订一本。经他书写的经典,用绿色的确良布包装,封面贴一小块很秀气的红色桃形绸布,上面写着经典的名称或章节,翻开每一页都可看见裱过的布角缀连前后,装订工艺朴素精巧。直到现在峡口、青镇部分清真寺和穆斯林家庭还保存着老人家当年亲手抄写的《古兰经》、《杂学》、《麦达艺海》、《穆罕麦斯》等百余部经典。老人家的书法墨迹秀美、书体规范、笔锋流畅,阿訇们称呼他为“卡提布”(长于书法的人)。

    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伊斯兰教职人员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现象,他和许多老阿訇一样,十分关心对年轻阿訇的培养。1983年、1984年市伊协举办阿訇短期培训班,他被聘为教员,吴忠、青铜峡等地30多名学员受教于他。他当年开过学的鸿乐府、西滩清真寺都是当时峡口乃至全市规模最大的寺坊,无论教务多忙,他总是认真备课,每天为满拉讲经雷打不动。他常说:“阿訇三天不讲经,吃饭就是吃‘哈拉目’(教法不允许的食物)”。他还经常以自己的亲身体会,向满拉讲做一名合格称职的阿訇,既要有伊斯兰教学识,又要有良好的宗教操守,道德修养和端庄的仪表。要严守“伊玛尼”(信仰),爱国爱教、诚实正直,遵守社会公德。二十几年来宁夏山川在他帐下求学的年轻学子不下百人,有的穿衣后为一坊穆斯林群众服务,有的在发展经济中为社会做出了贡献。他的弟子马崇礼阿訇还当选为中国伊协常委、自治区伊协副会长、固原市伊协会长、青铜峡市政协副主席。他的儿子杨万宝阿訇连续两届当选为中国伊协委员、自治区和吴忠市伊协常委、青铜峡市政协常委,2004年12月当选为青铜峡市伊协主任,并在伊斯兰教学术领域和回族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你当为今世而耕耘,犹如你要永生;你当为后世耕耘,犹如你明天就要死亡。”“爱国是‘伊玛尼’的一部分。”

    杨怀真阿訇常把这两段圣训奉为座右铭。他遵循先知穆罕默德的教导,经常在“主麻日”(聚礼)、“尔迪”(会礼)等穆斯林聚集的场合讲“卧尔兹”(劝戒)时,引经据典,讲解作为穆斯林要做到今世与后世兼顾,“两世吉庆”。他说:“顿亚(今生)是‘阿黑勒提’(后世)的栽种之处,就是说人活着要劳动、要工作,要服务社会做贡献。”他还说:“有的人一心扑在‘顿亚’上,而忘记了‘阿黑勒提’;有的人一心奔忙‘阿黑勒提’,而置‘顿亚’于不顾,这都不符合伊斯兰教的真精神”。同时,他特别希望每一个穆斯林应当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把爱国作为信仰的一部分,多做有利于国家发展、繁荣,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和谐,有利于伊斯兰教事业发展的好事情。他不仅这样倡导,而且身体力行,在认真履行教长职责的同时,积极参加市伊协组织的“三定”学习,协助政府宣传贯彻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为清真寺恢复开放、计划生育国策落实,发展民族教育,搞好民族团结、宗教和睦等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做了大量的工作,多次受到党和政府的表彰奖励。1987年3月、1992年5月他作为中国伊协委员两次进京参加了中国伊协第五次、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杨怀真阿訇在哲赫忍耶教门经历了马元章(教内称沙沟太爷)和马震武(教内称本光阴太爷)两代“光阴”(执教的时代),被教内誉为“跟上光阴的阿訇”。1954年他骑自行车到兰州为道祖马明心上坟。他的足迹到过哲赫忍耶的每一处拱北,对哲赫忍耶门宦有着更深层次的了解。他曾经为杨怀忠、勉维林等回族学者口述哲赫忍耶门宦历史。1990年,著名回族作家张承志来青铜峡时就住在他家里,《心灵史》一书中175页到176页讲述的清同治年间金积堡回民反清起义那一段悲壮鲜活的战争场面就是他老人家陈述的。
1993年,杨怀真阿訇因年迈从教长职位上退了下来,但他时刻关心着自己钟爱一生的伊斯兰教事业。2002年西滩大寺举行清真寺翻建落成典礼,他老人家在孙儿的搀扶下依然用他那铿锵有力的“叨热”(音调)饱含深情地诵读了《古兰经》首章,令在场的穆斯林群众感叹不已。

    2005年农历十月二十五日,94岁高龄的杨怀真阿訇安详归真了,他被送埋在吉庆的东寺沟拱北内。直到归真前夕,他每天早晚仍然坚持默默诵读着“奥拉特”和《穆罕麦斯》赞词。来自银川、同心及青、灵、吴等地探望“埋体”的各坊穆斯林及各界人士达千余人,人们怀着沉痛的心情缅怀这位为穆斯林服务了半个世纪的老“阿林”(伊斯兰教学者)。
愿真主慈悯他老人家。


责任编辑 依布蒂哈吉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怀念 杨怀

上一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下一篇:永远的陈克礼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