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智尽处生信仰
分享到:
2013-11-14 11:40:23 【来源:】 点击:

作者:实言


 

        有人说人类文化通常以宗教为开端,在日后的发展过程中又以宗教为中心,这话不无道理。因为宗教是道德、礼俗、法律的寓所。宗教也是超越法律的,因为真正的宗教是天启的,不是某个人创立的。这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西方人看来,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人会被视为一个没有道德的人了。

 

        实践证明,宗教信仰在维护社会和谐方面起的作用很大,一个真正有信仰的人,他的行为会受到约束,这种约束不是由外在的人或者什么直观的监控设备来监督,而是自己心灵深处的敬畏意识监督着自己,这种监督是无时不刻的,无所不在的。信仰还可以使人们自觉克制内心的浮躁和欲望,这就使得在教法和教规的规范下生活的信士不会妄为,尤其面对非法事物时,信仰力量就显现出来了。往往这时,信仰就如同一把戒尺,敲打着他的灵魂,使他足以抵抗这些诱惑。可见,宗教信仰和法律制度相比,后者显得十分渺小。

 

        通过进一步了解,我们发现尽管各大宗教的信仰方式和方向以及所遵从的戒律有所不同,但有许多共同点,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宗教的信仰超绝于人类知识的范围,并有一定程度的前瞻性,这种前瞻性使人折服,并心甘情愿地遵守它的法则,这种法则规范着人类的生活秩序。正因如此,宗教的经典不是常人能完全理解的,所以,一句经典明文会被不同的人理解成不同的含义,这不是经典本身的问题,而是人理智参差不齐的问题。

 

        有信仰的人是幸福的,这种幸福是局外人无法体会到,所以他们认为当科学发达,人们拥有丰富的知识之后,就不会信仰宗教了。尤其是当科技工具发达,人类征服自然能力变强之后,就只会重视现世的物质诱惑,不在追求后世了。所以说“理智尽处生信仰”,其实言下之意信仰是人理智不够的产物。但是,大量的事实证明,这个世界上大多数聪明人都是有信仰的,其中不乏高级知识分子、科学家和政界要人。假如真的智短才会有信仰,那么宗教就不会提倡人们学习了,信教群众也应该都是那些没文化的人,而事实上,真正的宗教都是崇尚学习、重视教育、尊重知识的,例如《古兰经》说,“你说:‘有知识的与无知识的相等吗?惟有理智的人能觉悟。’”(39:9)

 

        把宗教信仰理解为人的“学说”,甚至是迷信,这也许是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标榜的是人人皆可为“圣”,认为每个人通过自身的“修己”都可能成为“圣人”,就看自己努力不努力了。当然了,这作为一种劝勉,劝人仁爱天下,劝己时时自省的道德精神是可嘉的。但把人封的“圣人”和造物主指定的“圣人”混为一起那就错了。这也是某些人误以为宗教是某人创立的原因之一。

 

       “理智尽处生信仰”的正解应该是每个人都要认识到自己的理智、知识有局限性,认识到只要是人,无论谁都是被造物,无论多么聪明的人,他被赋予的智慧都是极其有限的,也许他的那点聪明才智只是造物主智慧海洋里的一丝潮气而已,当他认识到自己渺小,明白了一切肉体都是懦弱的,他便自然会有所敬畏,这便是信仰。

 

        现实生活中,我们了解到誉满全球的科学家也有他不会做的事;同样的,一个多么卑微的人,也有他的过人之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其实,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也是造物主的大能和公平。更为奇妙的是,世间的一切不平事,都在今世、后世的世界观的信仰里得到了解决。有了这种信仰,富翁和乞丐在人格上才会平等,如此,世界才能真正的和谐。

 

       “理智尽处生信仰”的重点在于认识自己,而不是贬低信仰。拥有正确信仰的人其一生都是平静的,他坦然面对生活,胜不骄,败不馁。对于已经发生过的事情认识定然,遇到好事“不贪天功为己功”,心中唯有“感恩”二字;遇到坏事不会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而是检讨失误、总结经验,以便从头再来。因为他知道无论自己事前想得多么周详,也难免会百密一疏,毕竟自己是人,是人就有与生俱来的理智不足。所以古人才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就是这个道理。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理智 尽处

上一篇:理性信仰与心灵信仰的统一——兼析当前穆斯林危机之根源
下一篇:抵制诱惑避免犯罪的方法

相关新闻