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海往事
分享到:
2011-04-06 10:45:45 【来源:回族文学】 点击:

同心清真大寺位于宁夏同心县城南约两公里处,是宁夏目前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一座伊斯兰教建筑,与广州怀圣寺、杭州凤凰寺、扬州仙鹤寺、福建泉州圣友寺、西安化觉巷寺、北京牛街寺、开封东大寺、西宁东关寺以及新疆喀什艾提卡尔寺一起并列为中国十大古清真寺。新中国成立后,作为一处宗教文化遗产,一处革命圣地——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的诞生地,同心清真大寺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1958年被推荐列入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198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命名为全国一百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2004年被国家确定为全国一百个红色景区之一;2006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同年被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确定为首批国防教育基地。

     走进同心清真大寺,迎面是一个仿木结构的砖雕照壁,宽九米,高六米,雕磨精细,古朴简约。上端是青砖砌雕而成的斗拱飞檐,壁面一幅“月藏松柏”砖雕图形象生动,一轮明月隐隐约约藏于松柏之间,清泉从石上流下,淙淙有声。整个布局给人以安详、恬静、舒适又超然的美感。照壁左右边缘的隶书砖雕对联“万物偏生沾主泽,群迷普渡显圣恩”,借用佛教术语,用中国最传统的文化方式表达了伊斯兰教的真谛。照壁背面,题写着“同心清真大寺”六个大字,系1985年第四次修葺时宁夏著名回族书法家刘正谦先生所书。大字笔力雄健,自然流畅。

     照壁东边有三个砖砌的券门洞,穿过券门洞,有三十三级台阶可登台座。券门洞上部壁面,为花卉和阿拉伯文书法组合的砖雕组图。组图中央是砖雕汉字,“清真寺”居中门洞之上,“洗心”居左门洞之上,“忍耐”居右门洞之上。无论创意还是表达,在中国清真寺建筑领域里都是罕见的。台座上,南侧的邦克楼凌空突兀、气势非凡,像个忠实的仆人侍奉主人那样昼夜守候着礼拜大殿。这座二重檐、攒尖顶的亭式楼阁建筑,柱枋之间镂刻着的硬木挂落,像秋天树木上挂满的果实,给人一种踏实、沉稳的感觉。

     邦克楼西北侧,能容纳一千人同时礼拜的大殿坐西面东,面阔五间,进深九间,屋顶为卷棚歇山式,由五组十根巨大的圆木柱支撑梁架。它利用挑梁减柱扩大了空间,最大限度地增加采光度,实在、实用,颇具匠心。需要说明的是,邦克楼和大殿未用一根铁钉,全由木榫连接,体现了建筑力学与美学的完美统一。

     “人心尤宜尽礼,通三乘,始开万千暗幔;天命不敢违道,完五功,方见独一真光。”这副对联醒目地阴刻在大殿内第一组圆木柱上,另有三副刻在其他三组圆柱上,均饰以青装金粉,金字光照殿间,内容尽是扬善抑恶劝化宣教的。这些对联,颇能彰显伊斯兰教的核心教旨,又一次印证了中阿文化交融的完美。

     大殿的歇山式屋顶上,鸱吻高耸,脊兽轩昂,四角檐牙高翘,如翼展翅。需要说明的是,大殿脊上的鸱吻、脊兽均有眼无珠,只起装饰美化作用,无震慑驱邪含义,因伊斯兰教禁止偶像崇拜,清真寺建筑不雕塑和绘制任何人物及动物形象。这样的取舍处理,反映了建寺时工匠和广大教众在对待中阿文化的差异时所表现出的求同存异的明智态度。类似的现象,也存在于清真大寺的照壁、厢房等其他建筑物上。

     大殿正门的木门隔扇颇具特色,总共有十六扇门,竟装饰了八种不同式样的格眼。这些格眼交叉对称,主次分明,给大殿增添了祥和清静之感。

     翻翻史料,同心清真大寺起初是座喇嘛庙,就像历史长河里溅起的一朵浪花,喇嘛庙仅仅是昙花一现。公元1227年以前,同心还属于西夏领地。公元1261年西夏被蒙古人所灭,元世祖忽必烈在今天的宁夏银川市置行省。同心才渐渐有了蒙古佛教的活动,有了喇嘛庙。

