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乡亲不言悔 记循化县赞上村妇联主任马晓兰
分享到:
2012-04-19 13:17:56 【来源:穆斯林在线】 点击:

她是一名撒拉族妇女,丈夫是一位乡村教师,她除了照顾偏瘫卧床的儿子和年逾八旬的公婆外,还承担着家庭沉重的家务劳作;她又是一名共产党员,她时刻牢记着这个光荣称号,时时处处发挥着党员的表率作用,成为新一代撒拉族妇女的典型代表。她就是循化县查汗都斯乡赞上村妇联主任马晓兰。提起她,在查汗都斯乡人人都竖大拇指。

  “妇女要顶半边天”。这是马晓兰常说的一句话,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二十年前,马晓兰出嫁到查汗都斯乡赞上村,那时候在这个偏僻的小村里还没有上过高中的姑娘,许多人都以一种异样的目光看她,但马晓兰很快就以自己的勤劳和好学精神赢得了乡亲们的好感。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她是全村第一个使用化肥的人,她家承包的三亩地里绿油油的庄稼着实让村里人惊羡不已;她是全村第一个卖绒山羊和兔子发展养殖业的人;她是第一个与周边藏族村做起买卖的妇女,一年下来收入近万元;为了偏瘫的儿子,她又是第一个参加培训班学会打针、配药的人,并承担起了村里的“赤脚医生”。

  这一切都让村支书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经常找马晓兰谈话,积极培养她。1984年马晓兰入了党,并担起了村妇联主任一职。

  入党后,马晓兰一心想着为父老乡亲谋福利。她最先把目光放在了贫困户妇女和多子女户妇女的身上。那时,部分撒拉族农民“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很重,许多妇女被“家务”羁绊着,整天围着锅头、娃娃转出不了家门。马晓兰一边竭尽全力救助着几户家庭困难的农户,一边开始挨家挨户去宣传“少生优生”、“少生快富”的道理和政策。开始时她的宣传在村里遭到许多人尤其是老人们的非议,但马晓兰不屈不挠,她深知“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的道理,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她终于说服了村里苏里马尼已有5个孩子的媳妇和其父,在县计生局做了赞上村第一例结扎手术。可当从外地打工回来的苏里马尼知道此事后却破口大骂,扬言要“治一治”马晓兰。于是马晓兰的公公、婆婆、丈夫都埋怨她多管闲事,招祸上门。马晓兰第一次流下了委屈的眼泪。经过思考她认为自己做的事是有利于群众的,是对的就要坚持。通过几次沟通,丈夫终于理解了她,由埋怨变为支持,常常挤出时间陪她走门串户,马晓兰信心更足了。1989年夏,马晓兰长期救助的贫困妇女韩哈西热的丈夫肝硬化病恶化,家中急需用钱,马晓兰立刻捐助300元先把病人送到医院,又托人把自家果园还未熟透的苹果提前抵押买了280元钱捐出治病,又动员村支部一班人在全村募捐。虽然哈西热的丈夫因医治无效闭上了双眼,但马晓兰的所作所为得到了乡亲们的理解和认可,曾经对马晓兰心怀不满的苏里马尼主动认错,村上的苏海彻、阿飞亚、魏姑牙等妇女先后主动做了结扎手术,计生工作的局面终于打开了。

  但马晓兰并没有满足,她开始把心思放在了全村妇女的自立自强上,经过努力,得到县妇联的支持,马晓兰在村里办起了妇女扫盲培训班,她和丈夫亲自担起了授课任务,教她们学文化。之后,又陆续办起了缝纫培训班、园艺培训班、辣子种植培训班等,使许多撒拉“艳姑”有了一技之长,妇女们开始创收,有些妇女在县城、黄南等地办起了裁缝店,果园里飘动着撒拉“艳姑”轻盈的身影,辣椒地里传出她们的欢声笑语,赞上村成了全县第一个果园村,辣子村,妇女们真正开始在生产生活中撑起了半边天……

  “致富需要资本,但更需要头脑和诚实的劳动”。

  1999年赞上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好机遇,国家大型水电项目———公伯峡电站开工建设,50%以上的群众得到了项目提供的可观的土地补偿金。有些村民认为,有了钱就可以享清福了,于是买摩托车、汽车、大办婚丧之风盛行。村党支部多次召集村民大会号召大家借这次机遇发展生产,尽快使全村走向小康之路,鼓励村民开发荒山荒坡荒滩,但一时竟没人响应。情急之下,马晓兰率先垂范,不顾家人的反对,从自家得到的土地补偿金中拿出几万元资金承包了60亩荒地,雇佣了几个人,开始在这荒地上劳作。功夫不负有心人,两年后,马晓兰承包的60亩荒地上,线辣椒鲜红欲滴,瓜果几里飘香,速生杨、葵花、玉米、蔬菜生机勃勃,拿到公伯峡新集镇上一摆,生意红火收入可观,惹得那些坐吃山空的人急忙下手寻找新的致富之路。村支部成员各个翘起大拇指夸马晓兰带了个好头。在村支部的组织下,村里的一部分人开始瞄准了市场做生意,一部分人出门开饭馆,一部分人开始垦荒种菜。韩再乃白也用补偿金承包了20亩荒地,专门为公伯峡工地上的职工种蔬菜;魏如姑牙种起了大蒜和大葱,收入都比过去翻了几番。赞上村变样了,村民变福了,而致富领头雁马晓兰的名气也越来越大了,2001至2005年在“循化红”辣子节辣子王评选中她连续获得一等奖;2002年获全国各族农村妇女“双学双比”竞赛活动先进女能人称号和全国“三八”绿色奖章。

  在马晓兰担任村妇联主任的近二十年间,她捐助贫困学生的资金超过千元。在她开发荒地的这几年间,她选择务工人员的惟一条件就是贫困户学龄儿童的家长。只要是学生上学遇到了困难,她都会先给家长预付工资,困难女学生家长还经常会收到她发放的“奖金”;村子里只要有哪家女童因家庭困难或家长思想问题上不了学,马晓兰就会积极帮助,做家长的思想工作,送书包捐钱,她俨然成了村子里贫困学生的福星……

  多年的村妇联工作虽然不能延长马晓兰的生命历程,但却拓展了她人生的厚度和宽度。如今步如不惑之年的马晓兰依然是那么热情和自信,以一名共产党员的准则严格要求,心里装着群众,带领群众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康庄大道上……(作者 马彦龙 马秀芬)



责任编辑 :奥斯玛廼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情系 乡亲 不言

上一篇:方城县回族女青年马桂香二十年如一日照料瘫嫂纪实
下一篇:回族知名学者穆青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