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资哈尔大学是世界上古老的高等学校,埃及伊斯兰教古老高等学府。爱资哈尔大学在教学上采用现代化教学方法,理工科学院有较先进的实验室和场地;农学院有较大规模的农场,医学院仅开罗就有5个附属医院供学生实习,其中最大的哈赛因医院有12个科,400张病床。
综合简介
校址在埃及首都开罗。为伊斯兰世界规模最大、地位最高、享有盛名的宗教大学。其前身为法蒂玛王朝将领昭海尔建于972年的开罗清真大寺,后为纪念穆罕默德之女法蒂玛·宰赫拉(意为“佳丽的”法蒂玛)而易名爱资哈尔。目前该校在校学生一般保持在12万人左右,学校规定只招收穆斯林学生。学校有来自75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0名外国留学生。全校共有教职员工1900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和助教6000人,职工13000人。该校在全国各地设有附属小学600所,初中396所,师范学校18所,古兰经诵读学校19所。20世纪30年代,中国昆明的明德中学、上海伊斯兰师范学校、成达师范学校和其它组织先后派遣了6批穆斯林青年在该校学习;80年代初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继续向该校派遣留学生。爱资哈尔大学自古以来对培养造就穆斯林人才、传播伊斯兰思想和学术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成为世界穆斯林有志之士学习深造的园地,它在伊斯兰教育和学术文化方面有较高的地位和威望,被誉为“世界伊斯兰学术文化的灯塔和朝向”。
历史发展
公元970年,法蒂玛王朝在开罗建造第一座宣传什叶派思想的清真寺。由执掌政教大权的哈里发亲自任命教法家主持宗教事务,并从宫廷拨专款支付费用。法蒂玛王朝大法官努尔曼常在该寺亲自召集知名学者,讨论什叶派教法问题。 980年,法蒂玛王朝大臣亚尔古布本·克力斯亲自确定并领导37名教法学家为爱资哈尔清真寺的专职教师,研究教学法问题,采用讲座形式进行教学,传播伊斯兰思想和科学文化。同时朝廷出资为教师建造住宅,按月由国库拨款发给固定工资,并为来自埃及农村、叙利亚和伊拉克地区的求学青年修建房屋。这样,爱资哈尔大学于988年正式开学。学习的基础科目为伊斯兰法律、神学、阿拉伯语。在法蒂玛王朝(909~1171)统治埃及的两百多年中,爱资哈尔曾是宣传什叶派教义思想和进行教育及学术活动的中心,因之使开罗取代了巴格达的学术文化地位而成为世界伊斯兰文化的中心。1171年法蒂玛王朝瓦解后,埃及阿尤布王朝素丹萨拉丁将其确立为逊尼派的教育阵地和阿拉伯一伊斯兰学术的中心。12~13世纪,爱资哈尔的学科增多,吸引了各方著名教授、学者、文豪和著作家前来讲学,世界各地穆斯林学子亦纷至沓来,求学深造。爱资哈尔进一步发展成为具有较大规模的伊斯兰教育、研究中心。18世纪至20世纪初,法国拿破仑军队和英国殖民主义者先后入侵埃及,爱资哈尔屡遭破坏,大量伊斯兰文物被毁,遂使爱资哈尔成为埃及教育界反对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斗争的思想宣传阵地。19世纪恢复哲学课。19世纪后期,爱资哈尔长老穆罕默德·阿布笃对其经院式的古老教育制度和教学方法进行了全面的改革,使学科设置增多,教学内容、方法和教学设施焕然一新。以后校舍进一步得到扩建,大学与大寺逐步分开,统一管理。至目前已发展为自成独立教育体系的综合性伊斯兰大学。20世纪60年代经改组引入现代大学体系,开设医学、工程、科学、农学、教育、商业等专业课程。另设有十几所学院以及语言与翻译研究所、伊斯兰与阿拉伯高等研究所等科研机构。1962年开始招收女生,并为妇女专门办了一个学院,开设医学、科学、商业和艺术等课程。在奈塞尔建有分校。
办学宗旨
1、传播阿拉伯和阿拉伯民族的学术、思想遗产;
2、保护、研究、传播伊斯兰文化遗产和伊斯兰贤哲的思想主张,并对各民族行使伊斯兰使命承担责任;
3、加强同伊斯兰世界包括阿拉伯各国在伊斯兰教义、教法、文化、阿拉伯语言和《古兰经》研究等方面的联系。
下设机构
该校设“爱资哈尔长老”(副总理级职衔)l人,其最高行政领导机构是“大学委员会”。 该委员会由大学校长(委员会主席)、副校长、各院系主任、埃及国家高等教育部代表及伊斯兰研究院3名研究员和有教学经验的3名教授等人员共45人组成。其任务是:对学校系统的教学、科研及行政组织、管理制度等重大问题进行决策。大学委员会下设8个技术委员会为职能机构,分工管理各项工作。爱资哈尔大学制定了包括教育方针、培养目标及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的法规《爱资哈尔法》,并办有综合性伊斯兰学术月刊《爱资哈尔杂志》。对生活困难的学生给予奖学金。
上一篇:苏丹国际非洲大学招生考试通知
下一篇:巴基斯坦伊斯兰堡国际伊斯兰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