     公元1280年,元世祖忽必烈之孙阿难答(第三个儿子忙哥剌之子)袭封安西王,同时袭封河西、关陇(今陕西、甘肃及宁夏)地区和十五万蒙古军队。因自幼被一位中亚穆斯林抚养长大,阿难答非常虔诚地信仰伊斯兰教。他能流利地背诵《古兰经》,熟练地书写阿拉伯文,出入清真寺礼拜,“宣传回教于军中”,“所部士卒十五万人,闻从而信教者,居其大半”。自那时起,同心有了坚实的伊斯兰文化基础。 

     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大将徐达、俞通海率兵攻取宁夏全境,从而结束了蒙古人在宁夏的统治。而明朝占领军里的“探马赤军”定居同心,急需一座进行宗教活动的清真寺。这为同心清真大寺的出现奠定了政治基础。

     后来,在喇嘛庙的旧址上改建成同心清真大寺。一经改建成功,同心清真大寺不仅成为同心回族人民的宗教活动中心,也是同心县历史上第一个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社会活动的中心。

     明清时期,同心清真大寺一度成为西北非常有影响的经堂教育中心。经堂教育系中世纪阿拉伯伊斯兰宗教学校在中国结合私塾特色形成的教育制度,为明嘉靖年间陕西伊斯兰教经学家胡登洲所创设。同心清真大寺经堂教育的创始人为胡登洲的嫡传弟子海东阳及其父海师。海东阳首先在同心清真大寺设帐讲学,后胡登洲的二传弟子冯伯庵、冯少川兄弟,胡登洲的三传弟子张少山、马明龙、张行四等均在同心清真大寺设帐讲学。海文轩、冯伯庵和张行四定居并长眠在同心。

     有了经学大师们的努力,同心清真大寺的经堂教育一时间名满天下,创宁夏伊斯兰教经堂教育之先河。在此文化氛围下,同心城兴学之风日盛,人才辈出,孕育了像金国正、虎嵩山等名垂青史的历史文化名人。发展至今,同心县的寺坊都以不同的形式延续着清真大寺的经堂教育模式,传承了同心清真大寺经堂教育的风气和精神。宁夏大学同心阿拉伯语学院的前身——同心阿拉伯语学校,起初就是为继承和发扬同心清真大寺的兴学之风兴办起来的。 

     清同治年间的西北回族大起义失败后,同心清真大寺被拆除,烧毁。从现有的资料记载来看,同心清真大寺在封建社会得到过三次大的修葺。它们分别是明万历三年(公元1575年)、清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和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期,为陕北苏区发展之计,为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师开创一个更为广阔的地域空间,先期到达陕北的中央红军和红十五军团进行了西征。宁夏便是西征的中枢,同心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理所当然地成了西征的指挥中枢。西征红军总部遵照党中央“帮助回族人民建立独立政府”、“实行回民自治”的指示,深入开展民族工作。有一个日子,对于同心清真大寺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她永志难忘的。那个日子,使她一下子名扬天下。那天,她打扮得像个新娘,把她一连许多个日子里的激动、兴奋、渴望等情绪集中地表现了出来,把她沸腾了许多个日日夜夜的激情宣泄得淋漓尽致。那是1936年10月22日,在时任中共陕甘宁省委书记的李富春与王首道、唐天际、程子华等人组成的筹备委员会指导下,一个新生儿——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诞生了。成立大会就在同心清真大寺召开,三百余名出席大会的代表及各界人士讨论通过了《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条例》《减租减息条例》《土地条例》等有关回民自治政府决议案,选举产生了回民自治政府领导成员,寒苦出身的回族汉子马和福当选为政府主席。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往事

上一篇:雨夜后思
下一篇:最美的诗,最后写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